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登顶新疆慕士塔格峰

2019-10-04     户外运动平台

早在今年四月中的某天单位老总有天下午给我打电话,叫我找家登山队要在6-7月份攀登新疆的墓士塔格峰。并问我一起去吗?我说好呀,我去!!!

其实针对雪山我都是敬仰之心,虽然我酷爱登山酷爱户外运动,但是从未去过高原。前期所登的最高也就是2000多米的内地山峰,包括我滑雪也没有去过3000米以上的地方呀。为了这次登山我找了很多秦皇岛户外里爬过雪山去过高原的人,也开始在网上收集关于慕士塔格的信息和登山队的事情。雪山攀登最大的障碍就是高反,你体力再强但是只要是高反严重就只能下撤。可能跟我这么多年户外的锻炼有关吧,我竟然只是轻微高反然后慢慢都能适应。这次登顶慕峰也归功于我常年坚持爬山,常年坚持户外锻炼有关。我平时喜欢登山,游泳,徒步等等,这些都是户外的有氧运动。而且这些运动都对爬雪山有很大好处,都处于耐氧运动。而且在我去之前我还坚持段时间慢跑和跳绳,这些都是耐力和耐氧的运动。

终于按照合适的日期我选了一家新疆户外专业的登山队;凯途高山户外探险运动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费用要比别的队高几千块钱,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高出的部分更能保障安全也是值得的。行程定在了7月12日新疆喀什集合,最后的登顶日期为7月25---28日。最后是看天气情况选择最后冲顶时间,事实证明我选择的这家公司从公司实力到后勤保障都是最好的。包括他们配备的登山协作有三名尼泊尔人,三名西藏登山学校的藏族人。我们能登顶也是六名协作专业的登山经验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都有几次8000米以上雪山的经验。这样丰富的登山协作是我们安全登顶的有力保障,这也是该登山队费用贵出来的主要因素。

当时在网上我也一直跟扬春风的助理麦子联系,她有着多年的高山队医的经验,并一直做扬春风探险队的队医。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包括针对高反她的说法是千万不要吃药。全靠自身的毅力去适应,最后我虽然买了红景天但是我真的没有吃。全靠我自己去慢慢的适应,虽然也头疼无食欲。但是最后我都靠我自身的能力去适应了这些,特别是到最后冲顶那天我反而身体一点不适也没有。

我们单位报名四人;其中有我跟我单位的老总,还有一位是老总的健身教练。还有位女队员是助理在大本营留守,处理单位一些事情。这样就是三位登顶队员,一位大本营人员。我跟这位教练提前一天到达喀什,老总跟他的助理12号到达喀什。我们入住喀什比较豪华的四星级酒店;天缘国际,这里紧邻市政府地理环境非常好。

一 喀什

到喀什当天我跟这位小教练就开始了沿街美食的品尝,从羊肉串到羊腿骨到大盘鸡。喀什天黑晚22点半天都不黑呢,我们一直吃到23点天开始黑了才回宾馆。毕竟是在一个90%的人口都是维族的城市,内地来的我们还是生怕出现什么事情。比如说吃烤肉的时候能不能喝酒都要先问清楚了,维族人的饭店很多是不让抽烟不让喝酒的。而且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赶上斋月更要遵守当地人的风俗,路边的烧烤摊可以喝酒,但是进到室内有的是不让喝酒也不让吸烟。

喀什有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第二天下午老总也来了我们四人开始了老街区的环绕。但是因为是斋月我们也就在清真寺外面看看,没有进到里面去。然后吃了当地的冰淇淋,烤包子,也买了当地手工dao具英吉沙小 dao。

二 卡湖

12号我们全体登山队员都到喀什了,晚上由凯途高山的老总罗彪安排大家吃维族特色的晚餐。席间大家互相介绍经历,我才知道所有来的队员可能就是我没有高山经验。当然还有那位教练,但是他最后只在大本营住了一夜就因为高反严重退出了。12号所有队员是13名,其实包括三位女性。但是这三位都有着5000---60000米雪山登山经历,并且也走过青海西藏等高海拔的长线徒步。听着他们的介绍最后轮到我的时候,我只说我没有高海拔经验,这次来就是跟大家学习的。

