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老庄乡一直将民生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投资110余万元建立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对全乡近200户残疾人办理了无障碍改造,对特困人员办理了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不掉队。”商老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潘军说。
褚仁孩是商老庄乡的一位环卫工人,李桥村村民,家中有一位患有脊柱畸形、智力障碍的妻子,以及一位患有听力障碍的七岁女儿,家中妻子不能做饭,为了照顾妻女,褚仁孩每天要走十多里地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考虑到褚仁孩家庭的特殊性,今年五月份,褚仁孩一家搬进了商老庄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如今,衣食住医均得到保障,褚仁孩一家过得非常幸福,他高兴地说:“做梦都没想到,我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不用为每日照顾妻子女儿的三餐而来回奔波,到点就有好吃的好喝的端到你面前,生病了也有医生给看,现在,我每天都可以安心的去工作,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多亏了我们乡政府啊!”褚仁孩一家对于能搬进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别提多开心了。据了解,商老庄集中供养中心是我县第一所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利用乡驻地现有的沿街商铺,进行维修改造,投资110万元,按照“一厅一室一厨一卫、生活统一照料、医疗集中护理”的标准,改造建设集中供养房屋12套,设置了卫生室、食堂、浴室等基本生活设施,为方便老人上下楼,还专门安装电梯一部,同时,开放乡政府运动操场及健身广场,供特困人员使用。该供养中心参照敬老院管理模式,目前已收纳贫困户7户15人。
随着老龄化社会步伐加快,农村五保户、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迅速增加。商老庄针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无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高龄独居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等特殊贫困群体采取村级幸福院集中托管、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特困中心集中供养的保障模式。目前,商老庄乡特困供养人员100户101人,敬老院集中供养21人,分散供养80人。其中建档立卡37户,40人,特困供养中心7户15人。该乡敬老院实行委托给具有专业养老资质的北京万邦和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政府委派监管院长进行监管,目前敬老院基础设施齐全,饮食安全卫生,生活改善规律且标准高,室内外环境干净卫生,院容院貌达标,行动不便、饮食困难老人得到专业护理,做到了五保老人安度晚年。
8月21日,走进王广兰家中,一排全新的防护栏杆映入眼帘。“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真是太照顾了,这两排护栏就是今年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建的,台阶也改成了斜坡,还专门为我配了一辆电动轮椅,有了这些无障碍改造,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出行方便。”王广兰笑着说道。
据悉,王广兰是商老庄乡潭坑涯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1岁,30多年前因病导致双下肢截肢,属肢体残疾人。通过该乡镇摸排,实地上门查看并结合家庭目前的迫切需求,将王广兰户纳入2020年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今年五月份开始对该家庭进行改造,在改造内容确定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意见,拟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改造方案,为该户实施地面平整硬化、安装护栏、改斜坡、卫生间配备扶手、配备电动轮椅等项目,方便王广兰居家生活和轮椅出行。“我已经截肢30多年,能享受到政府这么贴心的照顾我真的很感激,家里人工作都很忙,我不能为家人出力,但我现在也不会为他们拖后腿,家里一些家务活我都做的得心应手。”
通过为残疾人家庭平整地面、拓宽房门、新建户外坡道,让残疾人实现了走出家门沐浴阳光;通过人性化改造卫生间,让残疾人实现了自主如厕;通过降低灶台,让全家人吃上了残疾人亲手烹制的菜肴……据了解,商老庄乡现有残疾人942人,享受生活补贴293人,护理补贴596人,精神病人39人,治疗1人,服药7人。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249人,享受生活补贴207人,护理补贴161人,两项补贴都享受的160人。目前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34人,余下115人未改造均为智力、精神、听力类残疾人,已建台账,做到了应改尽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求的根本途径。商老庄乡共有低保419户,836人,其中建档立卡275户,579人,保障率达到92%,切实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下一步,商老庄乡将重点抓好各项民生工程,实现库区乡镇办一流民生,让全乡群众早日实现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