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才不是什么歌王

2019-10-24   浪潮电影

歌王,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呼,很多歌手都用过“天王”、“舞王”等标榜自己,但是真正够格称王的却屈指可数。

一夜成名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的已经如大浪淘沙,所剩无几。更何况还要攀登那巍峨的音乐顶峰?一部分人驻足山下只求温饱,一部分人倒在路上,成了别人的脚下石。

只有极少数歌手能够登上音乐之巅,感叹一声“无敌是多么寂寞”。

说来惭愧,我是2005年才第一次接触周杰伦的歌曲,当时的我正在上高一。

我清楚的记得那是11月份的一个周三,下课之后,好几位位同学迅速地窜到教室门口,一溜烟就不见了。等回到宿舍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是去学校旁边的音像店去预定周杰伦的磁带。

“预定磁带?为什么要预定?周杰伦是谁啊?”躺在床上的我坐直了身子问。

“不会吧,你没听过周杰伦?他是现在最火的歌手啊!他新专辑《十一月的肖邦》出来了,音像店的磁带都被抢售一空,我去问了好几次都没货,这次我们一起去预定了,后天就能到货。”一位同学就像看怪物一样盯着我说。

也许当时的我家庭条件不好,也许是太醉心于学习(坏笑脸),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名台湾歌手的名字。我心里也开始替他们着急起来,期待着能够听到这个叫周杰伦的歌手的新歌。

两天之后,《十一月的肖邦》姗姗来迟。

磁带外壳中虽然有一张印着专辑歌曲名的封面纸,也有一张被折叠了好多层的歌词本,但是磁带的做工十分粗糙。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磁带绝大多是都是翻录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盗版磁带”。

一位同学拿出了自己听英语磁带的步步高复读机,瞬间就围了一圈听众。同学满脸虔诚地插入了磁带,小心翼翼地按下了播放键,他的神色就像是在做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

一段干净流畅的吉他前奏瞬间就打开了我的耳朵,我从未听过这样的音乐。我想我当时的表情应该像极了电影《海上钢琴师》里钢琴solo段落中那一圈观众的表情。

然后周杰伦的低沉说唱接踵而至,每一个字都像是砸在我的耳膜上,让人欲罢不能。虽然他说的歌词有一半我都没听明白,但是因为流畅的曲调,已经极度淡化了歌词的作用,不用听懂歌词也一样可感受他音乐的魅力。

这一张磁带听完之后,我就像是被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音乐之门。

在周杰伦之前,我心目中的歌曲应该是像刘德华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练习》那样的情歌,或者是像老狼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样的校园民谣。

那些歌曲中大都关于爱情、关于友情,或者是关于亲情。

但是周杰伦的出现,让我明白了世间一切皆可歌颂。

他的曲库就像是成长路上的百科全书:

有对爱情的歌颂,如《星晴》、《发如雪》;

有青春时的叛逆,如《我的地盘》、《双节棍》;

有对孝心的表达,如《外婆》、《听妈妈的话》;

有对环境的隐忧,如《梯田》;

有对自身的反思,如《超人不会飞》;

有对行业的批判,如《红磨坊》、《四面楚歌》;

有对家暴的谴责,如《爸,我回来了》;

有对非遗的保护,如《皮影戏》;

也有一些纯粹是挥洒灵感,宣泄情绪的佳作,如《印第安老斑鸠》、《米兰的小铁匠》、《双刀》、《迷迭香》等等。

就像一位歌迷提到的那样:“如果你的偶像是周杰伦,那你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坏人”。

周杰伦已经不仅仅是一名歌手,他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时代的印记。他代表着与众不同,追求自我,勇敢表达自我的精神,他让90后迷惘的一代不再迷茫,给予了我们足够的精神食粮。

80后听张学友、刘德华,00后听TFBOYS、蔡徐坤,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歌王。

而我,听周杰伦。

他才不是什么歌王,他是一代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