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一座以坟墓命名的小山村,究竟埋藏着怎样的惊天之密?

2019-12-04   锦州微资讯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锦州微资讯”

作者: 义森开心

义县高台子坟茔沟,一个隐匿于大山怀抱中的小山村,总共也就十几户人家,散落在山坳之间。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为何要以坟墓命名?这里到底埋葬着什么等级的墓葬?墓主人究竟是什么身份?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记者前后两次赴高台子进行实地考察,遗憾的是,第一次因为手机丢失了,无功而返,第二天继续重访,得偿所愿。

义县的这一场雪下得很认真,却融化得很漫不经心,尽管城里路面都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在这大山里,到处还都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尤其是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雪后的小山村奇冷,也没有人出来活动,想找几个人打听,除了院子里的汪星人以别样的方式欢迎我,没人出来看个究竟,为何狗狗会狂吠不止。

看过了太多的史书与墓葬考古文献,记者对山型走势,风水流转,懂了点皮毛,当神牛子在溜冰打滑的山路中像脱缰野马一样飞驰的时候,我一边提心吊胆,祈祷着对过不要会车,这样的路,你想急刹车,那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腾空而起,另一个就是翻到路边的沟里了。所幸,僻静的村子,没有多少车辆,偶尔过去一些车,那也是因为今天是高台子大集,倾巢出动,上街搞点柴米油盐啥的。

没有车辆过来的时候,我就可以放心的观察一下地形,话说这里的山势很险峻,走势蜿蜒,颇似龙脉,更为奇怪的是,远远的看去,有一个孤立的山头,看起来像一尊面天而卧的佛像。有一条河流自村子东头的砬子山水库顺势而下,自东而流,如此形成了一个三面环抱,一面水绕之地,从风水学上来讲,实为风水宝地。

村子太小,没等我找好角度拍个照片,业已走到村子的尽头。无奈,还是找个人打听一下吧,既然村子以坟茔命名,必然大有来头的。因为,从中国的传统来讲,讲究大吉大利,如果不是特殊的原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是根本不可能用坟墓来命名一个村子的,而且这个坟墓肯定不会是一般人的坟墓,大坟圈子哪个村都会有,但那都会是距离村庄较远之地,潜意识当中,人们都觉得坟墓毛骨悚然,阴气太重,不敢近居。而这个村子能够叫做坟茔沟,个中缘由,村里大概也会有人知道吧。

一个大姐在雪地里捆苞米秸,我就绕过河沟,过去攀谈。大姐也就五十岁左右的模样,对村名的由来并不是太清楚,只说打小村子就是叫坟茔沟,据说村西面紧挨着,就是一大片坟墓,家族姓刘,曾有大量石碑,后来破四旧,坟墓都被平了,石碑都被搬走,据说坟墓当中有个公主坟,具体身份不知道。

言谈间,又过来一个大姐,这个大姐比较健谈,又一次印证了刚才那个大姐的说法,自述已经六十多了,听老辈讲,他们小时候村子就叫这个名字,而且那时候还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就是村子里的后生到别的村去看戏,小伙伴们起哄,说坟茔沟来的人,都是住在坟墓里面的,坟茔沟的后生当然不干,于是因为一个村名打了一架。目前村子里年龄最大的老太太88,或许能知道,记者赶到老太太的家,被告知去阜新走闺女去了。

其实,没来坟茔沟之间,记者查阅了大量的史书及考古文献,试图从可确定的墓志及史料记载中来推测坟茔沟墓葬群的主人。当然没有确定的考古依据,仅为猜测,不作定论。

古代的家族墓地是有着严格的地域限制和等级划分的,越是风水好的地段,一般人或者等级太低的人是无法在死后享用的。纵观坟茔沟的周边,根据已出土的墓志记载,其东面的水泉沟村曾出土辽国皇族耶律庶几墓,其南面的盘道岭曾经出土辽国皇族耶律弘义妻子萧氏墓,还有那个极为敏感的字眼,旧陵。在古代陵寝是帝王专用。如此推测,坟茔沟墓葬的主人,跟大辽国皇族与后族定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村民所说,墓葬群中还有公主坟,墓地曾有专人看守,相传为刘姓大墓。

