飞哥谈影|提高一小步 摄影进大步

2019-11-24   摄影笔记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飞哥 ,作者大飞哥

大飞哥,小胡同长大的律师,出身法律界的摄影理论家,背着照相机的哲人……您就当真的听,我说的自己都快信了!

hao飞哥作为业界老兵,在各种展览比赛评选编辑中打滚,看惯了影友的各种低级错误。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功力不到的时候都会犯一些“通病”,我们影友也存在具有共同点的问题。其中有一件小事,一方面在对作品的评价中很重要,一方面其实也很简单,偏偏影友就是不会弄——随图文字,你们是真的不会写啊!

老一代摄影人喜欢说,“图片自己会说话”。图片确实具有表现和表达的双重能力,但是在叙事时抽象能力差又无法交代背景,在抒情时对重点的指引和揭示能力也有限,所以飞哥一直强调“图片自己会说话,就是口齿不利索”。

偏偏图片的短板正是文字的长处,想要把话说清楚,非得图文结合不可。有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27届国展,记录类投稿作品规则要求必须有文字,艺术类创商类投稿作品,客观上大多数也都配合了文字。实际上,在大型的摄影活动或者高端的摄影展示中,图片彻底分离的事情已经不多见,图片和文字往往都结合在一起共同以呈现给读者完整信息

好的随图文字有两个作用,一是升华作品的主题,比如萨尔加多的《创世纪》,这个题目取自于上古传说(我们最熟悉的是《圣经》的故事,其实其他文明也有类似的传说),通过题目就可以表现歌颂大自然伟力的价值取向,又增添了作品的神话色彩,堪称点睛之作。

创世纪,题目对萨翁的表达很重要



二是补足作品的信息,比如新闻图片,往往需要随图文字说明时间、地点、背景等图片无法传递的信息,虽然中规中矩,也能帮助读者理解,为作品加分。

然而我们影友自己撰写的随图文字,基本上……这两个作用都没有发挥。具体来说有两个类型,一是不能给作品加分,写了等于没写,二是给作品减分,写了不如不写。比如我们看看下面这位作者的作品。

以上两张照片作者均为“偶尔散散步”

这两件作品都叫做“马拉松印象”,画面也差不多。“马拉松”,读者本来就认识,不用文字说明;“印象”,读者本来不明白,可文字也没说明白——结果就是,写了白写,瞎耽误工夫。飞哥所见绝大多数的随图文字,都是这种情况。

当然上图文字再差,至少不减分。如果我们看看下图,那就更可怕了:

此照片作者依然是“偶尔散散步”

这件作品随图文字也叫“马拉松印象”,大家看看,这里哪有马拉松啊!包括后面的一系列关键字,什么“街头”啊、“天气”啊,画面统统不体现,看得一脸懵逼有木有?飞哥研究了一下,上图的两个“印象”标号分别是310和312,下面美女照片的标号则是311,三张在作者网络空间的位置和上传时间是挨在一起的。我怀疑,311号填写文字的时候,直接copy了310号,也不管合不合用就这么用了。这种做法相当于生了二胎懒得起名,让老二把老大的名字再用一遍——讲真,还敢再糊弄点吗?

“311印象”就是典型的“不如不写”,因为图片和文字完全分离,让阅读体验变差。客观的说,310和312两张“印象”乏善可陈,反倒是“311号印象”画面还凑合,哪怕就叫“无题”,到欠发达地区区县一级活动上,也有点竞争力。但是顶着一个明显是写错的题目,那就注定被淘汰了。

多说一句,随图文字主要作用是保证作品信息准确性表达完整性。区分摄影人是不是“专业”,这是一块重要的“试金石这位作者“偶尔散散步”先生是某个知名业余摄影网站的活跃分子,网络空间里有几千张照片。但是拿试金石一试就能看出来,他对于信息的准确性真心是不咋重视,素养上恐怕距离起码的“专业”两个字,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各位读者不要顾着笑人家,要对照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一样的“笑点”

好了,飞哥既然说了,随图文字的写作并不困难,那么今天的主题,还是要聊聊其中的套路。

摄影作品需要的文字,简单来说有3种:标题、每张图片的说明和专题的前言。其实还可以再细分,但是对于影友,一开始记住这3种就可以了。

标题怎么起?

1

严格说来,并不是每张照片都必须有标题,纪实片可以不用标题直接用图说,艺术片也可以叫“无题”。但是中国人的习惯,啥东西都要有个“名号”,所以多数影友还是习惯给作品起一个标题。在此飞哥给大家提三个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尽力升华。

1.紧扣主题

紧扣主题是基本要求,把作品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做到这一点,不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内容支离的违和感和“货不对板”的受欺骗感。

例如,飞哥经常拿来做例子的,雍和的《上海拆迁》,语言虽然比较平实,但是和内容结合得很到位,干干净净不会招读者反感。而且“上海”和“拆迁”两块内容吸引力都足够大,先把读者吸引来,再用内容“拿下”读者,就可以了。

2. 言简意赅

好的标题,一定要朗朗上口容易记住。按照中文的发音习惯,4~6个字为宜,4个字最舒服(成语大部分就是4个字)。7—8个字的标题,如果组合的漂亮还能记得,再多了就是自找麻烦。有一部电影叫《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讲真,第一次读谁能顺的下来啊!

