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高龄孕妇产女,问过成年子女意见吗?父母亲手挖亲子关系鸿沟

2019-10-27   蔓德育儿

"孩子是老天赐给我们老两口的,既然来了我们就会好好照顾她,我打从心底里高兴。"

这是山东一位在产房门前守候,获知母女平安的宝爸黄先生说的话。

与众不同的是,这位爸爸已经68岁的高龄,而他守候的妻子,也就是那位产妇,如今也已67岁,是高龄高危产妇,不久前生下女儿,都在ICU。据悉,夫妻俩已有一双儿女,都超过30岁。

从很多相关报道中,看出两位老人家的子女藏得很深,没有相关采访。

但妈妈生孩子住进ICU,为什么他们不像自己父亲黄先生那样,焦急地等在产房门口?

虽然我们不应该以主观的视角揣度人心,但客观事实总是不断提醒世人要清醒清醒。

有孩子的时候,作为高龄群体,有没有认真问过老大的意见?

既然是高龄孕妇,孩子多半已经成年,就像田女士的儿女,年逾三十,他们早就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你们两个老人家生下一个或许比他们子女年纪还小的妹妹,他们应该欢欣鼓舞吗?成年的孩子,对你们给他们带来的家庭新成员,联系不起血亲的情感,让整个家庭陷入混乱。而这种亲子关系之间的鸿沟,是由老去的父母,亲手挖出来的,令人唏嘘。

为什么年龄超过太多,大孩子对二胎就无法产生足够的链接?

第一,年龄差距太大造成认知鸿沟

说他们是大宝,只是为了区分二胎,实际上这都是正当年的成年人,他们已经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创造价值。

经过多年的沉淀,他们退去了稚气,可以理性地看待世界,也正是因为如此,韩寒才在《后会无期》中写过"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样的话,并深入人心。

大孩子下班回到家,疲惫还没有散去,拿起手机或者小说放空一下自己。

他的弟弟妹妹,像儿子女儿一样,爬到他们的身上撒娇,非要缠着他们读白雪公主。

双方在认知上,无法达成一致,幼儿需要更精心的照料,但凭什么把这种事全都扔给大宝?

第二,大宝要不要承担抚养责任?

试想一下,成年的孩子每天都要忙于工作,不停奋斗,希望能让自己的小家,乃至父母过得好一点。

这个时候,父母给他打电话,让他下班给3岁的的妹妹买两罐奶粉,一袋尿不湿。

或许原本还单身的大宝,买足了养孩子的物料,又有谁愿意接触一个还没结婚,就带着拖油瓶的单身青年?

况且,养孩子的成本很高,生活用品、玩具、甚至以后的补课费,学费等。

要知道,随便补课都是6000一个月往上,作为60多岁的老人,你们已经很难从事生产,创造足够的价值了,这些钱,你们要从哪里来?

你的大宝们,又为什么要承担这份责任?只要想想就会觉得巨大的压力,他们又怎么去喜欢父母留下的二胎呢?

第三,谁来养老?

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越来越完善,但养老终归还是家庭自己的问题,需要承担。作为已经进入老年的夫妻,无法产生收益的情况下,养老可能已经紧紧巴巴了,说不定还需要大宝来贴补。

这个时候,"养儿防老"倒是一个很正确的概念,可是在垂垂老矣时,又生个幼儿,指望他们养老吗?本就不充足的养老资源,还要分给同样无法产生价值的孩子身上,这个家要怎么撑下去?

第四,财产要怎么分配?

还是那个问题,人始终是要离开人间的,只不过老人的倒计时更接近终点一些。

那么一旦发生了无法预计的事情,财产继承就成了问题。

虽然说一般人家不会有巨额财富,但是原本全都属于自己的,突然间冒出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可能要分走一大部分。

这感觉就像不劳而获,总归令人不舒服。想想看,养老要靠大宝,甚至还要抚养弟妹,在这种前提下,大宝二宝要怎么在心灵上产生链接?

以上种种,只不过是高龄产子之后,和家中大宝可能会产生矛盾的几个方面,生活是更复杂的,矛盾只会更多。

所以,老人给大宝生的到底是弟弟妹妹,还是给他们准备的"子女",真的很难说。

要知道,不是不能高龄产子,很多明星都是老来得子,比如王刚,50多岁还生了儿子。但他们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算自己不工作,也不会让孩子在物质上遇到困难,也不会给其他的子女添麻烦。

你会支持高龄生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