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同源之怨

2019-08-27   鱼知吾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者可说是怨源流长,但却属同源。这个源就是古犹太教,怨则是因为流不同而生。从历史上看,犹太教约产生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基督教约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初;伊斯兰教最晚,约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

一、犹太教的形成和发展

犹太教是在公元前一千四百多年前,在反抗原始社会各部落多神崇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神教。崇拜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主宰雅威(YHWH,耶和华),宣称犹太人是雅威(YHWH,耶和华)的“特选子民"。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希伯来人原是闪族的一支。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公元前2000多年,从阿拉伯半岛南部迁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定居,和美索尔人共同创造了两河流域文化。公元前十八世纪,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趋于衰败时,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国王汉漠拉比强迫被征服民族信仰他的部落神“马尔都克”,不服从者受惩罚,或当奴隶。希伯来人不愿放弃他们的信仰,遂在亚伯兰的领导下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现今伊拉克南部)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现今巴勒斯坦)定居下来。

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向他显现,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从此以后,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叫亚伯拉罕(意为万灵之父),……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上帝同时给他的妻子改名为撒拉,预许她九十岁时得一个儿子以撒。此后,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并向人们宣传“万能的神主”,崇奉耶和华为唯一神。由于亚伯拉罕对上帝的绝对忠诚与顺从,上帝便特别赐福给他。后来以撒又有了以扫和雅各(亦名以色列)两个儿子,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开创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个支派。以色列人因亚伯拉罕而得福,成为上帝的选民。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被尊为以色列民族的三大圣祖。

约公元前1720年,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公元前14世纪,一个杰出的犹太人应运而生、他就是摩西。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统治者的奴役,决心离开埃及,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迦南,重新开始自由的生活。约公元前1290年,摩西率领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脱了法老军队的追击,出埃及,越红海,到达西乃旷野,给以色列人带来了新生,揭开了犹太历史的新篇章。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并没有直接去往“应许之地”迦南,而是在西乃半岛辗转逗留了40年。 在这期间,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摩西在西乃山接受上帝赐予的法律(约书)。据说,上帝曾先后两次将摩西召到西乃山顶,让他每次在山上住留40天,然后赐给他两块刻有十诫的石版(法版)。摩西下山后按照上帝的吩咐,制造约柜,置石版于其中,将其供奉在按照上帝的旨意建造的圣殿里。从此以后,以色列人心目中的上帝就和他们同在,指引着他们在旷野度过了40年的艰苦岁月,然后又佑助他们打败了当时在迦南地的七个部族,使他们进入“流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建立了以色列王国。作为犹太教基础的法律是经过摩西确立起来的,摩西是犹太教的实际创始人,也是以色列人公认的伟大领袖和民族英雄。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接受上帝启示的法律,同时也是他们和上帝之间的契约关系的重新确认。契约一经确认,以色列人作为上帝选民的特殊地位亦随之确定。从此,以色列人成为上帝的特选子民,和上帝保持一种特别的关系,这种选民意识连同上帝启示的法律就成了维系犹太民族的独特的强有力的纽带。

如果说亚伯拉罕的一神崇拜为犹太教奠定了基础,那么,500年后摩西在西乃山领受上帝赐予的法律,并确认以色列人和上帝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契约关系,则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形成。从此,以色列人有了成文的法律。这是一个系统的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的指南。

二、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公元一世纪初期,原属犹太教的一个分支派系,逐渐从犹太教中分离出去,形成基督教。耶稣是始传者,是上帝派来拯救受苦受难民众的弥赛亚Messiah,即救世主。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统治者取代希腊人成为地中海和近东的征服者,犹太民族便成了罗马帝国的臣民。但不屈服的犹太人对罗马统治者进行了长期的反抗斗争,公元一世纪,由于贫苦的犹太人多次反罗马统治者的失败,获得解放的希望破灭了,于是便在宗教方面寻找出路。就在这时,在巴勒斯坦加利利地区的犹太教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教派,叫做“拿撒勒派”,这个教派不主张参加社会上的现实斗争,而是坐等救世主的降临。他们相信‘末日’和天国,在受苦群众中宣扬‘救世主’即将来临,从而吸引了很多受苦受难的下层人民加入。人们通常把这个新形成的独立教派,看作是早期的基督教。

