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羲之,学书法的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世人尊为书圣。他精通草书、隶书、行书等各种书法,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书苑。
要说王羲之最经典的作品,就要数《兰亭序》了。说起《兰亭序》,还有一段经典的故事呢。
传说,三月三日这天,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众人饮酒赋诗,王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是草稿,一共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等王羲之酒醒后自己也写不出来。
魏晋以后,一直到到唐,兰亭都不怎么被后人重视。直到唐太宗出现,他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又是皇帝,一下子把王羲之推到书圣的位置,还用计从辩才手里骗到了兰亭。唐太宗喜欢兰亭,每每拿出来观赏一番,死后将《兰亭序》陪葬。历史记载,兰亭最后陪葬昭陵,但是,五代时昭陵被盗,盗宝名单里没有兰亭的记载,所以,兰亭的去向一直是个谜。
就是这样一个失传的作品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有关它的传闻是人云亦云,近乎神话。最令人不解的是,《兰亭序》多少个世纪以来都是书家的范本,尽管大家连真迹都没见过。
现在传世的《兰亭序》有八个版本,号称兰亭八柱,其中以神龙本,也就是冯承素的钩填本最接近原作。
不过,王羲之也确实是真的厉害,欧阳询、赵孟无不都是从王羲之那里学到了东西,他所留下的传世之品,也不单单是《兰亭序》,手札才是真正厉害的东西。
《兰亭叙》问世,随着王羲之书圣地位在初唐时的确立,中国之后的整个书法史,都是在以《兰亭叙》为代表的文人书法的审美情趣所涵盖之下不断充实、变异与发展的。尽管各个朝代都能被后人概括出主流书风,但却改变不了这个基本的事实。
总之一句,中国古典书法一直被强大的审美传统支配,这个传统由王羲之创立。
就像董其昌所说“《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