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儿童肺炎的高发期。肺炎,这种大多数人并不陌生的疾病,却是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的头号“杀手”。
儿童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我国儿科住院人数首位,是婴儿死亡的第一原因,占全部婴儿死亡率的23.9%。全世界每年5岁以下儿童约400万死于肺炎,我国每年5岁以下儿童约30万死于肺炎。我国将肺炎列入小儿四大防治疾病之一。
肺炎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其他非感染因素(如吸入、过敏等)等导致炎性病变,患肺炎时肺泡内充满了液体,会影响气体的交换功能从而限制的氧的摄入,人体会因为缺氧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症状。
肺炎一般由感染因子造成,这些感染因子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等。
肺炎以发热、咳嗽、气促、痰壅为主要症状,有些孩子反复发作,苦不堪言。关于肺炎,家长们常有各种疑问:肺炎一定发热吗?如何判断孩子得了肺炎?接种疫苗就可以不得肺炎吗? 今天就来谈谈关于肺炎的那些事。
肺炎的高危因素包括缺乏母乳喂养,营养不良,室内空气污染,低出生体重,未接种麻疹疫苗等,因此预防和控制肺炎的措施包括大力推动纯母乳喂养;保证儿童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卫生条件;为儿童接种疫苗,保护他们免于受到造成肺炎细菌的感染;在社区、诊所和医院对儿童进行有效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肺炎可能引发咳嗽,但咳嗽并不会咳出肺炎。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家宝宝开始时总咳嗽,一个不小心,最后变严重了,去医院才查出得了肺炎啊!
这种情况,并非咳嗽引发的肺炎,而是最开始宝宝就患了肺炎,有肺部感染,而不是普通感冒。
肺炎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
有些细菌和病毒可以停留在儿童的鼻腔或咽喉处,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如被吸入则可感染肺部。
细菌和病毒也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后在空气中产生的飞沫经呼吸道吸入而传播。
此外,肺炎还可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在分娩期间。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病毒感染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80%左右,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以细菌感染为主。细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SP)和流感嗜血杆菌(HIB)为常见。病毒感染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是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肺炎发病率逐年增高。
发热不是小儿肺炎的必备症状,临床上有些肺炎是不发热的,只以咳嗽、痰壅为主要表现。也有一些儿童肺炎咳嗽不多,而以高热不退为主要症状,所以在诊断时要结合症状和体征来综合判断。
肺炎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继而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可见患儿呼吸急促、鼻翼扇动,肺部听诊可有固定的中细湿罗音,胸片可见渗出阴影。患儿家长若发现孩子呼吸急促,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由儿科医生诊断。
肺炎是全世界儿童因感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影响所有地方的儿童和家庭,但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最为流行。这主要是由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儿童幼小,肺组织发育不够健全
免疫功能低下
如果气候突变,室内居住条件不佳,通风不良,则空气中致病微生物就会增多,容易发生肺炎。
儿童可以被保护从而免受肺炎的影响,因为肺炎可用简单的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并可用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药物和医护进行治疗。
多数健康的儿童可通过自身的天然防御功能抵御感染,但免疫系统受损的儿童有形成肺炎的较高风险。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足可使儿童免疫系统虚弱,尤其是在非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
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分为感染性因素(即各种病原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如奶汁呛入、全身其他疾病影响、放射性因素等。
但对于儿童来说,引起肺炎的最主要因素是各种病原菌的感染,常见的病原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
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如下:
肺炎链球菌——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最常见起因;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细菌性肺炎第二种最常见的起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
在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中,耶氏肺孢子菌是引起肺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占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中所有肺炎死亡病例的至少四分之一。
