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光可以慢下来,你会做什么?
在宁波,您除了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华
更能体会到江南水乡特有的静谧
前段时间几禾发现了这个好去处
现在就带你洗去繁华
休憩身心,体验别样慢时光
洞桥之名由建于宋建隆元年的廊屋式孔木桥——光溪洞桥而得,宋属句章乡,明属句章乡夕阳里,清属章远乡。
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镇,上庄山古墓群遗址的发掘,表明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洞桥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是南宋文学家楼钥、宁波十大历史名人全祖望的故里。
提起洞桥,总不能不提桥。童年的回忆里,总有一段关于桥的记忆。
青灰色的老桥,一头连着热闹的大街小巷,另一头连着妈妈的呼唤。
破旧的桥面上,洒满了儿时玩耍的脚印。
如今,我们已经长大,那座小桥依旧稳稳地站在两岸,成为了一代又一代洞桥人共同的记忆。
走进洞桥村,你会慢慢发现村里的古迹特多。比如洞桥旁边的民国建筑和村口的清朝建筑,回龙庵、天兴庙等。
洞桥村入口处的清朝建筑,里面的木雕栩栩如生非常精美,不过前院部分大多已被破坏。
洞桥镇上的人们大多是微笑着结伴在田间地头走来走去,熟络地打几声招呼。
一切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时光变得温柔。
“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这副朗朗上口的对联后半句所说的就是洞桥的百梁桥。百梁桥还被老宁波选为“最美老地名”。
百梁桥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925年的历史,横跨鄞江之上,是浙江省仅有的最长石礅木梁古廊桥,气势宏伟,结构完整,历史悠久,是研究古代桥梁的难得实例。被称为“浙东第一廊桥”。
该桥全长77.4米,宽6.18米,六墩七孔,桥上建有瓦屋桥廊。因着桥梁有124根大杉木架设而成,故曰“百梁桥”。
乍见百梁廊桥,无不为这座保护完好气势磅礴的古桥而激动,廊桥似一条黑色巨龙,横亘在宽达百米的鄞江中游。
明代诗人沈明臣在此写下了“青天回首归何处,落日千峰兴不孤”的诗句。
难熬的炎夏将空调塑造成了不少人避暑的法宝,但空调违反自然规律风,不利于健康,而桥上的清风,却是一种截然不同风格,吹起来感觉自然,也更舒适。
因此,每每茶余饭后,古桥便成了众人聚集之地。一年四季,桥上总是洞桥人气比较高的地方。这里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新生感,连接着一代又一代洞桥人。
不论是从别处赶来的游客还是洞桥当地的人们,总是会对百梁桥的精美建筑发出惊叹。对着桥头的石碑细细阅读,发出历史的唏嘘;游览桥尾的古桥陈列室,梳理关于宁波古桥的历史。
洞桥镇有着江南小镇的安静和温柔。从日出时分伴着鸟鸣开始,镇上的人们就开始活动了。从田里忙碌回来的人们,经过集市买只烤鸭买点小菜,去粮油店打点菜油,夕阳跟着人们的影子把他们送回了家。
从早忙到晚的,除了奔波劳作的人们,还有——百梁桥。桥上坐着出来溜达的老人和小孩,还有午间休息的中年人。除了这些静态的,更多的是过桥的动态动作。
“我在洞桥住了七十多年了,从小到老每天都从这百梁桥走几趟。每次走上木桥,踏上这些有年头的板,心里就安心。这桥在这里九百多年,静静地看着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岁月就藏在这些柱子里。”拄着拐杖在百梁桥上走来的张爷爷说着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感受。
有一对老夫妻坐在桥头,从窗柩之间照进来的阳光洒在他们银色的发间,定格成温柔的剪影。
“我从小就爱在这里坐着,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来这儿坐,后来就自己放学了跟朋友来桥头玩耍,后来每天干活经过这里的时候也总是要坐上一会儿。现在老了,也不太想动,就来桥上坐着,家里没什么事情要干的话,我能在这儿坐一整天。”老爷爷开口说话的时候,奶奶在一旁侧头看他,眼里充满着笑意。
骑着电瓶车从百梁桥经过的阿姨看着在拍照的几禾,主动搭了话,“来拍桥啊,这座桥真的很有历史了!我们洞桥这里有挺多老建筑的啦,明清的建筑、石雕、桥啊,都是很有特色的。虽然很多没有保护起来,现存的已经有些改变原状了。你赶紧去看看,谁也不知道你下次来还有没有。”
有个年轻人坐在桥中间,面朝着河面,出神地想着什么。“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去外地读了大学,现在毕业了,在思考自己的去向。我其实很想回洞桥,这里有我熟悉的一切,有我最喜欢的生活状态。但父母坚决反对,他们总希望我留在外面,留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发展。我坐在这里再感受感受洞桥,好好想一想。”
当城市的生活日趋繁华
人们以便捷与快节奏的方式享受着
有一种于喧嚣中流淌着沉静的美
则更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
有机会记得带上家人
一起去感受别样慢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