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升街道东明社区的藏卫路与紫东阁街交叉口的紫东阁广场,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川西明清建筑。
传说中老子从成都青羊宫骑着青牛去新津路过紫东阁街时,人们看到一团紫气袭来,故在此建造了该阁楼,取名“紫东阁”,寓意“紫气东来”。
鲜为人知的是,紫东阁街曾经还有状元坊和百岁坊。
“能为武状元留下这个碑,我觉得做些工作是应该的。”在香楠苑,古蜀农耕博物馆馆长赵文清说,清代时期,四川出过两个状元,一个是资中的文状元骆成骧,他的影响众所周知,一个是双流的武状元彭阳春,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竖立在香楠苑一个亭子里的《诰封一品夫人彭母赵太夫人碑》,还原了武状元彭阳春的存在。
《诰封一品夫人彭母赵太夫人碑》高1.8米,宽0.98米,厚0.12米,碑文上书“皇清诰封一品夫人彭母赵太夫人之墓”尤为抢眼。
碑文为:“从来科第难,状头尤难,寿算难,寿算过期颐尤难。其惟我彭母赵太夫人乎。太夫人,子和之母也,年届百,恩建坊并赉绸缎等物,荣显极矣。而性情淡泊,若因有之。噫!异口全蜀之大,有明得大魁者,惟升庵一人。国朝得大魁者,惟了和一人。升庵之母显于先,子和之母荣于后,洵后先辉映也。懿铄哉!孙曾绕膝……”
据双流县志记载:《历代武状元名录》、《清代的武举制度》载:彭阳春,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科(公元1850年)夺魁武状元,为中国历代182名武状元之一,任清宫廷头等侍卫。墓葬在双流区境内的曾家店(今黄水镇),称为“状元坟”。
据《彭氏族谱》所载,彭氏先祖自湖北迁入四川犍为,清初彭氏先祖化龙公世系由犍为迁入双流青木冈林(今双流东升街道白鹤社区),后又迁入曾家坝(今双流彭镇曾家店社区)。
双流彭氏家族耕读尚武,修建马道箭圃,购买良马,聘请塾师及武功教练,教授家族子弟武功。
一时族中子弟先后有数十人考中武科生员、举人。其中彭宗铭次子彭阳春为清道光庚戌(1850年)武状元。
《中国状元大典》里关于彭阳春的记载
民国《双流县志·古迹》载:“状元坊在治东门外,为道光庚戌科武状元彭阳春所建也。阳春入华阳学籍,而世居双流,此其故里。”状元坊于1966年农历10月26日被拆毁。
民国《双流县志·古迹》载:“百岁坊在治东关外,为道光庚戌科武状元彭阳春之母建。”
据民国《双流县志·封赠》及《彭氏族谱》所载:碑坊遗址在今双流东升藏卫路与紫东阁街入口处。碑坊为石材构建,四柱三门重檐,坊名“百岁坊”。
《自犍迁双彭氏族谱》原谱
又据《彭氏族谱》载,彭阳泰道光辛卯年(1831年)八月十五日生,将八秩时为1910年,故建坊时间应在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
转自:双流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