但是虽然嘴上这么说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不知道我到了高海拔会怎么样?如果到时候我真的就因为高反而下山,我想我这次就白来了。我虽然信心很足但是心理还是有很大顾虑。按照行程我们13号就要去临近慕士塔格峰的卡湖,那里海拔3600米。先在那住一夜也是对高原的第一次适应性体验,3600米也是我人生的最高度了。

第二天到达卡湖后,好像就我们一起来的教练和炎炎(女助理)有高反。他俩到这里就脸色发白嘴唇发紫,而且伴有阵阵头疼。我有点轻微头疼但是无大碍,而且难受的时候更要出来在外走走。我就一直没有进蒙古包里,他俩下午还在蒙古包里睡着了。

卡湖能看到整个慕士塔格峰,有着湖水的映衬慕士塔格更加壮美。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慕峰,我就被他深深的吸引着一步步的走近他~~~~~~~~~

三 慕士塔格大本营

在卡湖适应性住了一夜,我到没有大的影响。但是同来的教练和炎炎看着就难受多了,因为老总来过两次慕士塔格。他是有经验的人,最起码没有高反。我这个从没上过高原的对3600米海拔也完全适应,就看今天大本营的情况了。

14号一早我们吃完早饭就坐大客车离开了卡湖,今天的行程是到204后开始徒步上大本营。徒步时间在4-5个小时左右,不过这次是高山徒步虽然是轻装但是也是从3700米一直徒步到4300米呀。我虽然平时穿越都在7-8个小时,但是对于高山徒步还没有尝试过。

这次徒步就检验出了每个人的能力,我还能跑上跑下录像呢。教练就已经气喘嘘嘘了,最后就他一个人拉在了最后。我回来陪着他,他从心理就开始对高山恐惧了。说还没到大本营呢我就这样了,上去不等于找死吗?而且对于这次来爬山在喀什就流露出后悔的感觉了,因为罗队看到他就问你是做什么的?他说是健身教练。罗队就说你这样的可能最先高反,因为你们这些肌肉男是对氧气消耗最大的。血液里的含氧量非常低,耐氧量就高所以高反最严重。

从那一刻起他就有了心里负担,当初还跟我比体力呢?我就曾说一句话;我说爬山不是比体力,比的是毅力!最后我们是坐着拉罗队的吉普车上到大本营的,最后那段路他没有走。今生他也没有机会再走了,因为他已经告别了高山。在大本营我俩一个帐篷,因为麦子帮川藏队当大本营主管兼队医。我带他去麦子那看看,麦子帮他量了血氧量和血压。他当时指标也都算正常,我跟老总等几人也都正常。但是教练头疼厉害晚上睡觉着一夜都没睡好,嗷嗷,啊啊的直叫喊。后半夜给罗队叫来了,说心脏聚停过。罗队天一亮就找辆吉普车给他送到塔县去了,叫他休息几天再上来。但是他走后老总就说他不能来了?我说不会吧,他东西都没拿走呢。老总就说肯定不回来了,看来老总还是多少了解他点。我们单位的炎炎到大本营也高反,但是就坚持没下撤。这就是因为她是单位员工,他是社会人。我们单位每年都组织员工培训员工运动会,新员工进单位首先要参加23公里长跑。后面有随行的大客车,跑不东的可以坐车。但是新员工几乎是没人坐车都能坚持下来,这就是员工素质问题。他只是健身房的教练根本对我们企业文化和精神不了解的人,这次来也是我们老总出钱所以他可以做到随意退出~~~~~~~~

在大本营遇到了扬春风的助理麦子,她是给川藏队做大本营主管兼队医的。

四 C1至C2的爬山训练

到大本营后我们就开始了适应性训练,大本营海拔4300米。C1海拔5300米,C2营地是海拔6300米。经过了冰塔林及5100米换鞋处的当天一日往返训练,19日开始了重装营地的训练。19日C1,20日C1,21日C2的登山训练。这次就是一次非常艰苦的爬雪山了,当初在大本营我曾问过麦子。我说要是登山的话有什么仪式吗?她说;你在心里说慕士塔格,我的父亲,我来了~~~~~~这样就行。不用有别的仪式,慕士塔格在当地塔吉克斯坦语中就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最后的冰层有120米厚,他的冰雪融化的水滋润了山下的草场养育了塔吉克斯坦人民。

