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逃避的事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全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接受的教育也越来越新,越来越多。
适当的作业能让孩子“温故知新”巩固知识,但是作业量多少才算是合理的,没有人能说的清,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繁重的作业就像五指山一样,压在“猴孩子”的身上,无法喘息。
小张的孩子今年四年级,辅导孩子作业对小张这位爸爸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孩子经常写作业到凌晨,小张每次看着孩子写作业都很心疼。
今天又是写作业到凌晨的一天,小张觉得再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于是小张在班级群里艾特老师问“老师睡了没”。
老师很快恢复了小张“睡了,怎么有事吗”就是这一句简单的回复,激起了小张和其他家长的不满,小张马上说道自己的孩子因为写作业还没有睡,凭什么老师就睡觉呢?
还没等老师回复,群里的其他家长纷纷“围攻”老师,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也没睡觉,都在写作业,也有家长认为作业太多了,大部分孩子都要写到深夜。
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给了孩子太多“标准答案”,从而带来的就是需要反复练习的作业,作业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练习学过的知识,但是留很多作业真的能有加倍的效果吗?
不止小张的孩子写到凌晨,现在有很多低年级的孩子都是写作业到深夜。
错过了最佳睡眠时间,导致孩子生物钟紊乱,身体的器官和各项功能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
超负荷的使用身体却得不到休息,孩子的视力、记忆力身体素质等都在直线下降,成绩没有提高,但是身体先累垮了。
所以过多的作业并没有为孩子的成绩“添砖加瓦”,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应该是有比例的,比例一旦失衡,过多的作业压榨孩子的休息时间,老师和家长的催促更容易让孩子产生“你越要我学习我就越不学习”的逆反心理;
因为刺激和压力过多,孩子对学习陷入了“超限效应”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得不偿失。
孩子机械化的完成作业,并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其实并不利于孩子吸收学习知识,反而适当的休息,劳逸结合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也会快乐很多,也不会影响成绩。
比起卷面上的分数,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能力也许更重要一些,毕竟进入社会找工作,不会让孩子做卷子。
今日互动:你家孩子写作业到几点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关注【C位妈妈】,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的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