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国宴天团”出道:这三个老男人,征服了1000万人的胃

2019-10-24     得意科技

据说,当代人学做饭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打开抖音;第二步:输入菜式;



第三步:“菜谱get!”

图片来源:抖音@大师的菜视频截图

显然,在这个万物皆可抖音的时代里,用它解锁一道美食的做法,有时甚至比叫外卖更方便快捷

而在他们单方面拜的师傅里,“老饭骨”必须拥有姓名。



戏演得好,我们称之为老戏骨;那么饭做得好,老饭骨也就应运而生了。


老饭骨由三位大爷组成:大爷,64岁的郑秀生;二伯,62岁的孙立新;三叔,56岁的武剑利。


图片来源:见水印;从左至右分别是三叔、大爷、二伯


很多人说学做饭,请教妈妈就可以了,但老饭骨之所以能成为“抖音烹饪界的腰椎间盘”,格外突出,靠的是那双操持过国宴的手



大爷曾是北京饭店行政总厨,二伯是便宜坊集团的行政总厨,三叔更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第一位以个人身份入选的指定餐饮供应商。


就这样,这个岁数加起来将近200岁、烹饪时长总和超过100年的组合,以又名“抖音国宴天团”的称号,正式官宣C位出道。



抖音国宴天团出没,请控制口水分泌。

(此处手动插播一首《投食歌》:好饿好饿好饿,我真的好饿。)

抖音“国宴天团”出道:这三个老男人,征服了1000万人的胃


炒煮烧蒸炸煎炖、焖煲烩烤卤腌拌……中华传统美食的烹饪手法,在三位大师手里被玩得风生水起。



“翻炒是情感的升温,糖醋是情感的蜜意。”汪涵说的这句话就是老饭骨作品最好的写照。


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烹饪更是如此,我们在抖音上看到的精彩视频,正是三位大厨从业三四十年来的心得精髓。

图片来源:见水印


拍什么、怎么讲解能更好被理解、怎么融合新元素……

光是这些准备,也许就需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在和三叔武老师聊天时,小in明显感受到了上一代人的奉献和匠心

接触抖音,对他们而言是新奇的,同时也是陌生的,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喜欢、爱上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分享道路。

一旦开始,就要做到最好。

光是关于开水白菜做法的视频就一连三个

一人负责做菜讲解、另外的两人则当起了拍摄小助理,穿插着幽默的逗捧解说,瞬间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讲解为他们的分享锦上添花,但最主要的还是案板上的功夫和烹饪的知识干货。


武老师说到的一句话让小in印象深刻:“我们并不想颠覆行业,我们只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能力,做点‘人事儿’。”

所谓人事儿,不过就是: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

当你拼尽全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几乎每天坚持更新创作的老饭骨,让越来越多人看见了中餐的魅力。


从最初稀稀落落的几百个赞,到如今一个视频就能收获几十万赞。


甚至有了自己的专属粉丝,名为“小饭骨”,470多万个“小饭骨们”各种抢沙发、积极提问,还会动手炮制同款,让师傅提提意见,可以说是非常用功了。



“让国宴走进家宴,让普通人在家也能吃到餐厅里的菜式”,抖音国宴天团带着这样的初衷一路走到现在。

345个作品、474万粉丝、974万个赞。

他们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所学,也让越来越多人看到了中式传统烹饪的魅力。

诗歌分流派,烹饪同样有讲究。

中国烹饪大师何亮何大厨,不仅是一位处处讲究的学术派,还是央视、北京卫视等美食类节目的王牌嘉宾。

今年51岁的何大厨,秉承着匠人匠心,始终坚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则。

光是做菜用的刀,他就要从声音、刀型、刀把三位一体入手;


