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软实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2019年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有序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力服务保障了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下,一组数据浮出水面。
日均新设企业1419户
上半年,上海市新设市场主体205367户,同比增长1.9%。其中,新设企业173115户,同比增长5.1%,日均新设企业1419户,同比增加5.9%。
截至6月30日,上海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56.53万户,同比增长5.7%,注册资本(金)总量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其中,企业207.78万户,同比增长6.2%,注册资本24.51万亿元,同比增长7.5%;个体工商户47.67万户,同比增长3.9%,资金总额189.14亿元,同比增长12.5%。
新设内资企业169017户
上半年,上海市新设内资企业169017户,同比增加5.1%,新设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15538户。其中,奉贤区3108户、崇明区2973户、浦东新区1567户,位列前三。
注册资本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注册在浦东新区的上海绿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80000万元)、注册在自贸区的中化工(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00万元)、注册在徐汇区的国际传媒港(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80000万元)。
截至6月30日,上海市共有内资企业198.89万户,同比增加6.3%,注册资本20.49万亿元,同比增长7.2%。
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5.5%
上半年,上海市新设外资企业4098户,同比增长5.5%。其中,法人企业2989户,同比增长14.5%。新增投资总额143.78亿美元,同比增加17.6%。新增注册资本109.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外方认缴103.03亿美元,同比增46.7%。新设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有63户。其中,浦东新区26户,奉贤区6户,徐汇区、嘉定区、静安区、崇明区均为4户。上半年,本市新设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43户。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9件
上半年,上海市专利申请量为80424件,同比增长14.9%,继续保持两位数稳健增长。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3593件,同比增长13%;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2159件,同比增长11.7%,保持稳健增长,其余两种专利不同程度下降,与全国数据结构趋势一致。
截至6月30日,上海市有效发明专利量为123217件,同比增长14.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9件,位居全国第二;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为78.6%,居全国第二。
“一窗通”核发执照159252张
上半年,上海市通过“一窗通”提交开办企业申请209931件,核发执照159252张。其中,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申请通过155864件,外资企业申请通过3388件。提交注销申请3914件,核准注销企业1517户。
每1.87个市场主体拥有1件注册商标
上半年,上海市商标注册量为197980件,同比增长54.1%。商标有效注册量总计1368340件,同比增长45.7%。上海市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为5334件,同比增长29.8%。每1.87个市场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是全国平均水平(6.1个市场主体/件注册商标)的3.3倍。
上半年,上海市新设市场主体205367户,新增注册商标197980件,平均每新增1户市场主体同时新增注册商标0.96件,同比增长47.7%,商标活跃度进一步增强。
新设企业不断增长、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折射出的是上海营商环境之变。但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场匀速跑,而是一场加速跑。追求更优的营商环境,为上海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近期市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加码,推出了不少新举措。
破解企业“注销”难题
为破解长期以来“僵尸企业”无法彻底出局,构建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市场经济秩序再出实招。
2019年6月14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会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关于企业注销若干问题的会商纪要》,实现以法治化手段破解“僵尸企业”注销瓶颈。
《纪要》中有四个亮点引人关注:一是破解了“僵尸企业”注销难题。二是简化了公司注销登记材料。三是充分保障了债权人合法权益。四是明确了公司注销责任义务。进一步明确了公司退出市场应尽的责任义务,避免公司注销导致其分支机构或对外投资子公司因母体或股东主体资格灭失,产生新的“注销难”问题。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还将进一步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加强协同合作,进一步厘清登记机关提高行政效率依企业申请办理注销、与司法救济事权的边界,避免企业、股东、行政机关因注销陷入循环诉讼,合理利用行政资源,保障股东正常行使合法权利,进一步降低企业退出市场的制度性成本。
提高长三角携手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应急处置协作交流会暨绍兴应急演练现场观摩会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舆情处置与应急管理协作机制备忘录》,共同建立舆情应对协同处置机制、应急管理协同处置机制、重大活动协同宣传机制,有效防范、积极应对、高效处置区域重大突发事件,为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和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2019年度将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建立舆情信息通报制度;建立重大舆情联合处置制度;加强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联动;建立应急处置制度措施共享机制;建立重大活动协同宣传机制。
《中国企业报》匠心推出:《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每周一期,适合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订阅。欢迎电话、邮件或微信咨询。
【周刊介绍】
《中国企业报》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管主办,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报道对象的中央级媒体,是国务院国资委系统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平台,是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园区招商、特色小镇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专业型智库型融媒体。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是《中国企业报》旗下的电子出版物,由《中国企业报》专业团队编辑出版,通过对国内外营商环境信息的全面搜索和长期跟踪,对营商环境信息分门别类提炼汇总,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机构提供“最新、最重要、最全面、最有价值”的营商环境动态信息。《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适合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单位订阅。
【内容特点】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的内容分为【调研】【政策】【访谈】【案列】四大板块,内容广泛、信息丰富、具有深度。
《调研》栏目,即时呈现由《中国企业报》集团组织的34个调研组在全国100个地市、近1000个县区和园区采访调研和产业服务的最新成果;
《政策》栏目,分为宏观政策和地方政策。宏观政策层面,邀请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深入解读国家各部委发布的有关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政策。地方政策层面,及时梳理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园区有关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信息,并根据用户需求,再细分为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人才环境、政务环境、环保环境和法治环境等多个专题,实行定制化服务;
《访谈》栏目,地市、司局级以上领导和知名专家关于营商环境的讲话、演讲和访谈;
《案例》栏目,以园区招商、小镇建设为切入点,及时报道各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服务、管理、人才、税收等方面。
周刊不仅提供PDF文件,还将为订户提供丰富的音频、视频形式的内容。
《中国营商环境融媒体周刊》每年订阅价格9800元(自订阅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每周一期,全年约50期,每期约100页(A4),以PDF形式发送给单位邮箱或指定微信。
提供在周刊中添加单位定制名称和LOGO的服务,适合以单位名义直接快印成纸质版分发至各科室,也可通过手机阅读。
—— —— 订户权益 —— ——融媒体周刊一经订阅,订阅单位即享有如下权益:
1、赠送同期《中国企业报》纸质版一份。
2、融媒体周刊不定期免费刊登订阅单位介绍及企业动态信息。
3、订阅单位可不定期向融媒体周刊供稿,周刊编辑部根据稿件质量择优刊登,并选择优秀稿件在《中国企业报》全媒体进行刊发报道。以上稿件一经采用,按相应标准给予稿酬。
4、订阅单位有权免费参加由《中国企业报》举办的各种沙龙、论坛等会议活动,并优先推荐参与《中国企业报》举办的各种评选及榜单发布。
5、订阅单位在《中国企业报》上发布广告,享有优惠政策。
订阅热线:
010-68735713,68701052
联系人:康女士,刘先生
邮箱:zhiku@zqcn.com.cn
【汇款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北京车公庄支行
单位账号:10282000000248270
融媒体周刊订阅
----------------------------------
本文选自上海大调研。编辑:血色白玫瑰。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以传播信息、分享知识为已任。微信关注中国企业报公号:zgqybnews,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