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培养孩子的敬老和爱好意识,你做好准备了吗?

2023-10-22     老张育儿

原标题:重阳节,培养孩子的敬老和爱好意识,你做好准备了吗?

又是一年九月九,又是一年重阳节。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传统的节日,是他们了解文化最好的方式。

可能到现在,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不知道:重阳节,到底是什么样的节日,更不知道重阳节的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都说文化需要传承,若是孩子们不了解文化传承,那再过几十年,这些文化就会被淹没在时间长河中。

所以说,趁着重阳节来临,希望父母认真的跟孩子普及,把关于重阳节的文化发扬光大。

重阳节,是个怎样的节日呢?

重阳节,最早起源于先秦,是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丰收,开设的祭祀活动。

到了汉代,人们越来越重视重阳节。传统习俗,也从最初的祭祖,增加了登高、插茱萸和赏菊、喝菊花茶等多种方式。

到了唐朝,重阳节愈发成为重大的节日。除了之前保留下来的习俗之外,又围绕着“爱老”和“敬老”的思想展开。

古人比较迷信,“九”是他们觉得比较吉利的数字,而重阳节又是双“九”,更是加倍吉利的意思,代表着健康和长寿。

抓住机会,向孩子输出传统文化

若是平时,父母向孩子讲述传统节日或文化,孩子们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甚至,还可能听不进去。

可是到了节日前后,再向孩子们讲述传统文化,效果完全不一样。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浓烈,而且能牢牢记住。

在网上搜集一些重阳节的相关视频,先陪着孩子一起观看,让他在视频中感受浓烈的重阳节氛围。

接下来,趁着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去附近登高,真正感受“站得高,看得远”;带着孩子赏菊,让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顺便,泡一些菊花茶,感受菊花的清新淡雅的味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趁着这个节日,让孩子养成爱好敬老的习惯。不管怎样,尊敬老人和爱护老人,都是中国流传千年的习俗,不能丢。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老敬老习惯呢?

对于父母来说,最难的应该就是培养孩子爱老、敬老的习惯了。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被老人带大,可能被老人宠坏了,他们非但不感谢老人,还会在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对着老人发脾气、谩骂。

若是再不加以制止的话,这些孩子肯定会被养“废”了。与其将来变成自私自利的人,不如趁机培养他们的感恩心理,让他们学会如何尊重老人,如何爱护老人。

1、尊重老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是父母在教育路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别人同等的尊重,才能在往后的人际往来中不被排挤。

当今社会,孩子们最缺乏的就是礼貌和尊重。尤其是对自己家里对长辈,很多孩子连“叫人”都不愿意,更何况是其他呢?

所以说,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尊重。老人给他们做饭、接送他们上下学,一定要学会说感谢。

2、陪伴老人

以前,总是听别人说“留守儿童”,如今又变成了“留守老人”。为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很多父母举家搬迁到城市,把老人留在家里。

这样的话,就导致爷爷奶奶和孙子之间的感情寡淡。太长时间不见,亲情变淡也在情理之中。

趁着重阳节带着孩子回趟老家,让他多陪伴陪伴家里的老人。相信,两三天的陪伴,都能让祖孙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

3、照顾老人

谁说,只能老人照顾孩子呢?在很多父母心中:孩子还小,就应该被老人或长辈照顾。

很想说一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理所当然。老人可以照顾孩子,那孩子同样可以照顾老人,因为照顾本来就是相互的。

就算是帮助老人端茶倒水,或者整理房间、捶背洗脚,都是照顾。这样简单的事情,相信孩子都可以完成吧?

4、帮助老人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如此。他们腿脚不太方便,困难的事情应该会更多。

平时要告诉小朋友: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帮助老人做一些事情,像公交车让座,或者搀扶老人过马路等等。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让孩子明白帮助老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帮助别人,他们也会很有成就感。

总而言之,重阳节是一个培养孩子敬老爱老意识的好时机。通过借助各种活动和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学习尊老敬老的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敬老爱老意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f5de869420b2d3569518ef2f6aa74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