据《辽史.后妃传序》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俨称刘氏。以伊苏巴哩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记者推测,此处实为耶律皇室的某一个流支的家族墓葬所在地。耶律氏为皇族,而皇家墓葬为后世盗墓者垂涎,为了掩人耳目,只能对外宣称是刘姓大墓,也入情入理。

再来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及等级。根据辽代皇陵的风水结构,须为连绵俊秀,植被丰茂,依山傍水,环抱六重,三面环山,一面带水,陵后无通路,穴位定立之处,必有风旋于谷中,有水聚于穴位,这边是龙脉宝地。 辽代皇家陵墓的风水选择直接影响了有辽一朝的整个上层社会贵族对于陵墓风水的设定,皇家五陵之外的山川只要具备了类似皇家风水环境的构成,便会成为契丹贵族们首选的阴宅宝地。

1965年12月在义县高台子乡水泉沟村西马鞍山下东坡清理发掘了辽朝皇族耶律庶几墓志,墓志现存辽宁省博物馆。墓志刻于清宁五年(1059年),志文33行,满行39字,总计1364字。除字迹斑剥漫漶的59字外,其余大部清晰。辽朝皇族耶律庶几的名字,见于沈阳塔湾无垢净光舍利塔地宫出土的石函题铭上。

高台子乡,与阜新市清河门区和北宁市(原北镇县毗邻,)这一代正是环绕医巫闾山显陵及乾陵的外围地带,近年来根据阜新地区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皇族及后族墓志记载,均属于事功不太显,品级略低的后族外戚墓区。耶律庶几葬于此,是和他的地位和品级相符的。耶律庶几世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四弟寅底石的第五世孙。

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义县城北20里的盘道岭北山出土了耶律弘益妻萧氏墓志,而盘道岭北山便是坟茔沟南山,根据墓志记载,萧氏名弥勒女,因病死于显陵之南,在乾统八年,也就是1108年,九月十四日迁入夫家曾主所茔之地。也就是说这一片在古辽国是耶律弘益家族的坟茔所在地。从世系表上来看,耶律弘义及其祖上,应该是属于帝系近支,为何会葬于外围墓区呢。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耶律弘益是何人,耶律弘益,也作耶律弘义,耶律弘义的祖父,耶律隆佑(979年-1012年),又作隆裕,契丹名高七、胡都堇。为契丹(辽朝)皇族,辽景宗耶律贤第三子,圣宗耶律隆绪之弟,母亲萧绰。这个原本属于嫡系皇族的耶律隆裕为人比较淡泊,一心奉道。当圣宗南征北战的时候,他通常是在家看守后院的。虽无大功,但无大过,一生荣华,淡泊晚年。

义县一座以坟墓命名的小山村,究竟埋藏着怎样的惊天之密?

但是,到了他的儿子一辈,突然画风一变,这种突变是拜一个人所赐,那就是在大辽萧太后一朝红极一时的耶律隆运,汉臣韩德让。虽然位极人臣,为萧太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韩德让没有子嗣,于是乎,自韩德让1011年去世以后,圣宗就接二连三的让皇家子弟过继给韩德让,防止其断子绝孙。

《契丹国志》云,耶律隆运“葬乾陵侧,诏影堂制度一同乾陵。……隆运薨,无子,帝特以皇侄周王宗业绍其后。……宗业薨,葬乾陵侧。宗业无子,帝复以周王同母弟宗范继隆运后。”

两个哥哥先后被送给韩德让当了儿子,不知道是不是老三宗熙心有不甘。因为一旦宗范也撤退,那么就轮到自己了呀。怎么办,造反吧,《辽史•道宗纪》,清宁九年(1063年),皇太叔重元与卫王贴不等“凡四百人,诱胁弩手军犯行宫。”平叛后,“贴不诉为重元等所胁,诏削爵为民,流镇州。”这里的贴不即宗熙。

