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文史】永州书院知多少?

2019-11-23   凤城在线

永州文史】永州书院知多少?

陈瑜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也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它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朝末年,教育改革,全国省府州县书院纷纷改为新式学堂,书院成为历史。

无论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汉学的大盛,还是学术思潮的演变,都与书院的发展密不可分,如宋朝程朱学派、明代东林学派、清朝乾嘉学派等便是以书院为主要基地形成和发展而来。书院还是当时文学家的讲坛,清代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及弟子们就在书院讲学长达数十年。历代著名书院都有藏书,大量古代典籍因此得以保存,并形成图书收藏和维护制度。除此之外,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还培育了大量的人才。

湖南境内创办最早的书院为岳麓书院,始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永州境内创办书院始于宋。宋代,永州境内建有4处书院:

一是永州东丘书院,建于宋元丰四年(1081年),院址太平寺。现无从考证,应在东山景区附近。

二是道州濂溪书院(濂溪祠)始建于宋绍兴九年(1139年),位于道州学宫西面(今道县教委所在地)。景定年间(1260—1264年),宋理宗御书“道州濂溪书院”。是一座融学习、教育、祭拜、藏书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历代贤人志士慕名拜谒者络绎不绝。该书院曾数度修葺,但最终因多种原因不复存在。前几年,道州恢复重建濂溪书院,是湖南省文物文博设计研究院按照省博物馆所藏的图纸进行复原设计,包括状元桥、钟鼓楼、爱莲亭、太极亭、清风楼、书画摄影长廊等20余项,整个项目占地37.2亩。

三是道州的甘泉书院,建于宋代,宋朝陈与义曾作诗《题甘泉书院》:“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床座略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四是宁远县濂溪书院(濂溪祠),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曾作诗《濂溪书院吊曾景建》:“大极楼头霁月寒,断弦绿绮不堪弹。窗前自长濂溪草,泽畔还枯正则兰。苍野骚魂惟我吊,乌台诗案倩谁刊。伤心空有金陵集,留与江湖洒泪看”宁远濂溪书院为四进青砖灰瓦木结构古建筑。一进为门厅,门厅两侧各有厢房一间。二进为下厅,厅前中金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师承孔孟阐明五教真谛,道传程朱开启理学先河。厅正中,高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牌匾"光风霁月",它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对濓溪人格的赞语。

濂溪书院三进为中厅,厅前两对木柱上悬挂的对联是:文章在史功德在民,廉洁为心仁爱为本。厅正中横梁上高悬的黑底金字牌匾"理传千秋"。四进为后厅,厅内供着濓溪先生塑像。塑像端坐在镂雕木神龛内,神龛上镂刻着"汝南世第"四个金字,标明其周氏源流郡望。木神龛装饰着莲荷、书卷、太极图等木雕图案,寓示先生的"爱莲"人品与《太极图说》哲学思想永存。

到了明代,由于王守仁等大力倡导,私人书院大增,当时永州的书院共有17所。清代,永州的书院进一步发展。到光绪年间,永州境内共有各类书院46所。其中名气较大的书院有:蘋洲书院,由江华王德榜、东安席宝田以及黎宜轩、何子安等出巨资,于光绪13年修建;泠南书院,宁远绅士刘元方、田登仕倡建。

泠南书院位于湖南宁远县城南门外。清光绪二年(1876)创建。六年制定规程24条,以经学、四子书、诗文策赋三科课士,由山长"立定功课章程,每日分时若干",次第讲授,"俾学者恪守励修,庶体用兼赅,品艺归于纯粹"。行政事务设监斋总管。规定每年招生44名,分正、附、额外3课,每年请官"大课"1次,每月初三山长"堂课"1次。十八年,山长何梅阁"会财置书"。次年,山长雷飞鹏制订《司书取书规程》5则。三十三年,改为泠南师范学校。今为宁远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