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吃饭香、消化好、不感冒、排便通畅?要先“养菌”

2019-08-08     爱莲记Aimee

人体肠道内大约含有1000种细菌,其总数达到约10万亿个。这个总重量约为1200g的微生物菌群(与肝脏重量相当),是成年人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

这群庞大的肠道菌群,像人的另一个器官,在食物分解、营养吸收、免疫反应、新陈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也有好坏之分,分为三类:生理性细菌、条件致病菌、病原菌。

生理性细菌:与宿主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和消化球菌是肠道菌群的主要构成者,具有营养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条件致病菌: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侵袭性时才对人体有害。

病原菌:大多数为过路菌,长期定植的机会少,生态平衡时,这些菌数量少,不会致病,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可引起宿主发病,如变形杆菌、假单细胞菌和韦氏梭菌等。

肠道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菌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受饮食、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年龄及卫生条件的影响而变动,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一旦失去平衡,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吃不香、消化不良、容易伤风感冒、排便不畅、营养成分不吸收等,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

再者,肠道菌群中的坏菌会把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合成致癌物质。好菌能逆向降解这些化学成分,帮助抑制癌症。肠道菌群是促癌还是抑癌,关键取决于哪些菌群占优势。

总的来说,肠道健康有赖于肠道益生菌的平衡和调理,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需要“养菌”,选择合适的益生菌进行补充。

益生菌是什么?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指的是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益作用的活菌。

益生菌对于肠道有哪些作用呢?

帮助分解食物、有利吸收:益生菌进入肠道后有助于抑制有害菌在肠道内的繁殖,减少肠道毒素,从而利用有益菌更好地进行实物分解,汲取有益营养;

加强肠道抵御机制:益生菌在抑制有害菌增殖后有助于恢复正常的肠道PH值,从而帮助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使肠道进入到正常的运行机制中;

改善肠道蠕动:益生菌有助于避免有害菌、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对肠道黏膜造成的刺激,同时有助肠道的正常蠕动、排便;

调节人体活力:益生菌有助于刺激肠道内的防护机能,将过高或过低的防护力活性调节至正常状态,从而帮助调节人体活力;急性腹泻时会造成肠道中大量有益菌流失。及时补充益生菌,可以重新建立肠道菌群平衡。

益生菌怎么选?

选益生菌的必看指标是:菌种、菌株。WHO指出:“益生菌的标示应该包括菌株名,因为益生菌的功效更多地取决于是什么菌株。”国家卫计委也明确要求,益生菌产品中添加的益生菌,要精准到菌株而不是菌种。

这几种菌比较常见。嗜酸乳杆菌:调节免疫、抑制病原菌和肠道内的细菌过度繁殖。乳双歧杆菌:促进肠道健康、改善腹泻和便秘、调节免疫。鼠李糖乳杆菌:调节免疫、抑制病原菌和缓解过敏性湿疹等。

此外,制剂的形式也很关键。最好是“冻干粉”的形态,它的活性、稳定性都比较高,能在常温中保存。液态的益生菌比较容易失活,活菌数不好控制,还需要冷藏保存。

补充肠道益生菌成为“养菌”的一种高效来源,为肠道健康保驾护航。如何正确服用益生菌?

1.温水冲泡

有的益生菌是可以干吃。如果不能干吃,需要冲泡的话,要注意水温。水温37℃-40℃为宜,不宜使用沸水冲泡,避免活性菌被高温杀灭。

如果想要加在奶粉里,可以先冲好奶粉,待奶温低于40℃后,再加入益生菌。

2.在饭后30分钟后服用

最好在饭后30分钟后服用益生菌。这是因为在饭后胃酸浓度降低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活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益生菌对胃酸很敏感,正常胃酸PH值为1.8左右,这样的环境不利于益生菌的存活。空腹时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益生菌生存。

餐后半小时左右,有饱腹感,胃酸的分泌也减少了,加之食物还在胃中,可以中和胃酸,这期间摄入益生菌是比较适合的。

3.服用抗生素后,应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益生菌可以治疗因抗生素引起的腹泻,但要注意在给孩子补充益菌时,不要与抗生素同时食用,一定要间隔2小时以上。

这是因为抗生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会将他们统统杀掉,那就无法保证益生菌的功效了。

4.冲好后立即服用

益生菌冲泡后要及时服用,避免降低益生菌的活性,影响服用效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kvbcmwBvvf6VcSZD2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