基督教是随着耶稣的传道而兴起和传播开来的,从这个角度讲,耶稣是基督教的先知和创始人。据传,耶稣是圣女玛丽亚因受上帝圣灵感而孕,出生于伯利恒。年青时曾跟随世上的父亲约翰做木匠。按照《圣经. 新约》的说法,30岁左右,在约旦河接受表兄施浸者约翰的水浸礼后,开始在故乡加利利一带开展传道工作,并在信徒当中亲自拣选了12人成为十二使徒他自称是上帝耶和华的化身又是耶和华的独生子,是《圣经. 旧约》中的弥赛亚(救世主),来到人间就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基督教认为,犹太人违背了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耶和华派他的儿子耶稣不仅与以色列人而是与全体人类订立“新约”。耶稣四处传道,主要以浅白的比喻宣扬天国的福音,并到处医病和驱鬼,不断劝导犹太教领袖的伪善有违《圣经. 旧约》中诫命的精神,是神所不乐见的。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但他宣称自己是上帝耶和华的儿子,则是多数犹太人一时不能接受的,尤其引起当时犹太教上层当权司祭的憎恨,后者常常向罗马当局控告耶稣及其门徒。在仇视耶稣的犹太宗教的压力下,公元30年代初,罗马帝国犹太行省执政官本丢·彼拉多判处了耶稣死刑。《圣经. 新约》中记载,耶稣死后被安葬于附近的一个墓室,并于三天后复活。尔后他回到加利利与众门徒见面,并于40日后升天。《圣经. 新约》中记载,自从耶稣从死里复活后,多次在门徒面前显现,让门徒坚定信心传讲他曾经传讲的信息,使得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许多富人加入了基督教,并逐渐夺取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教会开始奉行温和路线。罗马统治者看到基督教已经失去反抗性,再也不会对其统治造成威胁,于是也改变了对基督教的态度,逐步由迫害转变为扶植和利用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颁布米兰诏书(Edictum Mediolanensium),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宣布它为国教,同时下令禁止异教信爷。

从早期基督教的发展可以看出,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土壤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已经脱离了犹太教,形成一种新教派,但从总体上说还是继承了犹太教的核心一神信仰,以及全盘接受了犹太人的经典《圣经》和救世思想。

三、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

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各氏族部落各据一方,彼此之间经常为争夺牧场、水源、土地而发生战争,血亲复仇盛行。各部落原有的多神信仰和道德观念越来越不合时宜。在当时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一神观念影响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由多神信仰向真正的一神信仰升华,决心屏弃偶像崇拜,摆脱蒙昧时期的各种陋习,主张恢复和遵循易卜拉欣(犹太教和基督教称亚伯拉罕)的正教,只信仰独一无二的安拉,史称哈尼夫派或哈尼夫运动。“哈尼夫”(Hanif),阿拉伯语,原意为“正统的”、“正确的”。他们承认独一神,反对偶像崇拜,相信天命、复活、惩罚和报应,注重个人隐居修炼,过着禁欲的生活。哈尼夫思想成为伊斯兰教思想的先驱。

穆罕默德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领导了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复兴了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生于麦加城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和伯父抚养,早年失学替人放牧,12岁时跟随伯父及商队,曾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地中海东岸一带经商,并广泛接触和目睹了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地区的社会状况,了解到半岛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的情况,为他后来的传教活动提供了大量社会知识和宗教素材。25岁时他同雇主麦加富孀赫蒂彻结婚,婚后生活富裕安定,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后他受哈尼夫派思想的影响,经常隐居潜修,思索和探求阿拉伯民族摆脱困境的出路。

相传,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的一天,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潜修冥想时,安拉派天使吉卜利勒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真主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起初在麦加是秘密传教,一些至亲密友成为最早的信奉者。612年,穆罕默德转为公开向麦加一般群众传教。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诫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们信奉独一无二的安拉;谴责多神信仰给阿拉伯人带来的愚昧和社会道德的堕落,宣讲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观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归顺安拉,将在末日审判时遭到惩罚,堕入火狱,归顺安拉者将在后世得到奖赏,进入天园。他还提出了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为兄弟,应联合起来,消除血亲复仇,并提出禁止高利贷盘剥,行善施舍赈济贫弱孤寡和善待、释放奴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的主张,受到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许多人纷纷归信伊斯兰教。由于穆罕默德所传教义从根本上动摇了部落传统多神信仰的地位,触犯了麦加古莱什贵族和富商掌管克尔白的宗教特权和经济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迫害,使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在麦加难以立足。

