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今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中国女排》由于疫情,一再改期,好在赶上了国庆档,以《夺冠》之名重新亮相。
9.25日上映的,也算是国庆档
不知道姐妹们都去看了没有?
时隔了半个月,格主依然能想起当时看完后的复杂感触,其实之前写《浪姐》的时候就很想来聊聊中国女排,因为成团夜上,女排队员惠若琪、魏秋月、曾春蕾、薛明、王一梅惊喜现身。
女排精神,正是乘风破浪的最好诠释。
所以这次格主想借着电影《夺冠》,一起来说说。
毕竟这部电影,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的决赛
还记得4年前的里约奥运会吗?中国女排击败强敌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会,勇夺金牌。
当记忆与电影交叠,中国女排40年来的沉浮,走过的坎坷与辉煌,都一一展现在眼前。
对我们所有人来说,中国女排不仅仅只是一支球队,而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代表着中国,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
它用不屈和坚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字典里,没有不行二字。
01
关于角色
要拍中国女排这种大众熟知的题材,选角尤为重要。
郎平谁敢演?郎平又能谁来演?
作为中国排球史上的神话,郎平是第一位入选世界排球名人堂的中国排球运动员,被大家亲切的称为“铁榔头”。
而巩俐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自带气场,人称“巩皇”!
格主觉得巩俐可能是唯一一个能Hold住郎平这个角色的女演员,由她来演最为合适。
而郎平的女儿、1米89的白浪,则出演了年轻时候的郎平。
相信没有谁比她更适合了
14岁开始练排球,跟妈妈一样是主攻手。
白浪曾在斯坦福大学的排球校队
三个月魔鬼训练下来,白浪瘦了差不多三十斤。
无数次摔倒,无数次重来,白浪还原了曾经的郎平,也明白了妈妈的不易。
除了主角,配角们同样也是高强度还原。
剧组找来了全国各大省市以及大学的排球队,面试了数千名运动员,最后筛选出十几二十人。
她们站在当年老女排站过的木地板上,像老女排一样把自己逼到极限,从而爆发出最真实的情感。
最令人惊喜的是,《夺冠》还邀请到了现役的国家队女排队员:惠若琪、张常宁、朱婷、丁霞、袁心玥、魏秋月、林莉、徐云丽……
这些运动员自己扮演自己,其中魏秋月因为怀孕没能参与《夺冠》的拍摄。
02
关于剧情
中国女排历史上有很多场经典大战,电影《夺冠》选取了其中三场: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大战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
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赢得世界冠军后合影
光辉的80年代,每个中国人,都曾渴望夺冠。
而女排,似乎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毕竟80年代女排训练之艰苦早已深入人心。
1981年大阪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对战日本队,赢得了中国三大球第一个世界冠军。
解说员宋世雄那铿锵有力、极具辨识度的声音,一下子将观众带回了那个激情澎湃、阳光普照的年代。
更令人振奋的是,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梦幻“五连冠”的佳绩。
从这时起,女排精神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这群排球女孩被中国人称为“黄金一代”。
进入90年代,老一代队员的离开让女排进入了一阵低迷的阶段,好在新一代队员的活力很快让女排重生。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淘汰赛上,中国队对战东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
要知道,在过去8年里,巴西女排可是连赢中国女排18场。
开局前,没有人相信中国队会赢。 出乎所有人预料,这一场,中国女排绝地反杀。 在主攻朱婷的一记扣杀下,中国队3:2力压巴西。
随后,姑娘们大败荷兰队,闯进决赛。
冠军大战,女排姑娘面对的是塞尔维亚。最终以3:1的成绩将奥运会金牌收入囊中。
而16年的里约一战,总教头郎平,瘦了整整14斤。
19年,中国女排卫冕世界杯冠军。
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的第10个世界冠军,也是郎平全程参与的第8个世界冠军。
03
关于中国女排
其实《夺冠》用心的地方,不只是选角和高度还原的场景,更是它背后的体育精神。
像是郎平在成为教练之后问新一代女排们的问题:
你们爱排球吗?
对于八十年代的老一代女排队员来说,赢大于一切。
其实也能理解,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除了体育,我们或许无法拿出更多的其他东西,所以想要赢的心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意义。
但是对于九十年代后,新一代的女排队员们来说,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下,打球更多的是为了自己。
就像郎平对新一代的女排运动员说的那样:“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的价值。”
“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
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
劳逸结合,让队员去谈恋爱~
从1981到2020,中国女排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一群人。
《夺冠》不仅拍出了她们所代表的时代意义,更拍出了女排姑娘身上的那种体育心。
就像格主一开始说的,中国女排用不屈和坚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字典里,没有不行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