而且一直以来都把山比喻成父亲,水比喻成母亲。这就有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从那一刻起我也把慕士塔格峰当作了我的父亲,我从小失去父亲那时我才一岁多。对于父亲这个词在我的记忆中就是陌生而又向往的,父亲这个词语在我幼小的时候直至今天都是最深最软最柔弱的伤痛。小的时候不知道因为多少次被别人辱骂“父亲”而挥拳相向,从小学到初中都因为爱打架而被老师归类为问题学生。因为那个时候上的是子弟学校,全校的孩子都是一个工厂的大家的家世都互为了解。后来直到我上高中后离开子弟学校,也可能大了才不被人拿“父亲”去谩骂。对“父亲,爸爸”我容不得任何人对我藐视和侮辱,到现在也是这样!

所以面对慕士塔格“冰山之父”在我心里有说不出的一份感情,当夜幕降临我独自一人做在冰河边上。仰望满天星空看夜幕下的慕峰,身边冰河之水潺潺流淌的声音就犹如“父亲”在跟我述说着什么。泪水会情不自禁的流出来,我心里就会想起这句话;慕士塔格,我的父亲,我来了`````````

19号第一次开始登C1那天,也因为我当时带的东西比较多还没找背夫。我一直走到最后面,而且离最后一个人的距离拉的越来越远。因为当时是上5300米我也出现了高反,高反每个人不同。我高反是嗜睡,脑海里会出现幻觉总感觉到一些虚幻的景象。但是我在心里一直在说;慕士塔格,我的父亲,我来了`````````说着这些话我的眼泪就会流出来,因为是在最后还都戴这雪镜。泪水流出来也不会被人看到,只是用头巾去搽试一下。这一路就这么走着走着,速度及慢~~~~~~心里以前想说的和现在想说的都在跟“父亲”倾诉着。累了就拿登山仗在前面一支,身体前侵眼睛就闭一会儿。每当我要睡着的时候耳边就好像有人说话,一个激灵马上就醒。特别是到了最后的时候,天渐渐黑了到了晚上11点多。我看着离C1营地很近了,但是就那几十米我走了近一个小时。整个夜幕中就剩我一人在艰难的前行,当时连个协作都没有。最后陪的协作叫多吉,他可能看我离营地很近了就加快了脚步先上到C1去了。为这个事第二天一早我指责他了,因为当时确实有危险。因为我高反嗜睡一但我睡着就有可能滚到山下去,C1营地的那个陡坡非常陡峭。滚下去天黑就不好找到的,我心里在那一刻也达到了极端。体力透支比较严重,身边没有人就靠我在心里默默的跟这座大山对话,跟我的父亲对话。当我登到C1营地的时候是23点56分,最后是老总的协作阿旺多吉下来接的我帮我背的包。说了一句话就是你的包也太重了都背的啥呀?我当时不爱说话,其实我就是背的路粮多了一些。

到帐篷里我就想睡觉,连饭都不想吃。后来别人说才知道我属于高反了,有的人高反是头疼,有的人高反是失眠,也有的人就跟我是的是嗜睡。多亏我没在雪地上站着睡着,就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不过后来爬C1我就没再带那么多东西,在雪山上能减少一斤东西都是减少风险的存在。再上C2的时候我就雇背夫了,C1到C2又是直线一千米。背夫的价格也高了,是一公斤一百元。我的睡袋和防潮垫就叫背夫背的,2.5公斤250元。

很巧哦,在C2的途中遇到前国家羽毛球队队员叶钊颖,我俩的衣服是不是很配呀?

还遇到了2003年美国大峡谷遇险127小时的主人公阿伦,他自己被困后割断了自己的右臂。现在还致力于高山攀登和滑雪等极限运动,以他为题材的影片《127》我想很多人看过。

22号在塔县休整一天,本想多休息一天的。但是罗队打电话说明天开始登顶,我们就从塔县往回赶。这样计划就都要往前赶了,如果23号开始登顶一个营地一天那就是26号那天凌晨开始冲顶。罗队计划改变也是因为天气原因,最近天气比较好。大本营其他队伍都有登顶的了,我们在喀什的时候罗队说目前全体队伍只有三人登顶。而且这三人还是我们队的第一批队员,当时是六人有三人登顶。

