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在乐山凉山部分贫困地区调研时强调:贫困地区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毫不动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2月20日 四川日报)
2月17日至19日,省委书记、省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彭清华前往乐山市、凉山州部分贫困地区调研。他强调,贫困地区面临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毫不动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正吃劲的关键时刻,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全面小康也到了丝毫不能松懈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做好疫情防控,强化“三农”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答好的考题。
凸显强农惠农支撑,强化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为战疫情、战贫困提供“硬核”保障。近年来,在党的政策支持下,制约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多种阻碍相继被打通,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局面正在形成。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财地”要素多是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三农”发展后劲仍然有待加强。
对标对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需加快实施统筹谋划,持续强化“三农”政策支持,和“人财地”等要素保障进一步朝“三农”汇聚。
立足战疫情、战贫困实际,强化目标导向,让政策供给与要素投入,精准发挥“硬核”作用。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紧抓牢抓出成效。
要把解决农村群众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好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优先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一时难以返岗的务工人员,就近提供短期就业岗位和公益岗位,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增收。
还要抓好特色农牧业发展,抢抓农时做好春耕春播,抓好生猪生产,扶贫项目要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下尽早开工复工。
要针对部分地区农副产品因交通受阻影响销路等情况,加强产销对接,强化物流保障,用好“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采取上门收购、定点采购、电商销售、“以购代捐”等方式,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农民增收。
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时间紧张、任务艰巨,剩下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只有更加注重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更加注重落细落实出现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缺什么补什么”,才能让政策供给与要素保障,在补足“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中发挥最佳效能。
在深化改革中找动力、找方向、找出路,在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中持续发力。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利好政策,给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让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活起来。
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实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权利,进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贫困地区面临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毫不动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强化政策供给和“人财地”等要素保障,一方面要注重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向受疫情影响大的领域和人口倾斜;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解决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农畜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工等问题,切实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
只要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各种要素保障“硬核”发力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我们就能持续保持战疫情、战贫困良好势头,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最后胜利!(作者:杨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