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步数排第一的人值得每一个人尊敬

2020-02-28   武汉三镇吃喝玩乐

"

武汉为什么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为英雄就诞生在城市里。有这样一群普通市民,他们活跃在战疫一线,通过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奉献。他们是志愿者,是最勇敢的逆行者。

"


武汉志愿者的时艰与大爱

JIAYOU WUHAN


医护人员的“私人造型师”

何新海 男 33岁

美发产品区域经理


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何先生会抽空整理好当天的互助信息,直至深夜还在朋友圈分享一天的收获。



自封城以来,全国的医护人员都纷纷驰援武汉,头发过长的医生穿防护服有感染风险,给医护人员理发成为了巨大缺口。


做美发工具经销的何先生,平时通过生意来往结交了不少理发师,最开始在2月7日了解到火神山医院急需理发师给军医团队理发,何先生主动牵线搭桥,帮医院寻求理发志愿者。



火神山医院理发志愿者的组织成功,让何先生有了组建团队的想法。经过武汉本地美发从业人员的支持,从依靠朋友圈的单向联系,理发志愿团队如今已发展到拥有40多位固定成员,服务覆盖到5000多位医护人员。



何先生每日会提前和医疗队或医院对接好理发需求,再下发到团队中安排志愿者,为其解决出行、设备、防护等问题。志愿理发师在收到任务后,会前往医疗队驻扎的酒店进行服务。


一张凳子、一条围布,组成了理发师们的工作台,没有大幅面镜也没有洗发香波,只求能尽快将头发修剪到符合防护服穿戴标准。


志愿者在酒店大厅为医护人员理发


理发志愿者最初上门服务的时候,防护措施全靠自己准备,参差不齐很有风险。一是在全城封锁的情况下私人没有渠道去购买装备,二是物资紧张,志愿者也不愿给一线增添负担。



在团队组建起来,和各方面医疗力量逐渐熟络起来后,医生们会将本来就很吃紧的防护服主动分享给上门服务的志愿者,保障志愿者安全。



派出的理发小组每次大多为2-3人,为了能让待命的医护人员尽快投入到救治中,理发师工作到深夜是常态。


理发算得上是体力活,面对着等候在身边的一众外地医护人员,理发师通常会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一趟下来连口罩都会被汗水浸湿。


志愿者连夜服务安徽医疗队


还有更为勇敢的志愿者,直接深入到一线。有三位理发师,为了能让每一位倒班下来的医护人员都能整理好头发,在同济医院连续驻扎了三天,吃住都在医院里。


志愿者在雷神山医院


志愿者在协和医院


何先生的孩子在今年元月才刚刚出生,家庭工作两头不能完全兼顾,何先生的家人对此还是稍有责备。


而对于自己的选择,何先生说这是每个人价值观的选择,现在这个阶段能站出来的,算是正能量比较强的,每个家庭都会反对,但是也都是嘴上说说,打心里还是会支持的。


何先生到方舱医院对接志愿者工作


相较于自己,何先生还是更敬佩在外奔波的理发师,自己所做的调度工作最多也只算得上是繁琐,长时间进行高危接触的理发师们更应该让人铭记。



疫情结束后,何先生最想与公司沟通,希望能通过表彰、奖励的方式让这些志愿理发师受惠,向外界传达正能量,了解到他们这些生意人也会有担当,而不是只停留于做点买卖。


何先生与工作中的理发志愿者


北湖社区的“隐形守护者”

痞子 男 28岁

美式理发店店主


路人对于“痞子”的印象,大多数都会停留在玩豪车、玩嘻哈、摆弄脏辫和纹身,看起来是一个显得不怎么正经的弄潮儿。作为一家江汉路barbershop的店主,人们很难把他和走基层联系在一起。


痞子的barbershop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痞子的朋友圈画风突变,每天都在不停地转发求助信息,尽可能的利用到自己广泛的人脉圈子。


作为武汉第三严重的疫区,北湖正街的书记、副书记都因感染隔离被迫离开了岗位,下层单位人手不够,痞子主动找到社区工作的朋友介绍,2月7号这一天独自来到北湖正街社区帮忙。



和有组织的志愿者团队不同,痞子直接受社区基层管辖,社区的所有工作他都做,哪里需要哪里搬,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在北湖社区的行政系统里他就是一个“隐形人”。



刚投入到工作,痞子面对的就是城市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人少活多风险高,家家户户人心惶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痞子每天要近距离照顾还没有安置到医院确诊的密切隔离者,帮助他们安抚情绪,送菜送药,有什么需要就去送什么。遇上居家隔离的人不听劝,一心想要出门散步,痞子和同伴也只能跟随着一步不离的陪伴。


走进社区给居民分发食物


随着工作的持续深入,基层抗疫人员挨家挨户的关照逐渐获得了回报,社区管控越来越严格,感染人数也得到了控制。


但是在小区居民全面禁止外出的情况下,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没米的,重症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