大本营全体队员应该在200人左右,登顶的队员也要在100多人以上。区区三人登顶成功率还是很低的,但是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山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高海拔就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山下晴空万里山上可能就是大风大雾或是暴风雪。选择放弃也需要极大的勇气,毕竟很多人是积攒了很长时间的体能和金钱报名这次爬山。所有报名的人都是一个愿望那就是能登顶,我想不会有人花自己的积蓄参加一次这样的队伍来了仅仅为了体验。所以当我看到很多人没有登顶,而且有的仅仅是临近顶峰100多米就下撤的那种遗憾。有的队伍是因为有的人遇到了冻伤或是雪盲无法完成整个计划而下撤,但是对于他们眼睛里流露出的失望与沮丧我都能理解。

登山的魅力就在于你无法预知结果,谁都不知道你登顶那天会遇到什么事情?大本营里也都关注着今天登顶的队伍的情况,在7月中旬以后天气开始好转登顶的队伍和人员也不段增多。在我们之前是苏拉王平的B组队员5人登顶,宋玉江乔格里是14人登顶。中巴友好队的8人中7人登顶,这样加上我们队先期的三人也不到30人登顶。可大本营里中外登山队有200多人,很多人注定是登不了顶的。因为你只有一次机会,你到C3营地海拔6950米后如果赶上天气不好没能登顶你就的下撤。人的体能和是支撑不了你在C3营地多待的,遗憾总会有。这不也跟投资是一样的吗?你错过了飚升的牛股,或是做错了一段行情。就不能总是在这样的不顺里沉没。适当的下撤能使你看的更加清晰,只要还有本金你就还有机会。包括我走的这段时间,我几个期货朋友目前是用程序化交易。几乎是天天交易而且正好这段时间是震荡,又亏的是一塌胡嘟。我从走就空仓到现在也没做,因为这次爬山回来我总感觉我身上有很大变化。一直想沉静一段时间,这次登山让我变的更加沉稳了。

爬山回来我总在想我第一次登C1的时候,5300米从BC 上直线拔高1000米我走了8个多小时。最后离其他队员越来越远,最后天黑了我也是极度的困。总想睡觉``````

那一刻我如果睡着了可能就永远睡着了,滚下去就找不到。我们营地还在高C1比其他队营地高100米左右,但是就是高着一百米成为了我难于攀登的屏障。

看着在我后面的队员也超过了我,我就是没力气跟上他们。越拉越远,天黑了我也看不到他们了``````````

月亮升起来了``````````

晚上22点半天黑了下来

天黑了,最后就剩我一人。

黑暗中在雪山上更能叫人崩溃,因为那份孤独是从内心中感觉到的恐惧。走在最后的时刻我完全是靠内心的力量去支撑自己,心中一直默默的说着话,生怕自己睡着了。

23点了也到了5300米,应该快到了吧,但是手表海拔是有误差的。

最后到顶的时间是23点56分,协作阿旺多吉下来接的我。帮我背的包,背包没了身边也有人了就感觉好多了。

看到营地了,也看到希望了```````

这段路是我本次慕之行最艰苦的,从心里崩溃的感觉无法抹去的那段记忆。等我到达营地阿旺多吉让我吃饭,我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倒头就睡。第2天一早迎着朝霞我又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希望。登山可能就是这样从希望到崩溃,再从崩溃到希望吧。

迎着早上的朝霞我又开始了向C2营地的进发~~~~~~~~~~~~五7月26日达到我人生的高度7546米,登顶慕士塔格峰。

26号一早2点左右尼泊尔协作跟藏族协作就开始用臧语喊话,我们帐篷里是阿旺多吉我就问他怎么样?他说吃完饭开始冲顶叫我们先再休息会儿。他开始烧雪水我跟高总也没有胃口就说泡点豆奶就行不吃别的,我们喝2小碗豆奶然后收拾东西。3点20左右全部都集合完毕开始了最后冲顶,冲顶过程中大家都减少背负。我当时就只带了一个雪镜高山登山镜每带,这个错误的决定差点就让我没能登顶。

大家都把头灯打开,茫茫雪山就我们这一只队伍开始排着队伍想登顶冲击。我当时就把雪镜戴好了,头灯点亮能把夜空划出一条条弧线。因为是凌晨天气很冷,没有人拍照也就没能留下冲顶过程中那一道道亮丽的弧线。

