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市开州区西南部的中和镇,路径此地,在公路边一块显眼的褐色招牌上,写着“杨柳关”和“余家大院”的里程数。这是旅游景点专属路标,看得出余家大院是一处旅游景观。
(余家大院外观)
余家大院位于中和镇白果村,在马路上就可以隐约看到,但一直未能深入其中。最近才有机会,一睹她的“芳容”。
从白果村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规整的楼房,这里是白果村美丽乡村,村容整洁、环境宜人。余家大院就在白果新村的南侧。
(白果村)
由于是第一次去余家大院,对环境不是很了解,便问了过路的嬢嬢,是否可以进去参观。嬢嬢说可以,还指了小路。
三月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山脚下的余家大院显得格外古朴。余家大院的大门上,有“中和粮店”几个大字。
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余家大院,无数沧桑,它作为见证者,也是经历者。余家大院最初并不是姓余的所建,而是后来被当地一个余姓的财主购买,并进行了修缮,因而得名余家大院。
解放后,这个大院子变为公有,并将其变成粮站,这才有那门前的四个大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院子、寺庙都被改造成了粮站或者学校等公共设施。在上世纪90年代,粮站、蚕茧站等还存在过,如今这些都已废弃。
余家大院因其悠久的历史,以及典型的巴渝建筑风格,于2011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大门的左侧,有立着文保的石牌。
布满青苔的石栏杆、墙体彩绘、后院酷似官帽的箭楼……走进院内,好似时光穿梭,如果院坝没有停车,屋顶没有铁棚,这种感觉将更加真实。
(墙体彩绘)
院子里还有人居住,两位老人在交谈。问了老人是否可以进屋看看,老人说:“可以呀!但是里面没有什么好看的,装了铁皮屋顶,里面黑黢黢的。”从老人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到她的一丝无奈,不安装铁皮棚,房子会漏水,不利于保护;装了铁皮棚,让光线暗了许多。
进入房内,的确很暗,只能开着手机电筒。内部有几个天井具有独特之处。箭楼的大门关上,看着周遭的环境,未能推开门进去一探究竟。
(天井)
余家大院是一处文物,但是距离旅游景点还有一段路要走。景观并不等于景点,怎样把文化旅游搞好?这或许并不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
走过两百多年的余家大院,经历过两次辉煌和热闹,如今的它沧桑不已。而这些文物,值得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欣赏。
(图文由“伟游四方”原创,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