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风起陇西》,剧中的5大催泪场面,道尽了无名英雄的悲壮

2022-05-08   电影七

原标题:看完《风起陇西》,剧中的5大催泪场面,道尽了无名英雄的悲壮

没想到,《风起陇西》的故事,这么快就走向了完结。

看了这个大结局,我想大家的疑问应该也解开了。

不知道,大家还满意吗?

说实话,抛开剧情和原著不谈。

整部剧播出到现在,剧中的“小人物”,给观众带来了数不清的感动。

而这种感动不仅来源于其绝妙“悲情”设置,还来源于每一个小人物之间的情感碰撞。

1.荀诩为兄弟两肋插刀

刚出场,荀诩的人设就是个重情重义,有底线有原则,充满正义感的人。

他有自己的信仰,从不屈服于权贵,敢于承担责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即使身处尔虞我诈的朝堂,他却能如清流一般,独善其身。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待兄弟赤忱真挚,从不有二心。

当所有人都怀疑,好兄弟陈恭是叛徒时,他却深入敌营,帮他洗清嫌疑。

没想到,作为代价,自己失去了一条腿。

对此,他丝毫没有后悔之意,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2.翟悦为保护爱人而死

翟悦和陈恭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却为家国大义,走上了一条危险重重的道路。

世界上最痛苦的爱情,并不是两地相隔。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能对你说我爱你。

翟悦天资聪明、面容姣好,费尽千辛万苦才得到了黄预的信任。

于是夫妻俩难得一见,陈恭一句“嫂嫂”,注定了将以悲剧收场。

很快,生性多疑的黄预,发现了翟悦的真实身份。

黄预对她严刑拷打,又不准她去赴死,目的只有一个,引陈恭上钩。

而陈恭这边,尽管潜伏在曹魏多年,早已锻炼出从容不迫的心境,但是看着爱人受尽折磨,难免会失去理智。

他想救她走,带她远走高飞。

然而,现实却不准他这样做。

最后,翟悦为了不拖累陈恭,选择死在了他的怀里。

没想到,时隔多年与妻子相见,却是最后一别。

这段剧情,实在是太虐心了。

3.糜冲的恪尽职守

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糜冲和陈恭很像,对家国忠诚,有勇有谋。

两人的悲惨结局,传达出了一心为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魏国情报泄露,神秘人“白帝”浮出水面。

糜冲是第一个猜出陈恭真实身份的人,并且认定了他就是白帝。

要不是郭刚对陈恭的保护,糜冲可能会很快就查出线索指正陈恭,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只可惜,没人相信他。

后来,糜冲主动请命陪同陈恭一起执行任务,却不小心落入对方早已设下的陷阱。

最终,枉死在敌军士兵的刀下,死前的最后一句:“我说他是白帝,就是不信我。”

4.冯膺的忍辱负重

冯膺一出场,给人的感觉是个大反派。

但事实上,他是一个心系蜀国的忠臣,随时做好了为国赴死的准备。

他的使命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不归路。

冯膺一心想要为诸葛丞相北伐扫清障碍,不惜背上了叛国的罪名。

或许,很多观众觉得,冯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非君子也。

对此,我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单纯从家国大义的角度,冯膺的舍生取义值得称赞。

5.陈恭为家国慷慨就义

毫无疑问,陈恭的结局是最意难平的。

在原著中,作者马伯庸给了他一个还算圆满的结局。

在曹魏卧薪尝胆多年,等计划顺利实施后,陈恭的身份被公布,被蜀国认定为功臣。

然而,在剧中,陈恭的结局却以悲剧的方式收场。

起初,陈恭甘愿为家国大义奋不顾身,目的就是想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只可惜,他的父亲陈黼、妻子翟悦、兄弟荀诩,皆为带着这样崇高的理想为国捐躯。

而自己也未能幸免,为了整个大局,他背上了所有的骂名,让一切秘密都跟随他一起,永远埋进了土里。

《风起陇西》透过种种极致情境下的舍生取义、向死而生,将人心的复杂和人性的矛盾,揭露得淋漓尽致。

而且正因为这样不完满的结局,所带给观众却是更冲击心灵的震撼。

其实,不光是《风起陇西》,很多谍战剧都充斥着不完美。

在《潜伏》里,余则为了完成使命,不得不跟翠平相距咫尺,却只能以无言的方式分别。

在《悬崖》里,为了保护被敌人包围的顾秋妍母女。

周乙选择自曝身份,最终牺牲了自己,保全爱人和孩子的生命。

在我看来,但凡优秀的谍战剧,尽管故事和形式不一样,但是本质却殊途同归。

故事都是以悲情和遗憾为底色,聚焦乱世中小人物的命运,致敬史书无名的真英雄。

尽管当下并非生于乱世,但是现实中危险依然存在,有不少军人、警察为我们负重前行。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又有一位缉毒警察不幸去世。

在生前,他被那群罪犯折磨了整整48个小时,身体无一处完好。

他们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生前不能亮出自己的身份,死后连墓碑也不能留下姓名,家人也不能去祭拜。

据一项数据统计,中国缉毒警察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比普通人少活了30年。

影视剧中所展现的残酷事实,只不过他们真实经历的十分之一。

总的来说,《风起陇西》尽管将故事放在古代,但是对于当下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说到底,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致敬这个时代的所有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