上一辈的恩怨纠葛以耶律弘义的父亲被贬流放而结束,耶律宗熙有儿子五人,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下一辈过继就接上了,《辽史•耶律隆运传》又云,“清宁三年,以魏王贴不子耶鲁为嗣。”这里的耶鲁就是老大弘仁。

而根据老三弘礼的墓志铭记载,初,丞相事景宗、圣宗有大勋于天下,赐姓耶律氏,入大横帐,易名隆运,连景宗御讳。特命公伯父三韩王宗范为后。三韩王薨,以公之长兄左威卫卫将军弘仁暨其侄千牛将军挞不也嗣之。兄侄又亡,至是公主其籍。以寿昌二年八月十八日暴疾,卒于懿州之公馆,享年五十有二。……以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葬公于医巫闾山之阳,以附丞相茔,礼也。也就是说老三弘礼也被过继给了韩德让。死后附葬在韩德让墓地附近。


而据医巫闾山中段三道沟沟口处小河北墓地挖掘考古显示,耶律弘义的墓地距离韩德让的墓地仅为600米,可以说是紧挨着。专家认为这里是耶律隆裕的家族墓葬。记者认为不太严谨。

从常理上讲夫妻死后要合葬的,耶律弘义葬在靠近韩德让墓地的地方,三弟弘礼也是“附丞相茔”,肯定大哥也应该以继子的身份附葬。问题是史书上过继给韩德让,老大弘仁和老三弘礼都有记载,而弘义没有,为何葬在这里呢?如果说是耶律隆裕的家族墓葬地,那么弘义的妻子萧弥勒女为何独独葬在皇陵的外围呢。根据弘义妻子萧氏的墓志铭显示,最初是病故葬在显陵侧的,后迁入夫家曾主之茔。乾统八年(1108年)迁入夫家家族墓地,弘义妻子萧氏,名为萧弥勒女,母亲是兴宗弟耶律重元的女儿因八公主。

论身份贵重,萧氏完全可以附葬帝陵内围圈内,何以另迁夫家墓地呢。或许外祖父耶律重元的叛乱有关。而夫家的墓葬地,却根本没有包括丈夫在内的三个男丁,那是因为他们仨又都被送人了。虽然弘义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如果想要解释通夫妻别葬的话,只能这么推测了。

萧氏葬区在盘道岭北,这里是应该是参与叛乱的耶律宗熙的归葬地了。因为耶律隆裕作为萧太后的小儿子,肯定是要附葬帝陵的。那么这块帝陵外围的墓葬区应该就是从耶律宗熙开始的。

从墓葬及古代习俗来看,坟茔沟位于水泉沟风水之上,墓葬主人等级应高于耶律庶几,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古代讲究坐北面南,北为尊,那么坟茔沟的墓葬应该比萧氏和宗熙的墓葬规格高一些,能够跟公主牵扯上的,应该就是皇太叔耶律重元和女儿因八公主了。


辽制,皇子嫡生者其女与帝女同,换言之,辽代嫡生皇子的正妃所生的女儿,可以封为公主,因八是兴宗弟弟耶律重元的女儿,故称因八公主。其父耶律重元,其夫萧参,包括弘义的父亲耶律宗熙都是清宁九年叛乱的成员。逆臣死后待遇自然与其他皇室成员不可能共葬的,于是在外围画个圈,把乱党都装进去,埋起来,还和帝陵不远,无论是情理上,都还说得过去。

有据可考的是医巫闾山茔域内还葬有七位王爷,即平王耶律隆先、秦晋国王耶律隆庆、晋王耶律隆运(韩德让)、周王耶律宗业、魏王耶律宗政、郑王耶律宗允、广陵郡王耶律宗教。另有为数众多宗室、功勋墓。数年前锦州市曾用无人机通过遥感技术侦测,显示整个山谷内有一万余座古墓。

古老的医巫闾山,巍峨连绵,空山不语,免惊先人。姑作推断,不做定论,但愿,有更多机会去研习辽史,揭开一个又一个古墓的神秘面纱。

来源: 行走义县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您的看法!微资讯君会一一回复!喜欢的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