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被刺死,凶手会不会没事?日本历史上曾经有这样的先例

2022-07-09     张生全精彩历史

原标题:安倍晋三被刺死,凶手会不会没事?日本历史上曾经有这样的先例

刺杀安倍晋三的凶手山上彻也会没事?这可不是天方夜谭,是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被刺杀身亡,这是7月8日发生的事情。人们在震惊之余,也对凶手十分好奇。甚至有人认为,凶手不会受到严惩,因为这在历史上是有史可查的。

按道理,日本也是一个法治健全的国家,所谓“杀人偿命”,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还是刺杀一个国家的重要人物。但是,却有人认为,这个凶手不会受到严惩。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其实,在日本历史上,刺杀首相,没有伏法的凶手还真有。比如刺杀日本第十九任首相原敬的凶手中冈艮一。他在被抓后,本来“但求一死”,可是没想到,最终他只是被判处无期徒刑。不久后,他还被特赦。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敬

咱们先来聊聊日本前首相原敬,看看他究竟做了什么,竟然会让法院对刺杀他的凶手网开一面。

1918年9月,62岁的原敬在担任日本首相后,组建了日本第一个真正的政党内阁。

原敬是个传奇人物。在他之前,日本首相多出自强藩贵族,比如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等人,无不有着极为深厚的背景,且拥有军政界的支持,而出身低微的原敬则因为平民身份,成为了明治时期以来第一个“平民首相”。

1856年,原敬出生于盛冈城外本宫村一个上等藩士(侍奉名藩的武士)家庭,自他的祖父起,就是南部藩的家臣,父亲也子承父业,为南部藩效力。

原敬年幼时,家境虽说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殷实,可惜父亲早逝,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当时,作为幕府势力的南部藩,为了对抗新政府,联合东北各藩与其发生了战争。战败后,各藩必须向新政府上贡谢罪。南部藩为了筹措上贡的款项,下令藩士也需要承担一部分钱款。

原敬的父亲虽然去世,但母亲并没有因此向藩主求情,反而毫无保留地变卖了家产,上缴了藩主要求缴纳的钱款。这样一来,原敬和母亲的生活就陷入了贫困的境地。这艰苦的生活反而锻炼了原敬,让他养成了坚毅、自强、不服输的性格。

由于家境贫寒,原敬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他在12岁的时候,才在藩校修文所学习了3年。16岁的时候,他又得到了到东京的一所义塾里学习英语的机会。

此后,因生活所迫,他给人当过书童,还给一位法国来的天主教神父做过仆人。不过,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都没有放弃学习。他还在那一时期,学会了英语和法语。

1876年,21岁的原敬考进了司法部法律学校。在他入读该校后,由于为同学仗义执言,使校长难堪,因此被学校开除。

此后,原敬谋得了一份记者的工作。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的他,在那一时期,发表了大量关于时政见解的文章。他的见解得到了不少人的称赞,而他也因此成为了颇有名气的记者。

1884年,韩国汉城发生“甲申事变”。原敬作为《大东日报》特派员,跟随外交大臣井上馨前往韩国谈判。也就在那一次,原敬获得了井上馨的赏识。随后他被井上馨任命为外务省秘书,而这也成为了他仕途的起点。

年轻时期的原敬

中法战争爆发后,原敬先后被派往中国和法国从事外交事务。在国外担任外交官的7年里,原敬不仅把法语和英语说得更为纯正,还广泛地接触了欧洲国际政治和文化。

那时,原敬最为钦佩的,是他的上级陆奥宗光。陆奥宗光出身名藩,曾担任过农商大臣。不管内政还是外交,他都处理得游刃有余且十分高明。这让原敬在赞叹之余,也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经验。陆奥宗光很欣赏原敬对国际社会及国内情况的政治见解,同时对他的工作能力也非常认可。所以在陆奥宗光的提拔下,原敬先后担任了外务省局长和副大臣等职务。

在国外工作多年,原敬对国外的政党政治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他萌生了帮助日本建立政党政治的想法。随后他于1987年辞掉了外交职务,回到了日本。

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后,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传统的门阀制度已经被打破,日本各阶层为了自身利益及表达意愿,纷纷成立了政治社团,这也是日本政党的雏形。先后出现了“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后改为“进步党”)。这两个党派在大隈重信担任首相时,曾合并为“宪政党”,甚至还组成了日本最早的政党内阁。不过由于两个党派为官位相争,政党内阁仅维持了4个月就夭折了。

在“宪政党”内斗的时候,原敬已经在《每日新闻》报社担任社长职务。他用报纸作为利器,对“宪政党”内阁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攻击。同时,他还对日本时局做了辛辣的点评。《每日新闻》因为有了他这位敢于发声的新闻人,报纸的销量很快就增加了两倍之多,他也因此受到了伊藤博文的青睐。

1900年,伊藤博文组建立宪政友会,邀请原敬入党并担任了政友会的重要干部。在原敬的规范下,立宪政友会成为一支以官僚政客为基制的政党。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夕,原敬并不主张与俄国发动战争。他认为国内的反俄情绪,应该加以控制。他的主张,在立宪政友会内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1918年,出身平民的原敬担任了日本首相职务。

作为一个政党代表,既没有显赫的出身,又没有军政界的支持,原敬居然成为了首相,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那么,原敬为何能成为首相呢?

