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之路真能严丝合缝?看金山如何做好机场到社区闭环式管理

2020-04-02     平安金山

目前,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是重点中的重点,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在金山区朱泾镇就有这样一群人,Ta们紧绷防控之弦,同时间赛跑,与风险较量。Ta们联防联控,严防严控,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道防疫安全屏障。


转运路上的“摆渡人”

3月20日早上6点,朱泾镇重点人员转运工作组的转运车司机范建平就开始忙着为防疫专用车进行消毒。前一天晚上他接到通知,第二天可能需要去浦东接人,所以一早就开始做准备,6:30接到任务后,他戴上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穿好防护服出发了。在上海一医院,范建平接到了“特殊乘客”小朱。

小朱是刚从英国回沪的留学生,因有干咳症状,入关后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测试,结果为阴性。朱泾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对接居委会,核实其是否具备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条件,在确定其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后,迅速通知转运工作组将小朱接回,对其进行居家隔离健康观察。从朱泾往返浦东164公里后,刚把小朱平安送回家中,范师傅又接到通知,需要将回沪的重点地区人员送至区集中隔离点,他对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后再次启程,直到下午3点,由他的搭档顾晓明接班,范建平才吃上这天的第一口饭。


今年38岁的范建平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老兵,他于1月30日积极报名参加朱泾镇防疫工作志愿服务,因驾驶经验丰富,范建平接到指令,承担起境内外人员转运的重任。转运的路上,有时候路况复杂,范建平必须保证思想高度集中,从而保障行车安全。

据悉,重点人员转运工作组共有2名司机轮班,他们两位都是退伍军人脱下“迷彩服”、换上“防护服”的他们,一直奔波在路上,最多的时候,一天内从朱泾往返石化十多趟,连轴转,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态。3月13日起,他们更是直接住在区集中隔离点,24小时待命,时刻准备出发,投入新的战斗。




社区防线的“守护人”


“谢谢你们,终于安心了,有你们真好!”这是一位居家隔离人员对社区工作者的感谢之语。

从挪威回来的郑女士于3月16日抵达上海,随后在浦东国际机场“留验点”进行核酸测试,结果为阴性。3月18日晚上6点多,朱泾镇临东居民区党总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周艳兰接到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后,乘坐防疫专用车前往“留验点”将郑女士接回住所,对其进行居家隔离健康观察。

在从机场到社区的全程管控闭环中,社区家门口是闭环管理的“最后一米”。作为社区防线的守护人,通过“严加管控+温情服务”,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工作。周艳兰说,“特殊时期就应该冲在前面,我们的工作细一分,居民的健康安全就增一分”



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现在体温正常,记得每天为自己测温两次并报给我。”“勤通风、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3月18日凌晨1点,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王怿与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来到红菱苑小区,为刚从德国回来的高先生进行测温、请他签订居家隔离观察承诺书、填写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王医生还对其开展了健康宣教。

女子本柔弱,为医则刚强,多个夜深人静、寒风刺骨的夜晚,王医生总是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空旷的大街小巷,前往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家中,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与指导。


3月2日深夜,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俊和苗长军医生赶赴指定地点请韩国返沪的唐女士签订集中隔离承诺书;3月14日夜半,彭勇华医生在金来苑小区,为法国返沪的蒋先生指导居家隔离……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医生们,常常从白天忙到深夜,他(她)们用爱心和责任传递着医者仁心的使命与担当。



当前境外疫情持续扩散,严防境外输入成为疫情防控重中之重。自3月28日起,上海市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


我区按照相关工作部署,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对已经居家隔离的人员,继续严格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同时也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其身体状况、开展心理疏导、保障生活需求,让管控更有力度、让管理更有温度。


来源:今日朱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V82OnEBnkjnB-0zi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