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财经风象
梁云风/文
最近有个新闻让写作者们格外关注。
7月14日,一00后网文作者发视频称自己仅写了200多章的小说,盗版网站居然更新了1369章,他怀疑盗版网站挣得比自己还多。
视频下面,网友炸了锅。有网友支招,既然盗版网站这么猖獗,不如他照搬盗版网站的更新得了,这样既省事省心,还能反刺盗版网站。
更多的网友则讨论,这些超越原作者的更新,是不是AI干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相信,质疑AI现在很难写出人类的情绪变化,很难将细腻的情愫、烧脑的转折等需要创造性思维才能有的内容写出来。
然而,虽然很多人对所谓的创造性思维迷之自信,但AI确实已经能做到了——至少在人类的训练之下,已经能够逐步做到了。
为了验证我的结论,我用百度的AI进行了试验。
另外提一点,据报道,目前openAI的ChatGPT已经进化到了4.5版本,国内各个大模型与ChatGPT还有几代的代差。鉴于国内用户还无法直接访问OpenAI服务器,我此次的试验以国内的百度AI文心一言为目标。
我向百度AI文心一言提要求:“请以《偶遇》为题,写一个学生毕业后20年,回家的时候偶遇初恋的故事。字数500字。”
我把文心一言创作的故事复制下来,请大家品鉴:
《偶遇》
阳光柔和地洒在街道上,一阵微风吹过,带着淡淡的花香和岁月的回忆。已经是午后,林梓涵漫步在熟悉又陌生的街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他已经离开这个小镇20年了,现在回来,是为了什么呢?
走着走着,林梓涵的步伐慢了下来,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他的初恋,赵晓梦。他的心跳忍不住加速,但同时又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他们已经20年没见了,他不知道她是否还能认出他。
赵晓梦留着长发,脸上带着淡然的微笑,她看起来更加成熟了,那种从容的气质让林梓涵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他忍不住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那些青涩而又充满梦想的日子。
“赵晓梦。”林梓涵忍不住叫出了声。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赵晓梦瞬间抬头,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惊讶的光芒。
“林梓涵?”赵晓梦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是的,是我。”林梓涵微笑着回答。他看着赵晓梦,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林梓涵打破了沉默,“你看起来很好。”
“你也是。”赵晓梦笑了笑,“你回来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回来看看这个小镇,看看你。”林梓涵诚实地回答。
赵晓梦微微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说,“谢谢你。”
他们聊起了彼此的生活,谈及那些过去的时光。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他们仿佛回到了过去,仿佛那些年轻的日子又重新回来了一样。虽然他们无法回到过去,但这次偶遇让他们知道,他们都在彼此的心里,那份初恋的情感也并未因时间而消退。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有了各自的道路,但那份美好的回忆,那份最初的心动,始终是他们心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他们在分别前约定,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他们都会珍视这份偶遇的回忆,让这份初恋的情感永远熠熠生辉。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回忆,也是他们的过去和未来。
这个故事你当然不能说写得很好,可虽然没有转折、悬念,但该有的故事情节、心理、外貌描写都有。总而言之,这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写作的水平上看,基本上达到了普通高中生水平。
而且分析AI写作能力这个事,你还得这么看:首先,你给AI提的要求越具体详细,越有条理,他写出来的文章就越能达到你的期望;其次,你给他投喂的素材越多,越接近你想要表达的,文章写出来也会越符合你的期望。
也就是说,AI其实是一个训练的过程,他具有极大的成长性,只要你的要求够具体,够详细,他的“智商”就能逐步成长,最后达到专家的水平。
于是,我继续给文心一言提要求:“请继续完善上面《偶遇》这个故事,具体讲述一下二人见面时候的激动心情,回忆两人初恋的故事。”
文心一言给我加了以下的内容:
林梓涵和赵晓梦在街头相认后,彼此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们找了一家咖啡店坐下来,慢慢地回忆起那些青涩的岁月。
林梓涵看着赵晓梦,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离开这个小镇已经20年了,这20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这里的一切,尤其是赵晓梦。他一直都忘不了那个青涩的初恋,忘不了赵晓梦那清纯可人的笑容。
“你知道吗,我一直都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林梓涵说道。
“我也是。”赵晓梦微微一笑,“那些日子,就像昨天一样。”
是的,那时的他们,还是青涩的少年少女。林梓涵是班上的学霸,而赵晓梦则是班上的文艺委员,他们的缘分从那一刻开始。在校园的操场上,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他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那些甜蜜的回忆,如今依然历历在目。
他们互相分享着这些年来的经历,林梓涵告诉赵晓梦,他在外面闯荡了多年,成为了一名职业白领。而赵晓梦则告诉他,她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一直在小镇上教书育人。听到这个消息,林梓涵不禁感叹,原来他们的生活都在这个小镇上留下了痕迹。
他们还聊起了许多过去的朋友,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日子让他们倍感珍惜。在回忆中,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纪,再次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心动。