这和当时日本国内的时局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首相寺内正毅由于受到了国民的严厉批判,只得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了首相职务,并推荐民望颇高的原敬出任首相。

虽然军政界大佬山县有朋反对,但原敬积极与山县有朋交换意见,从而让山县有朋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最终选择支持他。

山县有朋

原敬担任首相时期,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不像历任首相那样,张口就是“本大臣”,而是谦逊地自称“私”,也就是“我”的意思。他之所以在称呼上十分谨慎,是因为他一直力图向国民表示,他和大家都是一样的,有着平等的身份。

原敬在政治上是个很有魄力的人。他上台后,立刻就教育、交通运输、产业和贸易及国防等问题,制定了四项国策。这些积极的政策,让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内政上取得成绩的同时,原敬在外交上还确立了“日美协调,中日友好”的路线。他不赞同日本通过军事武力实现对中国的控制,他认为日本在保持满蒙的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应该通过经济贸易来加强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力。

甚至在巴黎和会上,日本逼迫欧美国家承认其在山东半岛的特权,引发中日交恶后,原敬为了缓和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准备把山东半岛归还给中国。

至于和美国的外交关系,由于原敬很早就看出,美国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所以他一直主张不要和美国为敌。比如在出兵西伯利亚的问题上,为了不让美国认为日本有侵略的野心,他在担任首相后,立刻决定从西伯利亚撤军,将原本驻守在西伯利亚的7万余兵力削减到2万余人。

原敬通过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让日本在短短的两年内就步入了正轨。而原敬本人又非常廉洁,因此他在民间和党内的威望很高。

然而原敬也有他的缺点,比如他所在的立宪政友会在成为执政党后,屡屡被爆出贪污腐败的丑闻,这也给了反对党很多攻击立宪政友会的机会。面对反对党的攻击,原敬总是极力为党员辩护。立宪政友会的成员则不断揭露反对党的经济来源问题,因此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民众对政党政治的不信任感,也越来越强烈。

原敬被杀处

1921年11月4日晚7点,原敬在东京车站前,被右翼分子中冈艮一刺杀。

原敬被杀在当时引起了国际关注。但让人惊奇的是,法院对这样一起重大的政治案件,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调查。在判处中冈艮一无期徒刑后就草草结案。

法院的举动,让外界疑窦丛生。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社会对政界的贪污腐败及对原敬的包庇行径不满的报复。

不过也有政坛高层人物认为,这和皇太子裕仁亲王娶妻的事情有关。

据说皇室在给太子妃体检时,发现太子妃家族有色盲遗传史。军政大佬山县有朋立刻以“太子妃会把色盲症遗传给皇室成员”为由,强烈要求裕仁亲王解除婚约。

山县有朋这一举动,有着很浓的政治意味。因为太子妃是萨摩藩血统,而山县有朋是长州藩出身,所以裕仁亲王一旦与太子妃成婚,势必会削弱长州藩的势力,因此山县有朋才积极要求裕仁亲王解除婚约。

山县有朋再怎么有权势,毕竟是大臣。皇室对他的横加干涉很是不悦,裕仁亲王甚至亲自发出声明表示绝不退婚。

这件事后,山县有朋的影响力一落千丈,不久后就因病去世。支持山县有朋的右翼势力认为,原敬保持中立,没有站到山县有朋一边,是造成山县有朋间接死亡的原因。再加上原敬不赞成军国主义,在外交上,原敬也表现得“非常软弱”,所以右翼分子对他愈发不满。

其实在刺杀事件发生前,右翼想要暗杀原敬的传闻就已经传播开来。不过原敬表现得满不在乎,他甚至在日记里提到关于会被暗杀的事时,还轻描淡写地说:“暗杀就暗杀吧。”

原敬被刺杀后,尽管谜团重重,引得外界议论纷纷,但中冈艮一毕竟被判处了无期徒刑,慢慢的人们也就淡忘了这件事。

1934年,中冈艮一获得了特赦,并被派往中国东北,成为了一名关东军军官。

这不免让人猜测中冈艮一的身份,也推测究竟是谁是背后主使。不过,当时的日本由于受到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全民都处于亢奋好战的状态中,因此这件事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刺杀了首相,最后竟然没事,这也是军国主义盛行下日本特殊的一幕。如今日本国内民粹思想也有抬头,安倍晋三被杀后,凶手山上彻也的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e05a751edd543889e8a1765b1196c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