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鲍里索维奇·恰科夫斯基,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彼得堡一医生家庭。1939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1年加入共产党。卫国战争期间曾任战地记者,1955至1963年任《外国文学》杂志主编,1962年起任《文学报》主编、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71年被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73年为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部曲《这事发生在列宁格勒》(1944)、《丽达》(1945)、《和平的日子》(1947),反映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被围时苏联军民抵抗德国法西斯入侵的斗争。随后发表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我们这里已是早晨》(1949,1950年获斯大林奖金)、《生活的年代》(1956)、《我们选择的道路》(1960),中篇小说《远方星辰的光辉》(1962)、《未婚妻》(1966)等。长篇小说《围困》(共5卷,1968~1975,1978年获苏联国家奖金)仍然描写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格勒被围时苏联军民的斗争生活,但以写重大战役和苏德双方最高统帅部的活动为主,并涉及当时苏联的重大外交活动。长篇小说《胜利》 (1978~1981) 围绕波茨坦会议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召开,反映苏联的外交政策和活动。l973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前后获得勋章五枚及奖章若干。l974—1977年出版6卷本文集。1980年获得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金。
绘画作者简介
刘锡永,1914年生,山西太原人。自小喜爱绘画,曾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毕业后举家来上海定居,开始了连环画创作生涯。解放后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为一名专业创作员。1959年,调往广西艺术学院任中国画专业教师。
内容简介
红军少校杜洛宁,复员后被派往南库页岛,参加岛的复兴工作,他坚强不屈,不怕困难,在党和群众的支持下,把一个落后、散漫的渔场,逐步改造成一个先进的、机械化的捕鱼场,同时大胆地创造了冬季捕鱼,使产量大大提高。他本人也迎来了沉睡日久的情感生活。
PS:厚厚砖头本(全本261画页)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