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我同事家的亲戚小男生,传说中的口红灭霸,太可爱了哈哈哈哈)
Hey,girls!
给大家种草过这么多护肤品和化妆品,我从来没有剖析过我是怎么找到适合的护肤品的。大家不要看我东打一枪,西打一炮地种草,我也是有我自己成体系的种草原则的。
接下来,我邀请大家来到理工科女孩的大脑里走一走……
1 首先表明立场:我不是成分党,如果必须站队,我站肤感队,偶尔抄一抄成分党的作业!
作为一个读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学生,我一直很烦,把食物就看成是X种蛋白质+X种碳水化合物+X种油脂的复配物,这种一眼看穿成本实在是太无聊了。
作为一个女生,我是需要仪式感的。我喜欢马卡龙,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的营养,它不过是碳水化合物+油脂。我喜欢的是它的精致好看,我喜欢它的那种感觉,那种在午后跟闺蜜聊天,咬一小口马卡龙,啜一小口黑咖啡的快意。虽然糖分高,但是在平常的日子里,我还是会心心念念想起它,就是想隔三差五吃上那么一小个。
同样的,对待护肤品和化妆品,我也是一样的,开天辟地的科技成分,都不如肤感好更容易坚持。
2 在成分配方面前,仍然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护肤品作用在我们皮肤上面,是化学反应,还是生物反应?是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的总和。
物理反应就不想多说,就是有一些贝母啊,珍珠粉啊,给你闪亮亮的效果,或者一些微囊设计,可以缓释,不直接刺激皮肤,都是 有添加就有效,没有就没效,特别简单。
化学反应,相对来说,更有既定的规律,更可以复制。就像,氢气在充足氧气里燃烧,产物必然是水一样。当反应物一致,控制好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譬如温度、湿度、空气含氧量,就能得到同样的产物,并且数量相当。基本上是,还是有添加就有效,没有就没效,特别简单。
而生化反应呢,就不是这样了,即便控制好反应物、温度、湿度、空气含氧量,以及更多更多环境条件,也不一定能让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产物完全一致。
上学的时候,老师就举例子,像酿红酒,就是一项需要生物参与的的过程,红酒发酵,无论同一个产地同一个庄园如何控制湿度温度,红酒的品质都会受很多很多不同的影响,包括葡萄结果的品质,木桶和木桶之间细微的差距,空气中微生物的差距等等,让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品质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体现在它的价格差异巨大。
当时,我的老师跟我们说,这就可以解释茅台(生化反应的产物)为啥贵,可口可乐(物理反应的产物)为什么便宜。(emm……这个结论不够完整,我补充一下,价格是被供求关系影响的。当白酒产量不高,可口可乐可以无限量产,就导致了白酒求大于供,可口可乐供大于求,得出老师说的结论。)
无论如何,这个认知,也让我特别珍惜这种生化反应得到的产物。再往护肤品领域拓展一下,是不是有点理解为什么pitera那么值钱,二列酵母菌发酵产物那么值钱呢? 于是,我也特别愿意为这种东西买单付钱,还因为这个不仅仅有冰冷的黑科技在在,还有师徒相授的那种提取方法,配比方法,这是经验,也是匠心。
扯远了,想说的是,生化反应意味着, 有添加,可能有效,也可能没效,可能对别人有效,就是对你没有效。这就是我们说的,个体差异。
所以呢,无论我们怎么分析成分配方, 如果我们自己用着觉得没效,那就很可能是真的没效。如果你觉得有的护肤品对你格外管用,其他人都说不管用,那你无需自我怀疑,坚定地从一而终就好。follow your heart~
———带大家进入,美妆博主的世界———
到底拿到一个新的产品,我是怎么,亲近又抽离,推己及人地去感受它,体会它,领会它的呢?
