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爸爸一出手,又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2020-08-06   电影杂志

原标题:央视爸爸一出手,又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央视爸爸出品的纪录片一向是质量保证,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河西走廊》《美丽中国》等等。

这些纪录片无论是题材还是拍摄角度,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每次看这些片子都让我们对未知的人或事有更多的了解。

今天央视爸爸又把镜头对准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行业——

《颠簸货运路》

货车司机杨华明接到了一项特殊的订单,他要运送超大超重的桥梁钢构,从安徽运到云南。

车龄11年的杨华明虽然经验十足,但是运送这样的庞然大物,他还是第一次。

运送大物件需要大件证,全称是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杨华明也是第一次办理这个证件,很多流程都不是很熟,需要耐心等待。

出发前,他要把准备工作做到位,毕竟行程越长,路况越复杂,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检查仔细,尤其是刹车。

在行车路上,无可避免会经过一些大坡,每到一个大坡都要加一次水,大货车的刹车需要用水来降温,一旦连续下坡,刹车容易因高温而失灵。

到达云南保守估计要四到五天,杨华明对此需要格外留神。

为了在路上有个照应,公司给杨华明派了一辆车同行,两辆车都是第一次运送大件,两个人都没底。

刚过收费站,他们就因货物的实际重量大于大件证上的重量,而被拦了下来。

之所以严格要求,是因为两辆车装载的是两根无法拆分的桥梁上弦杆,未来是要装在连接云南和老挝的铁路上。

进入云南山区后,山路逐渐增多,加上天气不好,杨华明几次下车检查车辆。

黔西南是很多司机心里最大的畏惧,这里有无数的山路陡坡,弯道岔路,到了夜晚,杨华明不得不把车停在休息站。

第二天启程没多久,杨华明就开始发觉车子有点问题,刹不住车

这样的情况是相当危险的,车子本身就有些超载,万一有什么状况,车子会因为强大的惯性直冲过去。

这一刻,杨华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凭借丰富的经验,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子停在了避险车道。

暂时排除隐患后,杨华明只能低速上路,终于在夜里12点安全到达目的地。

这个时候的杨华明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并感慨道:“人的求生意识真是不可想象,如果没有那个避险车道,估计就是车毁人亡了”。

安全到达,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但对于货车司机来说,安全有时比登天还难。

这是一部关于货车司机的纪录片,我国共有1500万辆载货汽车,3000多万名货车司机,然而他们的生存状况却鲜有人关心。

该片共有十集,每集15分钟,历时8个月,行程5万公里,跟踪记录了十位货车司机在车轮上的生活,除了有像杨华明那样的老司机,也有像丁澄那样的卡车达人。

丁澄,是卡车圈出了名能驾驭极端路况的卡车司机,卡车厂家有时会邀请他参加新车型的测试,不久前,他终于购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柴油车。

丁澄和其他司机不同,除了赚钱养家,他还有自己环中国行计划,也就是在中国最极端的运输线上运营,这意味他要面临更大的风险。

在前往漠河的路上,气温降到了零下40度,周围白雪皑皑,卡车的油路也因为低温难以循环。

意外可能在路上,也有可能在终点。

本来打算回来再捎一程货的丁澄被客户放了鸽子,无奈之下,他只能空车返回

丁澄习惯每次把行车经历写成行车笔记,19年来他记录了20万字有余,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问题。

他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挑战不同的行车路线,譬如新藏公路,东南亚金三角,

今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丁澄的环中国计划被迫搁浅,但当他接到订单前往火神山医院送物资时,他二话没说就出发了。

单程1230公里,他只用了17个小时就达到了目的地。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给火神山运来了6间病房”,这样的话让人看得精神为之一振。

在这个行业中,司机长年不着家,货车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卡嫂苗会玲跟着丈夫运货已经有16年了,卡车司机的妻子被称为卡嫂,在中国,有近千万的卡嫂跟车。

漫漫长路,有人做个伴不寂寞,但其实更多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担心和关爱。

跟丈夫跑车之前,苗会玲是开服装店的,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跑车之后,她宁愿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拉货上。

有时跑长途,没有水,几天不洗澡是常有的事,随便在服务站洗把脸就已经很满足了。

苗会玲经常笑自己,不是男人,但是跟男人差不多了。

对于苗玲来说,越是适应卡嫂的角色,就越难尽母亲的责任。

儿子7岁开始,夫妻俩就开始跑车了,那个时候儿子老会问,为什么别的人都有爸爸妈妈,我没有?后来,日子久了,儿子也习惯了。

苗会玲就是凭借自己和丈夫的努力,供完儿子上大学和研究生,还在县城买了房子。

在货运的路上,卡嫂们分担了艰辛的工作,有了她们,货运路上充满温暖。

长年在路上,货车司机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货车司机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像宋玉兰这样专门从事货运行业的女司机,只有2%不到。

这里的女司机跟大家周知的那些“马路杀手”不一样,她们有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和抗压能力。

这一次,宋玉兰要将32吨大枣从新疆和田运往河北,一路上,风沙很大,没时间洗脸洗澡,她蹲在路面,就着雪水给自己洗了把脸

这样的困难对于宋玉兰来说已经不算什么。

去年途径青海橡皮山,海拔4000多米,大雪没法行车,宋玉兰硬是被困在山上三天三夜。

不仅如此,长年在外的宋玉兰已经练就了一身胆量,完全不输男人。

2013年在缅甸拉货时,正巧碰上当地武装组织的枪战,她当机立断和同行的人躲在了车底,逃过了一劫。

10年来,宋玉兰经历过生死,也挑战过极限,2019年获得“全国最美货车司机”。

这样的工作平凡和枯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依旧有千千万万的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长期承受着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卡车司机的工作是个体化的,在跑车的路途中,几乎所有的司机都是单独或者两人交替开车,从装货到卸货,日夜兼程,马不停蹄。

有货就走,哪里有货就往哪里奔,为了确保行车安全,有时三更半夜就启程了,长期超负荷工作使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

中国公路上,平均每天在途货运量8400余万吨,平均每吨货物运输180公里,服务于4.3亿个家庭。

不管他们多苦多累但还是坚持下来,因为后面有家需要他们撑起。

正如一位卡车司机对儿子说的话:“我握着方向盘就没法抱你,我放下方向盘就没法养你”。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不容易,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他们的平凡值得被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