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孙俪有收视女王之称。
挑戏眼光稳准狠,《甄嬛传》《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基本每一部都是大热之作。
娘娘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而之所以叫一声孙娘娘,其实也反映出大部分观众比较认可她的古装戏。
但最近,孙娘娘剪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穿上职业装卖房子去了。
看着这占据一半的一星差评,收视女王还能守住她的口碑么?
安家
这部剧是购买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版权而改编的。
原著女主北川景子,多次上大众票选的女神榜。
当然了,论国民度,孙俪并不逊色。
女主人设比较雷厉风行,正好符合孙俪凭借钮祜禄甄嬛打下来的基础。
不过,空有一身好演技,还得看配的是什么剧情。
《安家》的编剧六六,正是十年前写《蜗居》的那位,里面的台词放到现在都值得细细品味。
11年后,六六以房产中介的视角再谈买房焦虑,格局要小很多,又或者说,有很多东西已经不敢去触碰了。
故事发生在上海,有一间中介门店被安家天下公司合并。
不久后,一位精英女性房似锦(孙俪 饰)从总部空降下来,接手这间门店的经营管理。
对外,她称这是双蛋黄双店长,实际却暗藏私心。
总部上司命她三个月内完成交接,目的就是为了挤掉这位原店长徐文昌(罗晋 饰)。
但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打入内部的任务尤为艰巨。
如果房似锦是时刻打了鸡血的工作狂,严苛、效率、不择手段。
那么徐文昌就像一尊大佛,遇到事情不紧不慢,游刃有余。
两个极其不合拍的人一起共事,摩擦自然不可避免,可徐文昌却总是能以柔克刚,赢取大家的信任。
《安家》虽然改编成53集,乍一看又臭又长很劝退,其实节奏把控还是不错的。
一边要应付难缠的客户和奇葩的房型,另一边还要提防同门店的人穿小鞋。
房似锦刚来门店的时候,就遇到老油条同事的为难。
他将自己手上的房源和客户让给了新店长,并不是想将业绩拱手让人,而是想看房似锦出糗。
这个房源就是业内人士避之不及的跑道房,狭长的走廊占了大量面积,还没什么实际功能。
你能想象住在次卧里,半夜想上个厕所都要百米冲刺吗?
还有一对客户,看了不下几十套房,学区交通要求极其刁钻,主次卧客厅全部朝阳,必须有储物间,最后还不能太贵。
面对重重困难,房似锦眼睛都不带眨的,一上任就给自己下了一道军令状:
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最后,她成功把最奇葩的户型卖给了最难缠的客户,一举两得。
有人说孙俪演技用力过猛,画风浮夸,还活在“娘娘”的世界里出不来。
但仅凭她一口气喝下两杯豆浆,吃下四个包子这段表演,依然能感受到角色背后的生命力。
或许你会觉得,这主角光环也太重了,同事自动让业绩,客户那么好忽悠。
一个单子能成交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都是为了戏剧化做出的改编,好在编剧的细节做得到位,不至于让人感到突兀。
房似锦上班永远带着一支大黑伞,是为了随时为客户遮阳。
遇到低腰不方便的孕妇客户,便会及时蹲下来为她换上鞋套。
给这些特写并非因为房似锦是主角,而是为了突出这个行业的服务意识,就算换作门店里的其他同事,也一样能做到极致。
比如这个王子健,为了讨富婆客户的欢心,特意参考对方的身高,在自己的手臂喷上客户最爱的香水。
看到上一对客户从样板间里出来神情不对时,便急中生智,让同事带客户参观楼下环境,他提前上去一探究竟。
最后发现,原来是有人忍不住在样板间上了厕所,众所周知样板间是不通水的,就算是想象的画面,也感觉有内味了。
王子健打电话让物业通水之后,二话不说直接自己上手清理,还会提前将西装领带脱在一边并细心叠好,避免沾染上味道。
比起隔壁黄轩在当油腻公关,把自己放得高高在上,《安家》里的房产中介们起码展现出了对职业的尊重:
不止是在人前风光,也有人后辛酸的一面。
导演也请了不少老戏骨来客串,比如海清扮演奋斗多年买不起房的妇产科医生。
家里两个孩子,大的要上学,小的快出生了,而她还挺着个大肚子坐在厕所的马桶上改论文。
据说这是编剧遇到的真实事例,选海清来当这部剧第一个客户,使得《安家》更像是《蜗居》的延续,这不就是在告诉你:
看,这么多年了,人还是那批人,买房焦虑一直都在。
《安家》在我心里,像是一张中规中矩的答卷,见证了生活中的歌舞升平和一地鸡毛,基本在及格线上。
但依然有很多人给这部剧一星差评,其实也不难理解,看过原版之后你就会更加感受到这种差距。
就目前来看,《安家》还停留在职场内斗,办公恋爱的初级水平。
男女主第一集见面,第六集就同居,真的是刚好租到同一间房子,不是编剧刻意发糖噢。
花大量笔墨去描绘员工百态,而牵扯到人性方面,都是只浅谈表面,不敢深入探讨。
你撬我单,我抢你业绩,论心机,任何人都是我钮祜禄氏的手下败将。
一旦面对客户,便只能干巴巴的吐出“诗和远方”这四个字,努力工作努力还贷,一定能住上理想中的房子,说得我差点都信了。
那被现实压迫而当小三的海藻,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太负能量不符合价值观,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而且我发现,自从《欢乐颂》《都挺好》爆火之后,很多编剧都想尝试“原生家庭”这一块香饽饽。
房似锦不出意外也被安上了背债的人设,家里人一开口就是要一百万。
不知道国产编剧为了凑集数,到底还要创造出多少个樊胜美出来?
《安家》并非是一部烂剧,还得感谢同类剧集的衬托和对比。
它敢于捅破光鲜的窗户纸,去展现职业背后的脏与累,在这一点上就要远远超过其他国产职业剧。
但还是想请编剧导演们认清一个事实。
刚走出地下室的水平,别错把它当成了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