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两次杜淳的舞蹈暴击之后,感觉《追光吧哥哥》连去油的任务都失败了,彻底变成了搞笑综艺。
一个疑问再次出现:哥哥追光就完全拍不出来吗?
虽然个人感觉“哥哥追光”在娱乐圈算是个伪命题,那别的圈子呢?那么多的追光人、追梦人,没有一个人禁得起镜头的放大吗?
有的。
还有人已经给拍出来了。
老熟人,严敏。
在高分完成《说唱新世代》之后,这位又拍了这么一部不太好完成综艺,且才播三期分数就蹭蹭上了9.3分。
其实开始的时候我也这个想法,觉得戏剧是不落地的高雅艺术,我等凡人欣赏不来,形式复杂、晦涩难懂,看综艺本就是休闲娱乐,我看的哪门子戏剧新生活啊。
其实不用太担忧,导演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把戏剧包上了普普通通的“生活”外包装。
先是通过展现戏剧演员的生活去拉近观众与生活的距离,让观众慢慢地去了解这个被误解的行当。
其实,大家都是灰头土脸的打工人,一场演出费不过一二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能四十多岁还没有存款,但……能够继续表演、继续追梦就觉得心满意足,再好不过。
其次,节目里还基本完整地保留了嘉宾们的戏剧舞台,也一样是循序渐进、由浅至深地送到观众眼前。
从开始筹集启动资金时表演的老少皆宜的童话剧目到半小时左右的独幕短剧再到后续引入的长篇幅(相对而言)作品,让观众在了解戏剧演员之后,又去了解了戏剧本身,不知不觉抛去了原本觉得戏剧遥不可及的想法。
我们再回头说追光的事,其实无论男女,追光能否拍好,重点其实有二,一看努力过程、二看呈现结果。
《戏剧新生活》里的哥哥们一个个在大众眼里都是名不见经传,整档节目也都灰头土脸,甚至登上舞台的时候也没有高级的灯光、效果作陪衬,就连道具都是自己捡破烂凑合的,但他们就是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让观众感受到“追光”。
他们抓紧一切时间创作排练,饿着肚子也要谈妥场地,没钱生活就即兴来一场街头弹唱,有舞台摆在前头一切困难都不叫事儿!
等到上了台,一个个在台下吊儿郎当、木木呆呆甚至有点小自闭的人,就都变了样,表现出的戏剧张力、传达出的深厚情感都仿佛让他们变了身,即便肉眼凡胎也闪闪发光。
除此之外,他们身上还有对整个行业的责任感。无论是否综艺、真人秀,也要把戏放在首位;时刻希望着能够通过参加这个节目让更多人去了解戏剧,造福整个行业。
行,我安利得差不多了,觉得有趣就来试试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