小儿肺炎的病原学分类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验血的目的是判断孩子是患了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若白细胞明显升高,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若病毒性感染一般不需要常规使用抗生素,若支原体感染则需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胸片是诊断肺炎的一种常用手段,而并非必须要求,需要结合症状和体征才能诊断肺炎。若具备肺炎的症状和体征,胸片没有明显的渗出影,也可以诊断肺炎。同样,若肺部听不到明显的湿罗音,或肺部呼吸音减低,胸片看到大片实变影,也需诊断肺炎。
肺炎的治疗一般以抗感染为主,吸氧、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中医在治疗病毒性肺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急性期清肺化痰,缓解期扶正养阴。除了中药辨证内服以外,还有穴位敷贴、耳穴贴压等外治法,临床收到很好的效果,可大大缩短发热、咳嗽、痰壅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减少肺炎复发。
中药口服
中药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结合每个小朋友肺炎后期的实际情况来调配,可谓是“量身定做”。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现在中药剂型也多种多样。除了有传统的煎煮的中草药饮片,还有只需用开水冲泡的中药剂型。剂型的变化同时减少了中药“苦”味,让小朋友相对容易接受。
膏 方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小儿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有虚证的小儿是可以进补的。除了一些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患儿、形瘦面黄、食欲不振、身材矮小、多汗的4周岁以上患儿可予膏方进补之外,对于一些反复、多次罹患肺炎的患儿也同样适用。正值冬季,膏方调补是良机。
穴位敷贴
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腧穴刺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夏季有“冬病夏治”的穴位敷贴,而冬季“三九天”同样是敷贴的好时机,每年11月起“冬病冬治”的季节采用特制敷贴粉,做成特定的剂型敷于天突穴、大椎穴、神阙穴、膻中穴,具有温经通络、祛瘀化痰、改善肺部循环的作用。
耳穴治疗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对于肺炎的儿童,我们常选取“肺、脾、肾、神门、气管”等穴位,以宣肺、健脾、补肾,止咳化痰。
中医治疗可避免因一味使用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让孩子在肺炎之后轻松呼吸、健康成长!
肺炎疫苗主要有三种,分别是7价疫苗、13价疫苗(蛋白结合疫苗)和23价疫苗(荚膜多糖疫苗)。7价和13价疫苗适合于2岁以内的孩子,一般在宝宝2、4、6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2~15月龄再进行一次强化(13价相当于7价的升级版)。
23价疫苗适合于2岁以上的孩子(刺激婴幼儿产生抗体的能力差,而2岁以下的宝宝免疫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只需接种1次。若联合流感疫苗使用可增加免疫效果。但疫苗只针对肺炎球菌肺炎,大约可维持5年,并且对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没有免疫作用,所以并不是打了疫苗的宝宝就一定不会得肺炎。
第一类是用于2岁及以上人群的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23价疫苗,即23个血清型),该类疫苗属于多糖疫苗,它对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效果更好,但是2岁以内的宝宝施打效果较差,因此选择在2岁以后才接种,在国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接种。
第二类为用于2岁以下儿童的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13价疫苗,即13个血清型),属于多糖结合疫苗,它采用化学方法将多糖共价结合在蛋白载体上,而这个蛋白载体可以诱导产生免疫,有利于促进长效免疫记忆,更关键是能够让2岁以下宝宝有效产生抗体。由于工艺较高,因此价格也较贵,在国内属于自费接种。
13价和23价肺炎疫苗打哪个
表面上:看起来数字越大,疫苗所能防护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数量越多,保护能力越强。实际上:每种肺炎疫苗的接种适用年龄、接种程序,包括预防肺炎的型别及疫苗本身都有所差异。
13价疫苗是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能有效刺激婴幼儿产生抗体,适用于2岁以下,满2月龄即可接种。13价疫苗在2016年底国内获准上市,批准用于6周龄-15月龄婴幼儿的预防接种。
推荐:13价疫苗在2、4、6月龄进行3次基础免疫,12-15月龄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
23价疫苗是多糖疫苗,刺激婴幼儿产生抗体的能力差,且2岁以下儿童的免疫功能还未发育完善。所以,23价疫苗只能用于2岁以上体弱或反复患肺炎的幼儿及存在肺炎链球菌感染高危因素的儿童。具体如:患有慢性心肺功能疾病、镰状细胞病、何杰金病、脾切除或脾功能不全以及其它免疫功能不全等。
建议:在23价接种前先接种13价,13价与23价间隔8周以上。
超龄了还可以打13价吗
如果孩子已经大于2月龄,别急,您现在依旧可以带孩子去接种第1剂。
第2剂与第1剂之间,第3剂与第2剂之间要间隔8周。第4剂在12-15月龄时接种,至少与第3剂间隔8周。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建议,对于健康正常的孩子,即便已经过了2岁,错过了推荐接种13价肺炎疫苗的年龄,在5岁前最好还是接种一针13价。
得过肺炎,还能打肺炎疫苗吗?打了会有效果吗?
可以打,肺炎链球菌有90多个血清型,疫苗针对的是最常见的多种血清型,不只是本次的肺炎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