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简单谈一下写作这回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果你听一些行业非常资深的专家教授的讲座或发言,往往会发现苦涩难懂,听不下去。而那些看起来“没那么资深”的自媒体文章,你看完后,却恍然大悟,给你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是哪些专家不够专业吗,显然不是。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表达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的学问,“拥有专业知识”并不意味着能“专业的表达”给受众。
在这方面,我也走过很多弯路。我记得在之前一家公司,由于老板是非互联网行业出身的,我引以为豪的专业MRD、提案建议、工作报告,他似乎听的似懂非懂。而运营负责人,总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或一个形象的比喻,让老板一下子就明明白白。
我后面在做公众号和自媒体之后,看了一些关于写作、营销、文案的书籍,剖析了不少现象级文章,才意识到在商业、互联网、产品营销领域那些看起来“够专业”、“有启发感”的文章,也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大量刻意练习的。
下面是我对专业文章的写作的一些感悟和总结。
1、清晰的阅读者视角
有专业知识的人,很容易陷入一个“知识的陷阱”的圈套。就是在表达或写作时,把“自己以为知道的”自动默认为“别人也知道的”。所以,在表达时,会把自己大脑中的大量知识、概念、术语,未经过任何加工,就一股脑的倾倒出来。
但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既然你是“专家”很专业,那么就意味着“受众”不够专业。“专家”和“受众”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思维结构可能截然不同,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鸿沟。
所以,这就要求写作者站在受众——阅读者的角度来思考和表达。
写作或表达要站在阅读者的视角思考和表达,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很简单,道理非常浅显,以至于人人都懂。
但要做到却非常困难。因为它是反人性的,本来你可以随心所欲表达的东西,不能表达了。你需要把当前的“自我”给抹杀掉,用“他我”的同理心来重新构思、求证,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心理过程。
但是,奇妙的是,如果你能成功的抹杀掉你之前固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带着无数阅读者的同理心去探索、发现、解构知识的时候,你会有和之前完全不同的体验和发现。
2、大量鲜活的例子
这是混沌大学李善友的授课的一个PPT,你能看的懂吗?
我就此专门在知乎上批驳过他的课程,故弄玄虚,误人子弟,把简单易懂的事情,讲的非常抽象,晦涩,难懂。
因为世界上所有顶级的商业原理、咨询报告、观点、文章都是用鲜活、具体、可信的案例来支撑的。
有时甚至是案例或例子本身决定了观点的独特性,也奠定了你文章的价值,所以李笑来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好的例子是需要攒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3.启发感的章节结构
同样受思维认知的影响,我们似乎形成了一个习惯,脱口而出就告诉别人答案。
而好的文章会像一部电影一样,通过背景,引发冲突,吸引人不停的读下去。
常用的策略或办法是提出问题、制造知识缺口、通过现象对比。
对专业类文章,提问是最好的思维利器,例如本篇文章的主题为“如何写出有专业感的文章?”,可能会引发你的好奇心,“咦,专业感的文章有什么写作技巧?”,但我的主题为“论专业感文章的写作”,你就不一定有兴趣看了。
制造知识缺口,通过透露一部分主题,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会怎么样?本文的标题还可以这样写,“写出专业感的文章必读5大原则 第一清晰的阅读者视角...”
现象对比能制造强烈的反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去年朋友圈爆火的一篇文章《女版马云:从月薪500元到身价400亿,她留下2条职场潜规则!》,这个标题起的就非常成功,读者看到月薪500元到身价400亿,马上会激发兴趣,这是什么人?这么牛叉?
4.专业、自信、有力的词汇
好的有专业感的文章,会用专业、自信、有力的词汇来概括一些现象,或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坚定、清晰、有力的表述。
以如何来写文案为例,我们分别来看下2种写法的差异。
普通写法
借助于图像
手机拍照很厉害:可以拍月亮的手机
确定使用场景
智能路由器够智能:可以在家里下片的路由器
给出指引
希望读者点赞:在文章末尾明确指出,请帮忙点赞
告知好处
征婚人告知结婚的好处:独生女,1989年出生,杭州本地人,年薪20万,名下有10套房产。
列出详细参数
华为手机列出详细参数宣传手机卖点:潜望式镜头、RYYB CMOS、1/7底片...
李叫兽式专业、自信、有力的写法
借助于图像 ——塑造视觉感
手机拍照很厉害:可以拍月亮的手机
确定使用场景——定位合适的使用场景
智能路由器够智能:可以在家里下片的路由器
给出指引——提供导火索
希望读者点赞:在文章末尾明确指出,请帮忙点赞
告知好处——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
征婚人告知结婚的好处:独生女,1989年出生,杭州本地人,年薪20万,名下有10套房产。
列出详细参数——分解产品属性
华为手机列出详细参数宣传手机卖点:潜望式镜头、RYYB CMOS、1/7底片...
可以看出,同样一个概念,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给人的感觉差异非常之大,所以有专业感的文章,需要给读者发出清晰、有力、专业的建议和指令。
作者:陈文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根据CC0协议授权转发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运营的小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