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映,还大有的赚呢

2023-04-12   电影情报处

原标题:经典重映,还大有的赚呢

作者 / 吕世明

两部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和《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通过艺联的重映目前取得了四千万左右的票房,如果对比“大船”之前和其他柯南剧场版,其成绩或许不尽理想,但如果考虑到目前档期情况,当下成绩反而是可以接受的。

2009年内地上映了修复版的《东邪西毒终极版》,或许这是内地院线改革后,相当多观众印象中第一次的重映,其实1994版的《东邪西毒》是在内地上映过,但由于年代实在太过久远,和很多观众其实并没看过,两部《东邪西毒》取得了相近的票房(两千六七百万左右)。

后续内地也不乏有经典影片重映,譬如声势浩大的《泰坦尼克号》(2012年)全新重映。同一年,灾难片《2012》也做了3D版的重映,似乎一时间重映电影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毕竟大船重映破10亿,《2012》重映破亿,这都是非常难得的成绩。

疫情三年总体的重映有得有失,也的确起到了对市场补充的作用,那么对于未来,经典影片的重映还是一门好生意嘛?

观众诉求简单、

需高效并响应及时

这次《泰坦尼克号》25周年纪念重映版的上映还是有一点波折的,由于该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是今年情人节上映,但内地可能考虑到4月3日刚好是影片在内地的25周年,因此将档期还是订在了4月3日。

但观众的需求似乎是永无止境并“贪得无厌”,除了会吐槽“为什么还要重映”,就是会谈及到“看看人家韩国重映《霸王别姬》,我们却只能重映《泰坦尼克号》”。

由此可见,从观众角度来看,很多影迷本质上并不反对重映,甚至北京&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些经典影片的重映都是一票难求,黄牛往往要加价100%-300%出票,那仍是供不应求。

大部分经典影片的版权归属是很复杂的,但观众(尤其是一部分热情的影迷)并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他们会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做对比。他们的诉求也是非常简单的,一旦发现一些经典影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有重映的情况出现,往往都会有较强烈的观影诉求。

想满足这一部分观众是比较困难的,毕竟让一部经典影片再次(或者首次)进入到内地的手续和过程是很复杂的,甚至一点不比全新引进一部新片容易,即便该片之前曾经进入到内地,还是要走一套繁琐的流程。

内地重映影片票房Top10(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其实在三年疫情期间,曾经传出很多影片有望重映,包括并不限于复联系列影片,以及像《天使爱美丽》《这个杀手不太冷》《黑客帝国三部曲》等等(这些影片有消息但未能上映)。

不过由于疫情本身的影响,大部分在此期间重映的影片票房都不算特别理想,除了《阿凡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星际穿越》这些神片之外,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计划内重映的影片错失大银幕,对此很多观众是非常不满的,一部分影片热度还是不错的,不过硬着头皮上或许收益并不理想。

观众从来不缺少对经典影片的热爱,但这种热爱在很多时候容易盲目,未必会真的转换为实际的购票行动。

片方需做好宣传、做好版本、

做好应对、做好变化

回到几年前,艺联刚刚成立的最初本来希望可以把一系列的中国经典影片搬上内地大银幕,毕竟有一些影片经过修复后也焕发了新生,不过作为开篇之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票房收益却非常不理想。

电影局印发《国产电影复映暂行规定》

事实上内地多年重映的影片取得成功并不算多,从2018年起电影局对复映影片做了全新的规定,不过这个规定目前对大部分重映影片不是完全适用的,当时出台此规定的用意是防止一部分影片后期恶意刷票房,并不是为了限制经典影片的重映。

但这次艺联对于“柯南剧场版”所采取的新发行方式还是值得肯定的,在保障了所辖影城的优先利益的前提下,还能保障后期非加盟影城能够得到一部分收益,这种模式对于能够盘活一部分重映影片的影响力还是很有效果的。

在前面的规定出台前,内地重映频次较高的影片大都是张国荣的作品,2009年重映的《东邪西毒:终极版》便是如此,不过哥哥在内地重映的几部影片票房表现其实都不够理想,或许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很多影片并没有太好的修复和翻新。