领取分配药物


没有物业的老小区,居民只能打电话给社区,或者加入他们社区的网格微信群,然后进行采购和需求的诉求。也有极个别的居民,连电话都不会打,只能主动上门沟通避免遗漏。


服务对象从隔离人员覆盖到所有居民,工作人员还是那么几个,工作量却陡增,让社工们很是辛苦,忙起来的时候微信步数都能上两万。



生死面前疫情是残酷的,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失去理智,失去信任。有一户居民家里儿子确诊后从方舱医院跑回了家,母亲待在家里还没被确诊,上门劝说沟通不了两句就会关门赶客。


后来痞子又独自上门调解了几次,才让居民对这个热心肠的纹身小伙子敞开心扉,原来母亲是担心儿子在方舱医院会没人管只顾救她这个老人,所以不愿出门隔离。直到社区给病人安排好了住院,才最终解决了矛盾。



负责了北湖正街下辖6个小区的帮扶任务,痞子还是觉得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如果在生死面前,抗疫的基层系统能合理运转,社区居民能注意自我保护不添乱,人人都可以恪尽职守,想必志愿者也帮不上什么忙。


随社区人员上门与居民沟通


他不是公务员,他说他是一个武汉伢,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反正有的事,不为什么也会有人去做,那些医护朋友更艰难,都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所以家人也比较支持。”



在小编采访的前一天,痞子因为操劳过度而病倒,经历了短暂的“假期”后,现在他又重新投入到了社区工作中。


关于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他说要去看心理医生,尽快恢复以前的生活。



铭记这些平民守护者

JIAYOU WUHAN


武汉护胃队


武汉市民刘小国,主动报名成为美团医护紧急专供餐公益司机,先后带动妻子及20位同学加入志愿者行列。刘师傅每天送餐超过400份,保障了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


社区青年志愿者


2月3日开始,武汉市面向全市招募了一批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在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相继有序的投入到医疗救护、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心理援助、宣传引导、关爱帮扶、交通运输、环境治理、行政综合等多方面疫情防控工作中。



“大白”志愿服务队


2月13日晚,团武汉市委仅用4个小时火速集结60余名青年志愿者,组建了“大白”志愿服务队。连日来,他们为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援汉“白衣天使”们开展送餐、物资运输等服务。



襄阳志愿者父子兵


林北岳、陈贵清、柴红伟三位襄阳老乡自愿前往武汉献力,得知爸爸要去当志愿者,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22岁的陈帅奇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个由退伍军人、村主任、大学生组成的小组经过培训后已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上岗。



宠物救助志愿者


针对武汉的留守动物无人看养,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提供了志愿者上门服务,武小协上门均为2人一组行动,一人负责补充食物、饮水、清洁,另一人负责全程视频连线求助者。



美德志愿者联盟


美德志愿者联盟是一个有近600位志愿者的民间团队,从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起就开始为疫情中的医护人员、患者及每一位平凡的人服务至今。据该团队不完全统计,联盟帮扶对接的物资和资金已累计近2亿元。



轻症病人自发帮忙


66岁的确诊病人李安金,主动帮助方舱医院建病友档案、搬盒饭、分发物资,还有不少病人主动参与到消防预警工作中。而在火神山医院的轻症患者,也自发参与志愿者服务,在医院里帮忙推轮椅,为重症病友加油鼓劲,帮助医护人员照顾病患。



千名医生在线义诊


来自全国的一千多名医生加入了武汉“在线问诊”平台,通过网络在线指导患者诊疗,缓解患者焦虑,分担就诊和入院压力。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出力,成为武汉乃至全国战“疫”的另一条战线。(注:在线问诊平台可通过“武汉发布”公众号菜单栏进入)



“摆渡人”串联三镇


在武汉暂时关闭出城通道后,有许多武汉人自愿成为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和运送物资,他们有的是普通居民,有的是职业司机、还有网约车司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摆渡人”。



00后闪耀一线


12个东西湖职校护理专业的00后女孩看到母校招募志愿者,主动报名后奔赴东西湖的两个隔离点,从11日开始便已投入工作。早8点进入岗位,晚上还要轮流值班,累了就在隔离点休息。



私企员工提前返岗


为了保障武汉市民和一线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超市、物流等企业的部分员工在春节期间便已开始陆续返岗复工,为武汉三镇各街道输送生活物资。



真诚感谢每一位志愿者


在这场艰难的城市抗疫面前,还有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志愿者,走出舒适区,隐藏在防护装备下,在另一条战线上保障城市运转、居民生活,城市需要什么,他们就尽力做什么。


面对疫情肆虐,希望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平安结束工作任务,有你们这些满腔正义汇聚而成的城市血液,武汉一定能重获新生。


因为有你

武汉拥有未来



编辑丨戴戴小熊猫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部分来源见水印


武汉爱黑马文化传媒出品

武汉吃喝玩乐原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