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霹雳娇娃》已经上映5天了,之前看预告和海报总有种山寨的错觉。上映后果真没有真香预警,豆瓣6分,IMDB只有4.3分。
嗯,由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娜奥米.斯科特、埃拉.巴林斯卡主演的2019《霹雳娇娃》扑街了。
在电影上映前,本片的导演兼编剧反复强调这是一部展现女性力量的电影。没有家长里短,着重在职场女性如何互相帮助,简称女权电影。
集齐了黑、白、棕三种肤色的女主角,新版《霹雳娇娃》非常“正确”。这部43年的IP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样的?
查理的天使简史
1976年 初代天使
主演:Farrah Fawcett、Kate Jackson、Jaclyn Smith(图片从左至右)
纤细、高挑,飘逸浪漫的卷发,时尚性感的造型。
1977年到1981年 二代天使
Farrah在出演第一季后离开,她的角色先后由Cheryl Ladd、Shelley Hack和Tanya Roberts代替。
两位金发演员,一名深发色的也是蓝眼睛。
2000年到2003年 电影天使
主演:刘玉玲、卡梅隆.迪亚兹、德鲁.巴里摩尔
第一次知道“查理的天使”被搬上大荧幕,并译名为《霹雳娇娃》,还挺高兴。
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演员和情节都记不清楚了。
但,早上好,天使们。早上好,查理。记得可清楚了,还有那个抓耳的背景音乐。
有种小众爱好终于得到大力推广的感觉,而且两部《霹雳娇娃》也确实爆了。全球票房累计超过5亿美元,刘玉玲也因此跻身好莱坞一线。
从原本清一色的白人三人组,变成其中一员是亚洲人,这个做法在当时是非常冒险的。再加上女性主演,市场压力可想而知。
刘玉玲有种禁欲的性感,独立得有点冷艳。和另外两位热情的“傻大姐”气质很搭调,也很互补。打戏和小气质拿捏得很到位。光是为了看“youth”刘玉玲,也值得二刷的爆米花电影。
2011年 “夭折”天使
有很多观众可能都不知道这部4集就被砍的电视剧的存在。
主演:Annie Ilonzeh、Minka Kelly、Rachael Taylor
这部电视剧是由“电影天使”德鲁.巴里摩尔监制,延续IP精神,美女华服,解决犯罪。
这里第一次启用了黑人女主角,也是一种革新。
到了2019年,导演的野心更大了,加入了三个种族的女主角,来代表多元化。
其中克里斯汀有《暮光之城》代表作,被称为暮光女;娜奥米刚出演了《阿拉丁》,被称为茉莉公主;而埃拉是超级新人,甚至连“绰号”都没有。
跑错片场的天使们
在新版电影中,三个娇娃像是走错了片场的演员。一半挑衅一半厌烦的眼神,适合街拍和小众文艺片。如果说克里斯汀以这个造型出现在《绝命毒师》,和小粉谈恋爱,我都能接受。
明目张胆的假发看起来很违和,导演这撕标签的举动显得过于急躁。
“茉莉公主”自带迪士尼甜美,智商拔群资历菜鸟的傻白(棕)甜。
还有身材高挑的Ella,她可以出现在任何谍战电影里,但她更像一个打手,或者话不多的IT精英。说白了,这三名演员都非常的不“查理的天使”。
她们像珍珠、钻石和铆钉穿在一起的项链,乍一看很特别,但不和谐。
为了创新,导演也是拼了。
2019《霹雳娇娃》到底有哪些不同?
咱们来一一拆解一下,导演的少女梦。
一. 全世界都有天使,少女导演的国际梦
在新版《霹雳娇娃》中,交代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所以在很多国家都有天使这样的特工存在。
然而这并非什么了不起的创新,回顾43年来的天使姓名,就知道,一个IP但不是一个人。
包括2003年《霹雳娇娃2》中,黛米.摩尔饰演的反派,原本也是一名天使。
这就证明在原本的故事里,转战不同地点,拥有众多天使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没有特意强调这一点。
二. 组织里有很多的波利斯,少女导演的出演梦
接头人波利斯也是来自导演兼编剧伊丽莎白.班克斯的“巧思”,在新版里不止有多个波利斯,还有女性,也就是导演本人客串的。
连外媒都说,班克斯把全片最好笑的台词都留给了自己。
而且在电影中,她帮助天使们全副武装,还帮她们找安全屋,帮天使们多次成功掩护。这么完美的角色,导演真的不是近水楼台吗?
三. 原创剧本,却用了“病毒”这样的千年老梗
少女导演的童年梦?
在20年前或者更早的电影里,很喜欢用“病毒梗”。比如《007》、《碟中谍》,包括千禧年的港片。。但2019年的原创剧本,用病毒大佬做反派,是否太没创意了。
看班克斯的呈现,突然有种《煎饼侠》的既视感,班克斯把自己认为最炫酷的情节都装进了《霹雳娇娃》里。只是这些想法她可能珍藏的太久,不那么新鲜了。
“假小子”克里斯汀,傻白甜娜奥米,和高挑黑美人埃拉,导演一定有一颗少女心,各种审美都照顾到了。
然而所谓女权并不是变成男人一样去战斗,除了“ME TOO”,还有一个标签叫“Slut Shaming”。简单来说就是性感无罪,穿短裙不等于坏女孩。
所谓争取权利就是在争取平等。班克斯在《霹雳娇娃》中的去性感化,是为了迎合一部分的价值观,但这显然丢了查理天使的“魂儿”。
纵观“查理的天使”在人物设计上,从电视剧版模特般柔弱且迷惑性的外表,变成刘玉玲版更加刚柔并济。拒绝物化女性,并不是强行“愣头青”去讨好。
干脆叫《天使的理查》吧
如果班克斯单独做一部《天使的理查》都不会这么违和,既然做IP就是要延续精神,而并非篡改和“拔高”。导演没能找到撬动人心的平衡点。
而且电影的意义也并不是用台词直白地说教,克里斯汀饰演的 Sabina说“女人可以做任何事”。那就用事件和情感去感染观众,而不是反复强调自己的出发点。
新版《霹雳娇娃》就像将火锅食材放进猪肉炖粉条,乍一看是营养丰富为你好,但吃起来不香!
班克斯编了导了演了,过瘾了,圆梦了。启用三个没有票房号召力的女演员,万一票房不理想也找好退路了。近日采访还对观众不喜欢表现得很纳闷。
既然这么讲平等,那么就请接受观众客观的评价吧。
不同种族、不同类型的选角对剧情没有加分,价值观传达不到位没有加分;作为全女性班底的电影、新时代的试验品,在好莱坞的贡献与意义不容忽视,但对电影本身没有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