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同麦加穆斯林迁徙麦地那,标志着伊斯兰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进行了政治、经济、宗教等一系列改革。穆罕默德首先以伊斯兰教作为统一和团结的思想旗帜,号召穆斯林“顺从安拉和使者”,并派出门下弟子到麦地那各阿拉伯部落传教,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很快归信了伊斯兰教。在实现了麦地那的统一后,以伊斯兰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缘关系,建立了以“乌玛”(意为“民族”、“国家”)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成为麦地那宗教、政治、军事和司法的最高领袖。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号召下,将迁士和辅士团结在乌玛的周围。穆罕默德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完成了伊斯兰教义体系及各项制度的创建。他完整地确立了以信奉独一安拉为核心的五大信仰纲领;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天命功课——念诵清真言(即作证言)、力行拜功(即做礼拜祈祷)、封斋、完纳天课、以及其他仪则;制定了包括宗教教规、民事、刑事、商事、军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确定了以止恶扬善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准则。

为巩固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组织了穆斯林武装。在“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号召下,于公元624~627年间,他领导穆斯林武装同麦加贵族进行了著名的白德尔之战、吾侯德之战和壕沟之战等三大战役。公元628年,穆罕默德以朝觐为由,率军至麦加近郊,麦加贵族被迫妥协,同穆罕默德签订《侯代比亚和约》,决定双方休战10年。公元630年,由于麦加人违约,穆罕默德率领十万多人的穆斯林大军,进逼麦加城下,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被迫请降,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地位,麦加全城居民宣布归信伊斯兰教。进入麦加后,穆罕默德下令捣毁克尔白殿内全部偶像,只保留黑色陨石,并改克尔白殿为清真寺,宣布克尔白为禁地。从此,麦加克尔白成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朝觐的中心。

公元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基本上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公元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一次经过改革的朝觐,史称“辞别朝觐”。穆罕默德亲自确立了朝觐的一系列仪典,成为以后穆斯林朝觐所遵循的范例。他发表了辞朝演说(又称辞朝宣言),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宣布伊斯兰教创传的胜利,“我已选择伊斯兰作你们的宗教”,强调穆斯林之间团结和统一的重要性。

公元632年6月6日(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伊斯兰教已形成在半岛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成为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支柱,揭开了阿拉伯历史新篇章。

四、三教的异同

综上可见,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同源于古犹太教,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和崇拜一个主宰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始祖都是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易卜拉欣)。三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造物主(上帝)的名字不同:犹太教称雅威(YHWH,平时犹太人用“adonai 主人”这个单词的发音来诵读YHVH,而不读耶和华),基督教称耶和华,伊斯兰教称安拉。

二是先知的名字和创始人不同:一般情况下,伊斯兰教的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撒等先知,在《圣经. 旧约》中称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基督教则增加了耶稣。犹太教的创始人是先知摩西;基督教是先知耶稣;伊斯兰教的则是封印先知穆罕默德。

三是经典和教义不同:犹太教只承认《圣经》中的旧约部分,即希伯来圣经或叫希伯来手稿。犹太教不接受圣子论以及三位一体,他们并不认为耶稣基督是他们的弥赛亚(救世主),并继续等待弥赛亚的来临。他们认为穆罕默德自称是先知就是伪先知,还认为《古兰经》是人造的伪经。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新约》,拉丁文。认为犹太人违背了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约(即旧约),所以派他的儿子耶稣作为弥赛亚(救世主)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不仅和以色列人而和全体人类订立“新约”。大部分基督教徒信仰“三位一体”,即“圣父(上帝本体)”、“圣子(耶稣基督)”、“圣灵(人们信仰后住在人心中的上帝的一部分)”是神的三种状态,其本质就是上帝。他们认为穆罕默德自称是先知就是伪先知,还认为《古兰经》是人造的伪经。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阿拉伯文。伊斯兰教不相信上帝会有儿子,认为基督教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是背弃一神教,是一种变相的多神教。他们认为安拉每隔一段时间选出一位先知,赐予一部经卷,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王、尔撒(耶稣)都是先知,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出的最后一位先知,所谓“封印至圣”。耶稣被上帝派到世上来,只是为穆罕默德作准备的。信仰上,伊斯兰教相信安拉(上帝)给人类的启示,一共有100多部,现在已经大部分失传、失散、失真,剩下的只有4部:第一部叫做Torah,即旧约中的律法书;第二部叫做Zabur,即旧约中的诗篇;第三部叫做Injil,即新约中的福音;第四部叫做Koran,即《古兰经》。旧约和新约《圣经》都是安拉赐予的经卷,但因为被人们篡改面目全非所以不再遵从,后赐的经卷对以前的经卷进行修正和补充,《古兰经》是安拉发出的最后一部最完善的经卷,是众经中最权威的。其次伊斯兰不承认赎罪之说。伊斯兰教的观点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道的复兴者,他只是接受真主的启示而传播伊斯兰教。

也许正是由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教同源,才有了正异之争、伐异之战。真是:同室多操戈,中外无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