1 看淘宝买家秀
我把它列在第一位,是因为在这里,你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是自己掏钱买的产品的人说的话。绝对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口碑和评价。
我主要看这些评论:
(1)看有图的评论
买完还来放图写评论,真的很有分享欲!估计只有 对这个产品有特别的感受的人,才会有动力这么做吧。这样的评论是值得看的。而且他们一般拍的都是生图,你可以看到比官方图更真实的包装、质地。
(2)看带肤质的标签的评论
这个可以帮助你判断产品 是否适合自己的肤质,起码可以排除不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不仅仅可以看自己肤质相关的评论,也可以看看跟自己肤质不同的评论。譬如一个油皮说,太滋润了,我一个混干皮看到,就会觉得,可能是我的菜。譬如一个干皮说,有点假滑,毛孔粗大的妹子就可以直接get到,应该添加了不少硅,肤感清爽可以修饰毛孔。
(3)看数量多的标签的评论
这种评论,往往代表着一个产品的共性,并且这个共性特别引人注意。譬如说“好吸收”这个标签的评论特别多,那它应该不会特别油腻。
但是也有一些产品,有两个完全相反的标签,评论数都很多!譬如说,下面这个,“味道好闻”和“味道不好闻”。
这些标签,我是一定要去看的,因为这说明了,这个产品的味道确实存在感很强,并且喜好非常的两极。
一定要去看具体描述,是什么味道,是不是我可以接受的。就像喜欢榴莲的人说榴莲香,不喜欢榴莲的人 说榴莲臭。不喜欢榴莲的人买了榴莲,肯定吃不完,不喜欢一个护肤品的味道,也肯定用不完,浪费钱。
(4)看差评
看差评,不是为了省钱而去看的,是 为了知道最坏的情况是什么而看。如果你知道这个最坏情况,仍然想买,那就买咯~
2 翻小红书功课
在小红书上,我看的是使用方法,还有大家评价一个产品的维度。
在我没看小红书之前,我买了一个眼影盘,就会用两三种画法画到黑,后来我看了小红书,我觉得每一盘9色眼影盘、12色眼影盘都可以有无限可能。久而久之,面对一些新眼影盘,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在看小红书之前,我对抗老精华的评价维度可能是,质地、核心成分和浓度、功效、价格和容量。看了小红书之后,发现还可以多看几眼附加功效,再多看几眼包材对比,还可以看看跟什么护肤品可以组CP,跟什么护肤品不可以放在一起用……反正就会了解到很多维度。
从此,对你选护肤品的时候,你也会沿着这些思路和维度,去比较,走到哪,打开哪个购物app,你的内心总有一个excel表。
有人说,小红书很多广告。我觉得,每一个平台都是工具,懂得运用工具的人,总是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信息。
3 去美丽修行app检索
是一个很好地帮你读懂配方表的工具。几乎所有国内有备案的产品,在上面都可以查到全成分表,每个成分都有写明白,负责的是什么功效,美白保湿抗炎……每个成分都有超链接,点进去就是关于这个成分的一些作用机理,实现功效,温和程度、致痘风险。每个产品下面,都有很深度的用户写的个人感受和对配方的看法,非常长见识。
翻多了这个app,你拿出一个产品就能读懂它的配方大概有什么功效了。
4 翻真魅博客
很早很早以前就是成分派的博客,现在公众号啊、知乎上都很活跃的。比较硬核的一个成分派内容团队。什么作用机理、实验室数据、文献、专利解读,都会帮你扒清清楚楚。
以上这些呢,也有一些类似内容团队可以做到。但他们比较特别的是, 化妆品工业视角,知道一个原料的来龙去脉,知道同一个成分哪个供应商做得最好。对于生产工艺上面的了解也相对深,经常会把成分配方和包材设计结合来讲。
6 翻基础颜究
我是因为追三亩大叔,而看这个公众号的,大部分三亩大叔的文章我都看,非三亩大叔的文章,我自动略过。哈哈哈哈哈哈
三亩大叔的文章都写得简单,而且文笔太好,不像其它成分党的内容那么干涩,像看教材一样,看起来轻松不走神。
从内容上来说,当然也是有皮肤作用机理、实验室数据、临床试验数据、真人实测情况……他们家的特点, 配方师视角,他们怎么想的,他们怎么想我们(消费者)的。在配方设计的时候,哪里下成本,哪些成分太刺激不放心用高浓度之类的等等。
也是很有趣的!特别是三亩大叔的写法。我跟他本人见过一面,全程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这样结束了见面。哈哈哈
7 自己用
别人说得再好,别人说得再差,自己用过才有切身体会。虽然,我只能是一种肤质,因为前面阅读了这些,看了这么多,我还是能够从自己的体会里,想象一下不同肤质的人的体会。
也因为前面的阅读和翻资料,让我在用的过程中,特别去留意一些我看到的细节,去验证它,或者尝试一下有没有其它使用方法,去让一个护肤品发挥到极致!
举个例子,我在基础颜究上看到,三亩大叔推荐把雅萌美容仪和露得清A醇晚霜结合来用,是一种能量+物质的方法,让它抗老效果更好。手边刚好就有雅萌,又有露得清同款晚霜,读完这篇文章,我立刻撸了起来,其它地方没有很留意到,颈纹是有淡一点。
再举个例子,有一个理论是5%烟酰胺和0.3A酯放在一起用,会有很优秀的效果。也就是说, 把OLAY淡斑小白瓶和超A瓶放在一起用,效果才是最好的。于是,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开一瓶新的淡斑小白瓶的时候,同时开一瓶超A瓶。并且每次用的时候,我会下意识按出差不多的量出来,慢慢养成了一种强迫症。然后哦,我的毛孔真的会变细腻!
掌握了这些,你们即便当不了美妆博主,也一定可以选到适合自己的护肤品了!
With Love,
MK
上次直播很多宝宝都说错过了直播
这次我建了一个企业微信号
不定期会给大家送送大牌礼物
会讨论一下直播选品啊
扫码加入
在企业微信号也准备了见面礼给大家,关注企业微信号就可以参与抽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