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往日夜间灯火辉煌的钟鼓楼变得暗淡了一些,原来是钟鼓楼保管所响应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的要求,开展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对钟鼓楼进行安全大检查,将其照明调整为夜间泛光照明模式,关闭木建筑本体照明设施,并开展全面检查。
钟鼓楼作为西安标志性建筑,赢得无数游客和市民拍照打卡。其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使用的照明设施工程曾经获得过多项照明行业的专业奖项,包括2017亚洲照明设计奖优秀奖、第四届陕西照明奖一等奖等。
夜幕降临后,灯火通明的钟鼓楼在川流不息的人群车流中流光璀璨,古今交融,气势宏伟。关闭木建筑本体照明设施后的钟鼓楼可能会引发网友好奇,小编从钟鼓楼保管所官方平台了解到,钟鼓楼夜间照明系统使用期已到,此次照明调整,是文物安全检查的需要,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在邀请文保照明领域专家,抓紧完善夜间照明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于11月8日印发,共二十二条,其中第七条"严格用电安全"中要求"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亮化工程’,在文物建筑外安装灯具的要保持安全距离"。
得知这个原因后,网友纷纷表示理解,毕竟文物的安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回顾2019年,世界重要文化遗产被烧毁的新闻层出不穷。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2019年10月21日,意大利都灵的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发生大火;2019年10月31日,日本冲绳首里城又发生火灾。2019年前,类似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在惋惜之余,博物馆和古建筑如何纳入现代消防体系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
此次国家文物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文物灯具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亮化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次从文物安全的角度,对文物建筑的夜间照明灯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