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学 | 金鱼小苗如何管理,如何择优淘汰?

2019-06-22     金鱼的王者KOG




一、初生金鱼饲养及管理

初生金鱼的培育是饲养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此期间,不能因为仔鱼已全部孵化而将鱼巢从孵化池中取出,否则初生仔鱼将因无处栖身而沉落水底,以致被各种杂物覆盖或因缺氧很快夭亡。

初生仔鱼的饲养孵化后2~4天的仔金鱼

其卵黄囊已被吸收尽,并开始游动很短的距离,靠摄食碰到口边的食物维持生活,可在此时投喂少量熟的蛋黄水,但不可投喂过量,以免引起水质变坏。在投喂蛋黄水之前需略动鱼巢,待仔鱼大量游至水面之际及时投喂。如此经1~2日,仔鱼体质增强,游动和取食能力均随之增强,开始试喂灰水(洄水),这种灰水必须用细绢网筛过,使小虫从网孔漏过,留下较大的鱼虫(剑水蚤等)可喂给成鱼,因各种大鱼虫对初生仔鱼常有伤害。用灰水饲喂仔金鱼,最好在每天上午日出以后,每天1次投喂,切勿因投喂过量引起坏水。以1~2小时吃完为度。




仔金鱼初生1周左右

体长已达1厘米以上,开始投喂小型活鱼虫,如蜘蛛虫等,这时还可以适当兑进含有绿藻的绿色盆水,这些绿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可作为仔金鱼的辅助饵料供其摄食。

换水和兑水当仔金鱼体长2~3厘米时

可撤出少量污物及陈水,并兑入适量的经过晾晒的与原盆水温度相同的等量新水。撤水量和兑水量最初宜少,以后逐渐增加。




仔金鱼分群当仔金鱼初生40天以后

饲养管理得当,体长已达4厘米以上,同群孵化的仔金鱼开始出现体长差异;也有时出现体型大的仔龟吞食体形小的仔鱼的现象。又因仔鱼渐长,在饲养容器中的密度增加,为确保水体中足够的溶氧量,可将仔鱼按体型相近者分群饲养,宜结合第1次选择仔鱼同时进行。

鱼巢撤离仔鱼群仔金鱼开始游动取食后,体质渐强,活动能力日增,此时不能立即上将鱼巢撤离,因为初生仔鱼日间在阳光下虽然离巢游动取食,但夜晚水温下降或天气突变时,仍然聚集在鱼巢中间或水草周围,以避风寒。但仔鱼日渐增长,体质不断增强,鱼巢也不宜永久留于仔鱼群中。因为水草在夜间会与仔鱼争夺水中的氧气,同时水草或鱼巢都会因老化而腐烂变质,影响水质,威胁仔鱼的生命。在北京地区,饲养管理良好的仔鱼群,一般在仔鱼出生2~3周时,即可在睛天时酌情分3~5次陆续撤出鱼巢,使仔鱼开始独立生活。




二、幼金鱼的选择和淘汰

金鱼出生后,到一定时间需加以选择和淘汰,其目的是选留体态特征优良的个体,精心饲养,加强管理早日成长。将优良的、体形大小不同的仔鱼分别饲养,防止以强凌弱;淘汰部分体态特征不佳的仔鱼,节省部分饲养设备,饵料及人工。选择仔鱼应在每日清晨进行,在选鱼的同时还要更换新水和盆(池),每天清晨的陈水和已晾晒过的新水温差很小,有利仔鱼生活。每次选择仔鱼要点如下。

1.第1次选择

在北京地区,早期产卵孵化的仔鱼,环境温度略低,孵化及仔鱼生长较慢,约在孵化后30天进行第一次选择。而4月底到5月份产卵孵化的仔鱼,可在出生后3周进行第1次选择。首先选留体形和尾鳍端正而中央平分的个体。其他均淘汰。

2.第2次选择

约在第1次选择后的7~10天进行。在有背鳍的品种中,选留背鳍整齐无残缺;无背鳍的品种中,选留脊背光滑圆正,无残鳍、无鳍迹的个体,余者全部淘汰。


3.第3次选择

约在第2次选择后7~10天进行。选留两眼均衡对称,大小相同,左右完全一致者,其余应淘汰。

4.第4次选择

幼金鱼出生35~50天,体长达5厘米左右,此时可以按品种的特征进行较严格的选择。从头、吻、体形、尾柄、各部鳍条、体表鳞片、以及游动姿态等方面进行选择,不合标准者淘汰。




此后可再依设备及饲养玩赏的需要,不定时的进行必要的选择,以保持金鱼的每个品种特征及其优美体态。如红头帽子,其头顶红色区的部位整齐,红斑块位于鳃盖之前,全身银白,不得有半点红斑;红头虎头要求红色部位齐整端正,身躯短粗,尾鳍短平而四开,头吻方齐,头部溜状突起明显,除头部红色区外,全身呈银白色;水泡眼品种,要求两眼水泡大而对称,眼睛朝向上方,脊背圆滑,头正、体呈蛋圆形,大尾鳍四开呈扁平状。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tP4MGwB8g2yegNDqw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