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今日头条
1992年,上了一部电影,《鹿鼎记2:神龙教》
片尾有一场戏。
韦小宝和冯锡范打斗,落入一处洞穴。
里面金山银山,随便一点都可以养人三生。
两人打来打去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韦小宝笑道:“还打,打个大西瓜!”
冯锡范回应:“好啊!”
这部电影,无论是在王晶、还是周星驰的电影序列中。
似乎都不那么耀眼。
但这个情节,对一个四川泸州男生影响深远。
后来,这个男生闷头在家三年零八个月,创作出了一部动画短片,名为:
《打,打个大西瓜》(后称《大西瓜》)
他叫杨宇。
影迷们都叫他“饺子”
哦,对了。
他导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刚破10亿。
其实,上面这句话不准确。
在“饺子”之前,杨宇还有一个名字——
饺克力。
饺子,巧克力。
为《大西瓜》署名时,用的是“饺克力”。
但“闷头在家”这个词,十分准确。
整整三年零八个月。
客厅,厕所,卧室三点一线。
后来他回忆:三年多,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4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
父亲在杨宇刚刚参加工作时不幸离开。
这三年多,杨宇一家母子二人,仅靠着母亲的2000元退休金过活。
很难想象,一个工龄男人,是如何顶住外部压力,三年多坚持一件看不到结果的事。
还好,杨宇坚持了下来。
并让他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大西瓜》出来后,大爆。
这个十几分钟的短片,在随后的两年内,斩获30多个国内外奖项。
其中包括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与《鹿鼎记2》不同,《大西瓜》是十分严肃的反战主题。
十几分钟的体量内,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
以一场谈判为“起”。
两个虚伪的政客,在面对利益问题时,摘下面具,直接开战。
以战争中两个缠斗的飞行员为“承”。
故事开始后,视角立刻缩小到两个敌对的飞行员身上,两人你来我回最终双双坠机。
以两个飞行员在荒岛上的故事为“转”。
两人坠机后,来到一处荒岛,这里方圆三步路,两人相依为命在这里生活了起来。
以两人最终放弃战争,选择在岛上继续生活为“合”。
内容,有屎尿屁笑料,有讽刺,有隐喻,有荒诞。
形式,有3d,有2d,有长镜头,有黑白。
皮囊粗糙劝退,内里生猛深沉。
《大西瓜》爆掉后,给杨宇带来了很多。
比如,在柏林,一个名为Mario Sixtus的评委,在看了《大西瓜》后,盛赞不已,并决定把杨宇推荐给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要知道,在《大西瓜》片尾,PIXAR和周星驰,一起被杨宇列入了“偶像名单”
在皮克斯工作,曾是他的梦想。
但杨宇婉拒了这份盛情邀请。
看似很奇怪,可这和他的经历和个性密切相关。
跟很多励志故事一样。
杨宇不是科班出身,走的是野路子。
因为父亲母亲都是医生,为了一碗铁饭碗,杨宇选择了华西医科大学的药剂学专业。
在大三时,杨宇第一次接触到了MAYA(3D动画软件)。
从那以后,他重拾了上学期间在历史课本画漫画的热情。
毕业后,他想着,自己是跨行找工作,不用一蹴而就,沾个边也就行了。
于是,他进了一家广告公司。
他在这里干了一年,就辞职了。
原因是,再也不想跟被人打工,看别人脸色了。
嗯,一个被迫“下海”的乙方。
想要做自己想做的动画,是他辞职的初衷。
也正因这个初衷的,他婉拒了那份来自皮克斯的邀请。
即便你是我的偶像,但我如果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如去死。
不管是从他的QQ签名——“俺别的优点没有,就是有把子力气”。
还是他那寸头,冷硬的脸。
甚至是“杨宇”,这个大众而又男孩气十足的名字。
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直男。
三年多的死宅经历,让他有一定的社恐,并且与周遭社会轻微脱节。
《大西瓜》爆掉以后,有很多人慕名找到杨宇。
其中有一个打电话过来,在向他表达了心中的敬仰后,表示可以给他拉到下一个片子的经费。
这对于杨宇来说,诱惑不小。
从剧本,到分镜,到制作,到剪辑,全都一手包办的日子,他不想再有了。
他欣然接受了此人的建议。