转机在2017年出现,《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在这一年经过修复&加长在内地重映,对于一部已经在电影频道播了不下百次的影片,在焕然一新后居然取得了1.84亿的票房成绩。

或许是其他片方看到了甜头,《一代宗师》3D版和《功夫》3D版也应运而生,不过这些做了技术革新的影片远不及“大话西游”有票房号召力,或许这些技术对于重映本身而言并不是最佳的演绎方式。

在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后,观众不仅仅对新影片的技术要求在一步步提高,如果重映影片没有质的飞跃,观众还是不会卖账的,例如这次《泰坦尼克号》的重映,艺联特地放开了非加盟影厅IMAX、杜比、中国巨幕和CINITY的特权,毕竟这些影厅的观影效果是远优于普通影厅,这对于一些既想重温经典,又对观影效果有苛求的影迷自然是首选。

不过此种方法并不完全适用所有的影片,像这次的“柯南剧场版”就几乎没有做任何形式的画面大幅度修复,好在于其延续了内地一贯以来的柯南国语配音阵容,而且这也是一部分柯南粉丝和配音爱好者回到影院观看此片的原因。

观众回到电影院看一部老片肯定有比新电影更艰难的选择,好在经典影片的口碑是不容怀疑并有一定的保障。不过没有足够强的理由和足够吸引大家的变化,是不容易吸引观众回来,事实也证明了之前内地对老片的修复和更新过渡依赖3D转制,这几乎已被证明是不可取的了,似乎现阶段很多重映影片已经察觉到此,先考虑好做好更适合内地观众的版本才是第一位。

吸引更多的高端影迷,

重映市场仍有需求

首先有一点要先阐述清楚,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想在最近两三年让一些经典国产影片回到大银幕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太可能的。近两年重映的国产片更多还是以红色经典为主,例如《开国大典》和《永不消逝的电波》。

但这两部影片实际的票房收益却都不算理想,做了彻底翻新并修复上色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票房只有300万出头,《开国大典》的重映票房甚至只有1.6万元,根本不足以支付修复的费用。

客观上来说,如果是一位资深观众或者高端影迷,他在电影院里看这样的影片其感受是很美妙的,甚至会让他体会到看新片所没有的感觉。这或许是重映影片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大行其道的原因,只不过国内高端影迷和资深观众还是少数,他们会在京沪电影节上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但放眼到全国,能否真的形成强有力的票房转换率,一直都是很多片方所疑虑的事情。

不同于其他更成熟的市场,内地电影市场经历了曾经的野蛮发展后,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观众断层现象,很多观众没有看过很多经典影片,同时又由于之前一些因素的限制和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一部分影片没有在大银幕上展现过,这也让很多经典影片能够再次有机会回到内地大银幕。

但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经典影片的版权价格过高,这对于一些有意引进&买断版权的内地片商不算特别友好,有时候还需要捆绑一些热度极低的影片,这也使得一部分重映片想回到内地大银幕有诸多的不便。

经过这几年的疫情,在很多进口片出现疲软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经典影片有它们翻红的机会,毕竟内地的特效厅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当年很多观众想看例如像《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碟中谍4》和《雨果》的特效厅版本是很困难的,所在城市的IMAX和巨幕厅数量少得可怜。

但现在阻碍和瓶颈不存在了,内地从2017年到2022年特效厅的数量已经翻了一倍,从4738块发展到8930块,与此同时票房的贡献率也达到了两成(此处数据来源于拓普数据),这也给予了未来更多经典影片回归的信心,毕竟这些超级影厅会赋予经典影片全新的生命力。

当然会有一部分影片即便在普通影院也有它本来的魅力,就如《天堂电影院》《放牛班的春天》和《美丽人生》一般,毕竟这些影片拥有胶片时代最独特的魅力。或许正如多年前有一位朋友对《雨果》的评价,“它告诉了我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的爱电影”,这可能是很多经典影片所能带给老观众和一部分新观众独特的魅力,而且这种魅力可能是很多现在新电影不能给予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