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昂
“传奇主编”解缙为明成祖、也为历史展示了“传奇速度”。
解缙等领旨之后,召集147人,开工编纂,第二年(即永乐二年)的十一月即告完成!当时完成的稿本,名为《文献大成》,如此匆匆,其简略粗疏可想而知。明成祖览后,认为“纂尚多未备”,过于简单,不符合他的原意。于是在永乐三年(1405)再命姚广孝、郑赐、刘季篪、解缙等人重新修纂,并召集了朝臣文士、四方宿学老儒达2169人,分别担任编辑、校订、绘图、圈点等工作。永乐五年(1407)《大典》定稿,姚广孝撰写了《永乐大典表》进呈。明成祖审阅后,非常满意,并亲自撰写了序言,赞扬《大典》“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书,著为奥典”,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于是向全国各地征集了一大批各色善书人,开始清抄,到第二年(1408)冬天便正式完成。全书22877卷,另有凡例、目录60卷,共11095册,约3.7亿字。确为皇皇巨著!明成祖与姚广孝认为《大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精粗,粲然明备”,后世评为“上自唐虞,迄于明初,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以及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靡不旁搜而汇辑之,括之以类,统之以韵,是诚汇万卷于一编,合千载于一时之巨制也”!
解缙像,清顾见龙绘
修纂《永乐大典》到底动用了多少人手,史书所记不详,且颇多出入。《明实录·太宗实录》卷七十三记载,《永乐大典》修成后对姚广孝等进行嘉奖,“赐广孝等二千一百六十九人钞有差”。但《大典》编撰中参与的画工、装裱人员和文房四宝采购者、管理者、后勤服务和禁卫人员,都没有言及。清代学者全祖望说“自纂修以至缮写,几三千人,缁流羽士,亦多预者”(《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七《钞永乐大典记》),这应该接近实际。如此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修纂《永乐大典》荟萃了全国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一时“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洵为盛况。
《永乐大典》规模极大,涉及范围极广,发掘、汇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势在必行。永乐三年和四年曾各征召过一次纂修人,征召来的修纂人员中,大部分是地方府、县的训导教谕,有的甚至是布衣诸生,他们虽来自民间,却有不少是学识渊博、富有专长的,姚广孝等也善于“不拘一格降人才”。都总裁陈济,江苏武进人,以布衣身份被征召来担任都总裁,不仅把《大典》的体例制订得秩然有法,而且针对修纂工作中的疑难问题,都能“应口辨析无滞”。永乐三年征召来的滕用亨已年近古稀,学问极为博洽,尤其精通“六书之学”,明成祖曾召见面试篆书,他书“麟凤龟龙”四个大字,又献《祯符》诗三首,得到称赞。除此之外,包括对民间文学、阴阳之术、星历数学、岐黄之术、佛学释藏等造诣高深的众多才士都为修纂《大典》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可谓“济济多士,永乐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