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关于瓷器的老照片

2019-09-05   华人视点

分享一批晚清时期关于瓷器的老照片。

  通过这些老照片,可以从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来分析,

  瓷器在近代是怎样的一种使用状态。



  这是一张光绪时期,老外在广西拍摄的,修补瓷器的工匠。古代修补瓷器主要靠打锔钉,先在瓷器冲线两侧打孔,再把铜锔钉钉上,锔得好的碗不会漏水,可以继续使用。锔钉价格较贵,民国早期是十文钱三个锔钉,一件好瓷器经常锔到几十个钉,价格还是算蛮贵的。



  光绪时期广州的瓷器行,嘉庆以后,中国瓷器质量下降,外销量逐年减少,但从来没有完全停止。现在回流的外销瓷器,乾隆最多,其次是晚清,明代的最少。



  光绪时期山西的农民,他们用的茶壶,茶碗,都很眼熟。从照片上看,能坐下喝茶的都是有权力的族长。



  光绪时期,河北的瓷器商店,也掺杂卖一些陶器,可见瓷器属于较奢侈的用品。



  光绪时期的收藏家,瓷铜木玉都玩,估计还是世家收藏。不知他的后人,是移民海外,还是被“三反五反”了。



  这是一张光绪晚期北京琉璃厂古玩店的照片,地上堆的都是当时的仿古瓷,有黑地素三彩花觚,一对对的五彩棒槌瓶,说明当时康熙艺术瓷销路非常好,景德镇制作了大量的仿品。北京琉璃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古玩集散地,情况跟现在一样,这些仿古瓷至今仍然有很多被当成康熙真品,陈列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



  这是一张着色明信片,光绪晚期北京的古玩店,好像布局与现在的一些店铺差别不大,只是那些真正的古董少见了。



  晚清农村的聚餐,筒式粥罐当成筷子筒使用,难怪很多古瓷要打上主人的名字,是怕聚餐后搞错,引起纠纷。瓷器应该算是金贵的东西。



  晚清小城镇的古玩集市,那时候的农民都知道古董值钱,估计只有保护文物的,没有破坏文物的。



  民国景德镇的画瓷师傅,正聚精会神画一只帽筒。



  这是民国早期上海的瓷器批发部,日用瓷器容易损毁,使用量较大,存世量也很大。留存到现在的晚清民国日用瓷器,属于旧货,不入雅玩。



  这是一张民国早期的着色明信片,照片里是中国内地的一家瓷器商店,里面卖的全部是日用瓷器,其中大部分在现在的古玩市场经常能够见到。像帽筒,掸瓶,箭筒,粥罐,痰盂。。。。猛一看,觉得摆在货架上很像俄罗斯套娃。



  民国早期外国人在中国定居,房间完全是中式的,花几上的花盆,应该是民国新粉彩的,老外在保护和研究中国古瓷方面的贡献应该承认。



  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作坊,研料的工匠,由于是黑白图片,看不出研的是青花料还是其他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