3.尽力升华



题目是作品的“总领”,通过题目升华作品主题,最容易打动读者。上文的《创世纪》是一个例子,我再举一个壹课群友的例子。

最后的家园 赵红枫作品

作品近景是光秃秃的一棵树和破坏的土地,远处是新修好的高楼大厦,“环保”主题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强调力度还嫌不足,特别是天上的飞鸟和树上的鸟窝两个细节,在画面中比重较小,给读者的印象并不深刻。

作品起名《最后的家园》,这样就发生了一个主视角的变化。什么是“家园”?“孤零零”的鸟窝是“孤零零”的飞鸟的家园,这就强化了画面中并不突出的视觉元素。进一步引申,远处的水泥森林,成为了人们“最后的家园”,把原先比较含糊的环保主题进行了强化。

最后有一个特别提示:一些影友喜欢直接用一句古诗词作为标题。大错!古诗词自有其创作的意境,这个意境和被命名摄影作品的意境不可能完全一样。生搬硬凑只能让题目和图片分离,给读者添堵。

图片说明怎么写?

2

图片说明往往强调信息性,要写的精彩很难。我们有两个层次的要求。

“及格”:把叙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说明白。

“优秀”:在及格的基础上,再把画面中的亮点特别突出。

我们举个例子,下面这张照片:

及格写法: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中,法国队队长齐达内红牌被罚下场。

优秀写法: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中,法国队队长齐达内红牌被罚下场。齐达内是世界足坛公认最好的攻击型中场,曾带领法国队夺取1996年世界杯,但2002年世界杯在小组赛就被淘汰。2006年世界杯是34岁的齐达内最后一次国际大赛,因为他被罚下,法国队最终在决赛中失利。赛后,齐达内正式退役。

上面两段:及格的写法没有错,基本信息都交代了,能加分,但是没有温度,加分不多。优秀的写法,则给读者灌输了“英雄迟暮”的悲凉和“功亏一篑”的遗憾,唤起了读者的情绪,加分加的多。

这里也有一个特别提示:图说不要“乱加戏”,不要把图片里没有的内容放进去。

飞哥讲过下图做例子。图说是“道路温暖舒适,水榭歌台在翠色里走走停停,河水舒畅平缓”。但是画面里没有河水的“影子”。把读者看不到的景色放在图说里,这是几个意思呢?

前言怎么写?

3

单幅的话有题目和图说就可以了,专题有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图,最终甚至可能是一个展览或者一本书,则需要“一整块”的文字进行阐释。标题4~6个字,不能展开。图说针对的只是一张照片,无法统御。只有前言可以作完整的文字阐释。前言要写的是两件事:一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二是对主题整体的背景介绍。具体的要求有3点:

文字通畅,紧扣主题,提升境界。

文字通畅是基本要求,紧扣主题前面讲过了,飞哥只提醒大家,“一句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你的前言只有3句话(3句话真是可以的),也要有一句点出主题,把专题的调子挑起来。别忘了,整件作品里,这是你唯一用文字阐释主题的机会。我们以卢现艺的《寻找祖灵之路》的前言为例(这组作品几十张,网上有,《飞说不可》里也有,出于篇幅考虑我就不放了)。

2009年在贵州省紫云县麻山地区发现了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这部万余行的“活态人民口头创作”,全部由歌师凭记忆用苗语唱诵。《亚鲁王》的发现,填补了南方没有英雄史诗的空白。

史诗《亚鲁王》和国内其他史诗《黑暗传》《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等一样,都包含了创世史、英雄成长史、征战史、迁徙史和创业史等内容。

苗族在历史上不断迁徙,由于没有文字,形成了他们用史诗说事、服饰纹样纪事、舞姿形体叙事、轨仪礼俗演事的文化特点。葬礼仪式上唱诵的史诗《亚鲁王》则是从创世初始讲到亚鲁王带领人们征战、迁徙,到苗族12个分支迁入麻山的历史以及后代创业、落户的历程,告诉亡灵与参加葬礼的人们:我们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来这里?死后去哪里?通过唱诵史诗,给亡灵指引一条通向祖灵故地的路;而唱诵《亚鲁王》的歌师不仅是历史的传述者,也是亡灵的指路者。

这个前言字数不多,但是内容完整。既有苗族的历史简介,也提到了《亚鲁王》史诗的独特文化含义,还有对当代人的文化影响,完成了“紧扣主题”的要求。最后一句“不仅是历史的传述者,也是亡灵的指路者”,提升了整个前言的文化含量,完成了“提升境界”的要求。

那么前言的体量是多少呢?一般是300~500字。一开始是因为实体展览,一块板子只能放下这么多字。后面读者逐渐养成阅读习惯,就变成行规了(大家别笑,好多行业规范都是这么来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今天说的是方法,飞哥的方法简单易行,对大家确实能有所帮助。但是写好随图文字,最重要的其实还不是方法,而是素质。文字的素质、观察事物的素质、思考的素质。提高素质,这条路,任重道远呢!

没事,我们一起走!

说一个好玩的事情吧,昨天影友发给我这个截图


大家知道,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小啥啥啥”一般都是“啥啥啥”的徒弟或者儿子。我徒弟里肯定是没有这么一位,难不成,人家为了传播量,连我家的二胎指标也要占了?还是声明一下吧:

这个“小许华飞”呢,我没睡过他妈,他从哪儿来的我不知道,他说的话呢,也跟我没关系哦!


飞哥新书扶老携幼关注一下!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即可购买

《飞说不可:最通俗的摄影导航》

作 者:许华飞

页 数:352页

出 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