这次偶遇,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时间并不能冲淡一切。虽然他们已经走过了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那份初恋的情感依然存在于他们的内心深处。这份情感,不仅仅是他们对过去的怀念,更是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在分别之前,他们约定要常常联系,要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也要一起分享未来的生活点滴。这份偶遇的回忆,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永远闪耀在他们的心中。
时间飞逝,林梓涵和赵晓梦的偶遇仿佛是一场梦。然而,当他们再次踏上各自的人生道路时,他们明白,这次偶遇是命运的安排,是他们青春的延续。他们将这份回忆珍藏在心底,让它成为自己前行的动力,不断追寻着更美好的未来。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风雨和变故。然而,当我们回首过去时,会发现那些美好的回忆始终伴随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林梓涵和赵晓梦的偶遇,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他们的初恋情感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永远熠熠生辉。
除此之外,我在实际的实验中还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对故事进一步的完善,最后将所有的文字进行整合后发现,此前我们一直以为,一些创造性的岗位可能不会被AI代替,但实际情况可能远比我们想得严重,目前市场上很火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炸性发展已经说明了一切。
从全球范围来看,AI的爆炸性发展已经远超我们的想象。
据媒体报道,ChatGPT去年12月的访问量大概在2.66亿人次左右,今年1月的访问量就超过了6.7亿人次,到4月,访问量就超过了17.6亿人次,5月超过18亿人次。而这,还是因为ChatGPT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没法直接应用的情况下的数据。
金融投资报评论认为,市场对于ChatGPT流量的误解,还在于只是把ChatGPT当作一个聊天机器人。但实际上,ChatGPT已经“横切”进入了互联网,AI+应用场景的发展模式将给未来人工智能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大量的文字素材可以让AI写小说、写散文,还可以写烧脑的诗歌;有了图片你可以合成视频或者动画,加入语言素材后还可以做电影,为什么今年上半年影视股也大涨,逻辑就在这里,未来的影视行业可能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是现在还是有些难点待突破而已,如果成套的AI工具出来了,改变一个行业很轻松。
总体上来看,在大模型的环境下,AI的迭代将是飞快的,特别是在一些垂直领域有巨大的数据的企业,将很快出现垂直应用领域高智商的AI应用。
我举个例子,客服机器人一直是很多人在咨询、投诉时的噩梦,但最近容联云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发布面向企业应用的垂直行业多层次大语言模型“赤兔大模型”,赤兔大模型通过多种场景的人机交互应用学习,自动生成业务话术及流程方案、问答知识库,有望改变目前客服机器人糟糕的咨询体验。
AI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吸引力包括华为、BAT、通讯三强等在各个互联网细分领域的原有霸主,以及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在内的机构积极布局。
归根到底,AI的训练取决于三个因素,即GPU算力服务器硬件、数据库容量以及资本投入差异。
GPU算力服务器硬件与资本投入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什么业界的共识一直是国内能追赶ChatGPT的大概率只有华为、BAT这样的科技互联网企业,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很难负担得起如此大的费用。
而数据库的大小则直接制约了在AI训练时候的深度与宽度,百度在搜索领域、阿里在电商领域、腾讯在社交领域的数据都将是他们各自在打造AI大模型时候的底气。
更令人细级恐的事可能还在后面,那就是当AI能够自己主动抓取数据进行训练的时候,可能当前的数据孤岛将无法制约AI的爆炸式增长,也就是说,百度的AI在进行自我训练的时候,已经能够横向抓取阿里、腾讯的数据库时,那将会是AI发展的另一个层面。
马化腾撰文指出,微软科学家最近在论文《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中指出,GPT4 已具备人类大脑的逻辑活动迹象。虽然科技界对此看法不一,但如果有人真的造出了一台像人脑一样工作、甚至更为聪明的机器,世界将会怎样,人类将往何处去?
我们其实可以大胆地预测,在初期驯服AI的时候,AI的“智商”取决于一些面上的制约因素,我们投喂什么,他会产出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AI会消灭一些旧的职业,当然也会催生出新的职业,因为AI的重要性还是取得于人,你的眼界、格局、审美水平等都会影响训练结果。比如你如果审美水平不高,那你依然也无法训练出精品,那么能驯化这些AI的人或者说操纵AI工具的人就变得更重要了。
但当AI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也会有类似于人类发展的从自我、本我向超我的进阶,AI从服务于人类到与人类共情、理解人类,再到超越人类,也许只要5年10年,也许需要更久的30年50年,一定会到来。
这可能也会是人类推动AI发展的新挑战,我们有生之年,会眼睁睁地看着AI攻陷一个又一个行业领域,那些自以为门槛比较高,不容易替代的行业相继被人工智能突破——律师、作家、程序员等,人类可能仅能保留金字塔顶端的力量,AI写的小说可能会比大部分作家更精彩,人类甚至会沉浸于AI创作的小说、游戏中,这在《三体》中早有预言。
在亨利·基辛格与前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麻省理工学院苏世民计算机学院院长丹尼尔·胡滕洛克尔共著的《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一书中,基辛格提出“人工智能由人类创造,故也应由人类监管。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它自己的笛卡尔和康德,来解释我们创造了什么及其对人类有何意义”。
但将来到底是人类驯化AI还是被AI驯服,其实需要我们尽巨大的努力。比如现在短视频平台充斥着由AI制作的视频,资讯平台充斥着由AI写作的信息,通过算法的“沉迷系统”进行推荐,你喜欢什么,就天天给你推送什么,这也是AI驯服人类的途径。
人类将不得不加快自我进化的脚步,否则将沦为科幻电影中为AI提供养料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