就连摆盘也得契合主题(心心相印),色香味缺一不可


一开始看到何大厨的分享时,小in还暗自猜测他是个严谨的处女座,但在一番聊天后,才得知原来他是个务实的金牛座

何大厨的作品极其讲究细节,而且内容很接地气,很务实

和别人“子承父业”不同,何大厨是“父承子业”。

最初他听说自家孩子在抖音上因为分享音乐而小有名气,作为老父亲,一来为了“监视”,二来也想跟上小年轻的节奏,就开始在抖音上solo自己的厨艺。


一次无心插柳的分享,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式传统烹饪手法的讲究和细致,也让何大厨对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喜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朋克养生族,跟着何大厨,从此告别保温杯;

抖音“国宴天团”出道:这三个老男人,征服了1000万人的胃

外卖星人不会做饭,跟着何大厨,三分钟出师so easy。

从简单的挑选食材技巧、到腌制、改刀手法,再到完整的烹饪一道菜式,何大厨由浅至深、由表及里的分享,让厨房小白们也能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小厨神


在与何老师聊到分享过程的趣事时,他提到了自己在抖音上的分享,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因为作品越吸引人,越圈粉,之后的作品时长就能增加,这也促使了他对创作质量的要求,必须越来越高。

显然,这是一个让自己、也让粉丝都能不断“更新换代”的形式。

但在圈粉467万粉丝的他看来,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在面对烹饪时,老祖宗的东西是不能胡来的。

所有的创新都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做改变,这样做出来的菜式,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经典美食电影《小森林》里有这么一句话:“做饭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颜色。 ”

何大厨也一直坚信,自己对中式传统烹饪技艺的分享和坚持,会让世界上的某一个小角落得到一丝正能量。

一部精彩的电影往往让人猜不到结局,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连开头都想不到。

比如说,当全聚德的研发主厨出现在抖音时,这谁顶得住啊啊啊!

今年46岁的郝振江郝大厨,坐拥314万抖音粉丝,是烹饪界的传奇人物,就连霍金也曾对他的厨艺赞不绝口。

他在最开始时也和普通网友一样,默默关注着抖音上各种美食、旅游、艺术创意等账号,不留一丝功与名。

但为了能和更多人分享自己,从业20多年来对美食的概念和理解,他选择了加入其中。

在他眼中,想要做出好菜的第一步,必须是挑选出好的食材,所以在他的分享里,从如何选食材、到如何做一道硬菜,应有尽有。

当代人最大的迷惑之一:今天吃什么。但这在郝大厨面前根本不是问题,对于粉丝的口味,他了如指掌。

夏天炎热没胃口,美容养颜的火龙果银耳羹,了解一下;

秋天干燥乏力,用一口清甜提神的冬瓜肉丸汤,为自己补充元气。

而真正让郝大厨出圈的,是那个一度刷爆抖音、圈粉上百万的《红楼宴》视频。

作为一个资深“红迷”,郝大厨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能复原《红楼梦》里的菜肴,而抖音的便捷分享,显然成全了他的梦。

抖音“国宴天团”出道:这三个老男人,征服了1000万人的胃


《红楼宴》的成功,在郝大厨看来其实“纯属意外”,原本不过是为圆自己一个梦,却误打误撞获得了这么多人的喜欢。

但美食的微妙就在于它和人生的契合之处,做人做事,就和做菜一样。

启程时,带上一颗淡泊的心,尽最大的努力;返航时,得之我幸,失之也不可惜。


无论是老饭骨、何大厨还是郝大厨,他们对中式传统烹饪的坚持和创新,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匠人的匠心。

而在抖音上,我们也能看到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分享美食的行列里,搜索“美食”、“中餐”,得到的结果数以万计。

它们的主角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人,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体现。


人们总说,胃是离心脏最近的地方,填饱了胃,心也跟着暖了。

人们还说,这世界,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在抖音,还有无数像这几位大师一样的人,他们或鼎鼎大名、或默默无闻,但他们同样为了每一个渴望温暖、不愿辜负世界的人而坚持着。



他们用美食温暖了我们的内心,点亮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更让我们知道了,即使是再平凡的生活,也能拥有自己的小确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u7_m0BMH2_cNUggW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