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爱“正话反说”?这种育儿方式要慎用,要分情况而论

2019-10-28     奶果妈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时候,我就觉得家长们很喜欢"口是心非"。比如,大人吵架的时候、大人生气的时候。但渐渐长大后,我才明白那是"正话反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正话反说"。

一天,孩子在家看电视看了两个小时,我正忙于准备午餐没有注意提醒孩子看电视时间。他跑进厨房到冰箱拿了吃的,然后我出去一看他把垃圾扔地上,我就突然火冒三丈:"还看电视啊,还吃零食啊,可以喔,等下不用吃午饭了!"孩子听了这话看向我无动于衷,递点心给我说:"妈妈,一起吃!"

我突然说不上话来,感觉十分地抓狂,心想:这孩子是听不懂人话吗!孩子他爸在旁边说:"妈妈叫你不要吃啦,也不要看那么久电视啦!"孩子再看向他爸爸,点了点头,把电视关了,把点心放到桌子上。

看到这一幕,我反应过来自己也开始"口是心非"了,对孩子"正话反说",不能怪孩子听不懂、不听话,而是我们育儿方式错了。

01 家长教育孩子不听?原因出在自己的"话"上

在生活中,不少家长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被"熊孩子"气得哭笑不得的事情,暗暗中也在表达一种无奈:为什么自己教育的孩子就是不听呢?还总是和自己对着干?

在我看来,孩子调皮捣蛋是正常的,所以才需要我们去教育,当我们教育不了孩子时候就应该反省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我前面提到自己的经历,就很好的说明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一,即我们没有把话说清楚,不是直接说"1就是1",而是说"1是2、3……",这对于一个幼小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有专家也指出:2-4岁的宝宝对语言、语气的理解力有限,大人说反话,他们很难读懂话外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你再玩啊!"的时候孩子会"乖乖"再玩,当我们"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会觉得你不要他然后哭得更大声了,当我们说"看你干的好事"的时候孩子会继续做"坏事"。

02 家长"正话反说"屡试不爽,却暗中戳伤孩子

也有不少家长说,我家孩子就很吃这一套,每次不听话的时候自己一说"反话",孩子就立马乖乖听话。"反话"有效是存在的事实,像我邻居就会在她孩子不吃饭时候,对孩子说:"你不吃妈妈就吃咯、爸爸吃咯。"然后孩子就会跑来立刻吃饭。

还有些家长会在孩子不听话时候,威胁吓唬孩子,比如"不吃就不能去看电视"、"不乖不给糖你吃"等等之类的,说完之后孩子真的按要求去做了。此外,家长们也用"反话"激将孩子,比如用"你看别人,你真差劲!"促进孩子进步。

可是,有专家就指出:家长如果能利用好反话,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孩子的叛逆,和孩子带来一系列坏处。

(1)影响孩子的是非观

心理学家说过,孩子在7岁之前一直处于"道德约束阶段",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主要取决老师和父母。所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是非观的判断。当我们说这个行为是好的时候,孩子就认为是好的,说是坏的就认为是坏的。但如果我们反着说,孩子的是非判断就会受到影响。

(2)会让孩子失去朋友

大人出于拉近孩子距离的原因用"小笨蛋"、"傻瓜"这些"反话"和孩子交流,或者因为生气在批评孩子时候带上这些"反话"。于是,孩子不经意间模仿大人,和其他小朋友说"小笨蛋"、"傻瓜",这些就会容易让孩子失去朋友。

(3)让孩子不相信自己以及他人

家长说"反话"激将孩子,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好,但殊不知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像前段时间美国留学女博士因母亲一句"反话"跳楼,像董卿忘不了幼时受到的"反话"这样的"打击式教育",像一位女明星因为初恋一直受父亲"反话"打击便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光。

"反话"其实也是一种假话,不符合事实的话,这样的话实质上在欺骗孩子,要么让孩子信以为真,要么使孩子不再轻易相信他人。像有朋友一次对孩子说"看完书你就去玩吧",但发现孩子继续回去看书。她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我不知道你说去玩是真的还是假的。"

(4)伤害孩子的自尊

有些家长不仅喜欢当面对孩子说"反话",还喜欢当众对孩子说"反话",这实质上成了一种冷嘲热讽,或者是中国式谦虚。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懂大人在说什么,正是因为孩子还小听不懂大人只是随便说说的,会把大人的话当真,我们更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03 "正话反说"的背后,是家长控制不住的情绪

家长们"正话反说"时候,常常是无意识的,比如生气的时候、要面子的时候、尴尬的时候,或者受自身性格影响说话习惯"弯弯绕绕",无论如何,这些都与不受控制的情绪有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大多时候由情绪影响,情绪稳定时较为理性,情绪波动时"口无遮拦"。

为了拉近与孩子距离而说出"小笨蛋"、"傻瓜"亲昵的"反话",是疼爱的情绪;看到孩子做错事"反话",是生气的情绪;看到孩子不够优秀说出贬损孩子的"反话",是失望的情绪;别人夸孩子时说出"谦虚"的"反话",是紧张不知如何搭话的情绪……

04 因"性"施教,面对"熊孩子"分情况地"说话"

总的来说,"正话反说"不是完全不好,也不是完全适用于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主要看孩子性格来说话,看情况来决定说"正话"还是"反话"。

(1)"固执叛逆型"适合"正话反说"

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将正话反说这种方法使用在散漫型或自我型、内向敏感型性格的孩子身上是没有效果的。他们通常会活在自己的世界,你如果去激励他,他只可能会一脸茫然,根本无法理解你所说的内容,就算你激励的再厉害,他们可能也只会放声大哭。

而对于"活泼好动型"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容易不耐烦,如果对他们使用这种方法,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对于"固执叛逆型"这一类的孩子用正话反说来教育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这种性格的孩子由于他们较强的叛逆性,喜欢和家长对着干。传统的摆事实讲道理在他们身上是行不通的,而"正话反说"恰好可以"以毒攻毒",让孩子"顺着"家长的意思来。

(2)观察孩子当下情绪适不适合"反说"

成年人最讲究"察言观色"地说话,但面对孩子时却常常"直言不讳"、"口无遮拦",甚至故意"反说"。其实孩子也是很敏感的,也有喜怒哀乐,也能感受到父母们的语气里是开心还是生气。我们作为父母的,对孩子说话也要注意下孩子的情绪。

我们正话反说主要是为了孩子好,比如孩子做错事我们反说是为了促进孩子进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当孩子已经为自己的错误感到难过的时候就不要继续打击孩子了,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极端的想法。

总而言之,当孩子已经到达情绪崩溃的边缘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正话才是正道可以常用,反话是个辅助少些用。另外,在用反话激励、"威胁"孩子的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此外要注意,孩子通过正话反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孩子也适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在和孩子交流中说反话时,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过于激烈时,家长就应该停止。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g1FEW4BMH2_cNUgtT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