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于很多人而言,好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了,至少对我来说不是。他具有沉甸甸的重量,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一个时代的最有力的声音和符号。
读鲁迅,是从中学开始。课本上对他的描述,现在都可以倒背如流。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但他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不仅仅是这么几句话,能描述清楚的。我们学过他的几个短篇:《狂人日记》、《孔乙己》、《社戏》、《故乡》,当时对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很浅显的阶段,喜欢他的语言风格和描写手法。
直到上大学后,接触到大量鲁迅的杂文和小说,被他文字中强有力的批判、抗议、论争和不屈精神所感染,他做到了用一支笔书写民间疾苦,也做到了用一支笔影响民族和人民的奋起精神。他的文字直逼人的心灵和灵魂,读他的杂文,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舒爽感,但也会有悲观和懊恼的情绪,因为看到一些扭曲的事情时,心中还是会产生一丝悲凉。但更多的,是被他文章的气势和力量感染和震撼,比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每次读的时候,都觉得充满力量!
与杂文相比,他的散文我也很喜欢。藤野先生、长妈妈、闰土、祥林嫂、阿Q,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他的笔下,是那么的形象生动、满含趣味,这是那个时代活生生的人,是我们现在无法见到也无法想象的人物。我们通过鲁迅先生的笔,得以窥见这众生相,看到他们的美与丑、善与恶、朴实与狂妄、善良与阴险,这是鲁迅先生带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学财富。
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138周年,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出生在浙江绍兴,也许当时谁也没料想到,这个人会影响那么多中国人,尤其是无数的中国青年的热血和精神。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日子,一起怀念这位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纪念这位,我们心中永远的大先生。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青年应当天真烂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
一个人如果不活在别人心里,那他就真的死了。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绝望正与希望相同,大恨恰恰是大爱的起点。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一定要有自信的勇气,才会有工作的勇气。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