天气不错,无风无雾,当然也无雪。但是往上走的越高天气变化越大,C3营地是在背风处,当时我戴着好好的雪镜。阿旺多吉说不用带呀。我就把雪镜推到了头顶上,当我们向上走了2个小时左右风也大了。雾也大了,大风挂着雪粒吹过来。越高呼吸越困难,几乎就是大口喘着气。这样又会形成雾气,早把我的雪镜给冻上了。这个时候我再想戴好雪镜的时候,就看到镜片上都结冰了。看不见路我只能摘下手套用纸斤搽,能看到点就再跟着队伍。可是一会儿又结上冰,我离队伍也越来越远。这个时候天还没亮我摘下眼镜把眼镜放到羽绒服里,想着能化一下最好了。可是风又特别大吹着雪粒打的眼睛又看不清楚,隐约看见我前面有6-7个人抱做一团而且被风刮的东倒西歪的。那一阵风非常大,也就是我这样的大坯子还能站住。但是也刮的直晃呀,这个时候次仁顿珠喊我叫我快点跟上。我就说我走不了,他就回来找我我告诉他我的眼镜结冰了看不了。现在风还大不戴镜子眼睛有睁不开,他又摘下手套帮我搽眼镜。在海拔7000多米是不能摘下羽绒手套时间太久的,很容易就能把手冻伤。他帮我把眼镜搽出一条缝,我就说你别走太快我只能低着头看着他的红色踏雪板。我说你走慢点我跟着你~~~~~~~

就这样我看着他的红色踏雪板,缓慢的跟着他。前面队伍所发生的事情我一点都不知道,最后听说当时风大雾大能见度很低。路标也找不到了有的队员想往下走了,协作就叫他们原地等着几个协作就去找路。等会回来说是找到路标了大家又跟这协作继续走,天也不知不觉亮了。大概9点多快10点的时候我跟着次仁顿珠也上到了大平台,慕峰的顶峰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在平台的山崖处有一个高出的小雪丘,上面有个十字架还有些经幡。

当我走到大平台的时候,正好遇到我们老总。我说你没戴雪镜那你的雪镜我用一下,他是最先登顶的这个时候正下撤呢。到顶后天也亮了风也小了,雾也没了。我跟次仁还有大庆的刘哥在那,最后就剩我们三个人了。其他人都拍完照下撤了,我因为雪镜的原因是最后一个上来的。正因为我当时什么都看不见,就只能用一条逢看这顿珠红色的踏雪板。反而我到一点没有觉得累就登顶了,我一直想这登顶得多艰难呢。最后是一点感觉没有心里就想怎么这么快就登顶了?3点20从C3出发登顶应该是9点40左右,用时6个小时。我想别人比我快很多吧,我们12人全部登顶成功。至2011年凯途8人全部登顶后,这次有达到了100%的人员登顶记录。

等下山后我们老总说的登顶的事情,我才知道协作有多优秀。当时大雾大风看不到路,能见度也就在10米左右。阿旺多吉走走就跪下了,心里也是默默有词。那也是到了他们的体力极限,跪一下就是休息一下。因为找不到路心里也是非常焦急,他们走的路远远要超出我们许多。但是因为他们都有着10年或7--8年的雪山协作的经验,最后还是找到了通往顶峰的道路。慕峰虽然技术难度不高,但是因为他有很多断崖和冰裂缝。在找不到路的时候继续行走还是有很大危险性的,一但走的路线不对就会出现危险的。

7546米的海拔目前是我人生的最高点,我不知道我今后会不会再有新的高度。但是就这一次经历就让我知足了,一次爬雪山的历练已经可以改变我的人生了。

我也坚信上证指数有一天也会冲破6124点,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或许就是7546点呢。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那管你每天就走一小步只要不停歇你都会达到你的目标!!!

卡湖的星空,慕峰在星夜的映衬下更加雄伟。

由心爱你!

不能忘怀的一次体验

BC的精灵旱獭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我知道我们是外来的

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新疆凯途高山探险公司的老总,我们习惯叫他罗队。

尼泊尔夏尔巴协作;大尼玛

( 本文作者 : 秦南 )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i9glm0BMH2_cNUg7Q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