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颜宁,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女,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莱芜,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女学霸,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出国深造,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后之后,30岁时回到清华大学,即成为了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时间引起了轰动。
开挂的人生
她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博导,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攻克困扰结构生物学界半世纪的科学难题。
1996年
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2000年-2007年
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并进行博士后研究;
30岁不到
受聘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37岁
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
2015年
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2016年
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
2017年
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2009年以来
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期刊(在业内被简称为CNS)上发表科研论文19篇,其研究成果在2009和2012年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2017年是颜宁学术生涯的一个高峰期。这一年,她不仅攻克了长期的科研目标,还完成了一次身份转换,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拜耳讲席教授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这使颜宁再度成为新闻焦点,这次选择让她被纳入一个新的群体——“归海”一族,并且被解读为“负气出走”。
颜宁斥责网上那些关于她“负气归海”的猜想纯属无稽之谈。她有些激动地说:“普林斯顿是我的母校,回到普林斯顿任教,是我一直的理想!”这并非一时的托词。2007年回国以来,她曾不止一次地在微博和博客上表达对普林斯顿的思念之情,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普林斯顿历史的文章。她情不自禁地称赞道:“普林斯顿太美了,又正好位于纽约和费城之间,生活也很方便,是个闹中取静、做学问的好地方。
她在演讲中谈到,你们的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计划跟不上变化的年代,希望每一位清华人用你的初心去探索你的人生意义,努力认识你自己,做你自己,坚守内心的选择,坚定地为实现你的人生意义而勇敢、专注地行动。我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收获自己的精彩人生,书写你认为最重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