这个“知己”,把杨宇带到深圳,成立了一个动画公司,每天上午见一个投资人,下午另外一个投资人,忙活不停。
可是,日子一天一天过,杨宇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自己被骗了。
这个“知己”,只是想借着自己的名声,套到冤大头的投资后,就跑路。
对于动画,对于艺术,此人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
杨宇花了很长时间才跟他撇清关系。
从此之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闷头写剧本。
他给工作室起名为“喜马拉雅山”,希望能跟喜马拉雅山一样,没有信号,没有外界打扰。
回到“喜马拉雅山”之后的一天,杨宇又接到了一个电话。
这个人被他当做了众多骗子之一,挂掉了。
可他没想到,这个“骗子”,锲而不舍的跑到成都,找到杨宇面谈。
这次,终于不再是骗子,他叫易巧。
两人几次长谈之后,于15年成立了彩条屋。
光线传媒CEO王长田,在彩条屋发布会上意气风发:
“我们要做中国的皮克斯。”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第一步。
这个拒绝了皮克斯的男生,又开始做起了“皮克斯”。
1979年,陈塘关。
黑云压城,巨龙盘空。
李靖举在空中的剑,几下颤抖后,最终还是没有挥下。
哪吒捡起长剑,决绝自刎。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鲜血,在宝剑的映衬下格外刺目。
2019年,陈塘关。
敖丙聚水于空,凝水结冰,陈塘关危在旦夕。
哪吒化身半魔,对战敖丙。
“我命由我,不由天!”
覆城巨冰从底部燃起一朵火莲。
上一幕,是中国动画史上最悲壮的高潮,是中国动画美学之巅峰。
下一幕,是2019年中国电影暑期档的最高潮,是对冰冷市场的一记火莲。
前后40年,不变的是哪吒对“命”的反抗。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诞生,也是一场反抗。
动画电影=低幼。
这个观念,在观众心中扎根已深。
但现在《哪吒》超10亿的票房,仅靠“低幼”的群体,可达不到。
一个人全局操盘《大西瓜》时,杨宇肯定想不到,之后有一天,他必须要跟1600个人打交道,才能完成自己的项目。
整个《哪吒》,一共用了20个外包团队,近1600个工作人员。
直男的好处,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
他能够在繁杂的工作中,梳理出一个进度表,然后每天按部就班的跟进任务。
极度理性,极度自律。
但即便是理性如此,有些时候他也忍不了会发火。
杨宇的工作室在跟外包团队沟通时,工作室其他人,会把他的话“过滤”一遍,再发给外包团队。
因为,害怕别人听到杨宇的原话后,就撂挑子不干了。
其中一个撂挑子的人,因此上了热搜。
《哪吒》有一个镜头,申公豹的头渐变成豹头。
负责这个镜头的特效师,在屡次受到杨宇打击后,辞职换了一家公司。
结果没想到,《哪吒》又找到了这家公司。
最后,申公豹的特效工作还是落到他身上。
在饺子看来,《哪吒》依旧不完美。
比如,哪吒和敖丙牵手的镜头。
他想到的效果是,在那一瞬间,星辰退散,宇宙坍缩,哪吒和敖丙踏空遨游,看遍沧海桑田。
但在前后磨了5个月,烧光经费后,只能作罢。
兵荒马乱之后,《哪吒》还是降世了。
解构了经典神话故事,注入抵抗偏见的新时代内核后。
《哪吒》,完成了自己的反抗。
杨宇的反抗在哪里?
可能在那倔强的3年8个月;
可能在拒绝来自皮克斯的邀请
可能在十分龟毛的死抠一个特效镜头。
我们不搞成败论。
但以上的种种,都可能在杨宇失败后,成为嘲笑者口中的依据。
“你看,我就说吧,像这么搞不失败还得了。”
真正仔细回看这没一个脚印,你会发现,这哥们到今天这一步,不无道理。
动画短片,不是没有。
但通常都只是一个个片段故事。
像《大西瓜》这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并且有强烈表达野心的,不多。
辞职做动漫的,也不是没有。
但能坚持3年,高度自律的自学,不在乎耳旁音的,不多。
有一定才华的,也不是没有。
但拒绝皮克斯,坚持以自己心中的想法为主导的,能有几个?
杨宇,今年快40了。
下一部还会不会像《哪吒》一样爆,谁都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的是,
杨宇,和他的《哪吒》,将被记住。
商务:fay1786(说明来意)
微信搜索:qieshuweixin
就可以加茄叔为好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