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会开始教孩子们如何走路。孩子学会走路之后既可以给家长减轻负担,又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不过不同的孩子学会走路的年龄其实也是大有不同的。一般来说正常的孩子在一岁半之前都是能够学会走路的。
也有些孩子领悟能力快,一岁左右就学会了。家长在让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让孩子过早学习走路,会影响孩子骨头的发育。也不要过晚学习走路,这会错失孩子学习走路的最佳时期。
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前是会有“预告”的。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就能够及时的抓住孩子给的信号。在接收到孩子的信号之后,及时的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孩子就能很快的学会走路。在此阶段中孩子学习走路的天赋极高,及时抓住信号那才是事半功倍。
站立阶段
孩子在学习走路最开始就是要学会站立。从一开始的爬行到站立行走,对于一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用手去给孩子支撑一下,使孩子能够站立起来。不过站立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孩子慢慢适应站立的感觉
半蹲阶段
学会站立的孩子会经常做出弹跳的动作。这其实是孩子在学习半蹲的预告。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练习蹲下去的动作。锻炼孩子的小腿肌肉,这能够帮助孩子锻炼下盘力量,长时间坚持下来,孩子之后行走会非常的稳。
依附行走
慢慢的,孩子能够自己扶着东西走了。最开始家长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带领他一起走。时间长了可以适当的松一会儿手,慢慢锻炼孩子松手行走的能力。
独自行走
等到一岁多的时候,孩子基本上都能独自行走了。家长这个时候最不能松懈。虽然孩子能自己走,但是走的不稳,很容易摔跤。还是要家长在身边陪着,时间长了,孩子走路就会慢慢变稳了。
孩子学会爬楼梯了
幼小的孩子没有足够强的支撑力和攀附能力是不能够爬上楼梯的。一旦孩子学会爬楼梯就表示他们的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已经发育良好了。当孩子的身体力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会想要站起来,这就是学会行走的一大信号。
孩子爬的很快
还没学会走的孩子只会在地上爬,其实爬行是为了给行走做一个铺垫。在爬的时候能够帮助孩子抓住重心,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爬的熟练度也是会越来越高。在家长发现孩子爬的越来越快的时候,其实就是表明孩子可以开始学习走路了。
爬的越快表示孩子的平衡能力越好。经过长时间的爬行,手部力量和腿部力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直立行走的时候能够保证不摔跤,这个时候学习走路再合适不过。
横向走路
有的家长会喜欢把孩子抱起来靠着自己站一会。如果发现孩子靠着东西站起来的时候有靠着东西走的冲动,就譬如扶着桌子沿慢慢走,这种情况也是表示孩子马上要走路了。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的站着
最开始家长可以在孩子旁边紧紧的护着,慢慢的要学会松开一段时间手,让孩子自己保持一定时间的站立。时间久了,孩子站的越稳,学走路的时候也会越稳。但是千万不能让孩子一个人长时间站着,一旦摔倒就不好了。
辅助孩子行走
孩子刚走路的时候非常不稳,家长可以牵着孩子走,或者是给孩子准备学步车。尽量让孩子在宽阔的地方走,没有障碍物学的更快而且也更安全。
鼓励孩子自己行走
学会基础行走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譬如说让孩子站在一米远之外,然后家长在对面,用小礼物或者声音吸引孩子朝自己跑来。经常练习,孩子很快就会学会走路。
过早让孩子穿鞋行走
其实孩子最初是靠脚趾来抓地板才能行走的。过早让孩子穿鞋行走的话,孩子的脚部感官会降低。不能感受到身体和地板的接触,平衡感会下降,学习走路也就会更慢。
过早使用学步车
学步车的确是帮助孩子学会行走的好工具。但是过早使用学步车,孩子骨头还没发育完全,孩子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腿部力量不够强大,利用学步车的时候会造成孩子的腿受到伤害。而且过早学习走路,孩子不但不一定能学会,还可能还对没有发育完全的身体造成伤害。
孩子学走路的小技巧也是很多的。不要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走路走得快就逼迫自己的孩子也要走得快。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快慢并没有什么关系,这只是不同孩子的发育情况不同而已。
在孩子发出信号之后,抓住关键时期,就能引导孩子走的又稳又好。总之,不论利用什幺小技巧判断孩子走路的信号,只要孩子健康,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