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62集团军主要方向防御,得出不少经验教训
苏德战争进入第二、三阶段后,苏军实力有了很大增强。兵力、兵器数量有了极大增长,再也不像1941年和1942年那样缺枪少炮了。同时战争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折,苏军已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德军丧失了实施战略进攻的能力而转入战略防御,只能实施战役规模的进攻了。苏军在这一时期实施的防御战役,以库尔斯克会战防御阶段和1945年3月实施的巴拉顿湖战役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战役都是在获悉德军要发动进攻,预有准备地转入防御的。
1943年6月苏军坦克营在训练
由于实力的极大增强,苏军防御战的战役布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库尔斯克会战时,根据总参1943年4月27日批准的野战防御地区勘察和建立守则,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都构筑2-3道防御地区,纵深为40-75千米。草原方面军在两个方面军后方沿克慎河构筑了一道防御地区。此外,在更深远的后方沿顿河还构筑了一条国家防线。四道防御线总纵深达250-300千米,这在当时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突破的。即使库尔斯克突出部失守,利用后方的草原方面军的兵力和后两道防御线仍能保持战线的完整性。实际上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组成了苏军在这一地段的战略第一梯队,草原方面军则成为战略第二梯队,还有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可随时占领顿河国家防线。这就构成了战略上的三道防线。即使德军将库尔斯克突出部内的苏军两个方面军全部歼灭,仍不能完成战略突破,而只能取得战役规模的胜利。如此谨慎也说明苏军对1941年至1942年防线被一再突破,还是有些心有余悸的。
苏军两个方面军组成两个梯队,首次由坦克集团军编成第二梯队(坦克第2、第1集团军分别作为中央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二梯队)。各方面军都编有总预备队、反坦克炮兵预备队,工程兵预备队及其他预备队。
库尔斯克防御阶段
中央方面军以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48、13、70、65、60集团军)防守306千米长的战线。主要方向的3个集团军负责132千米的防御正面,平均防御正面每个集团军仅为44千米-其中负责最重要方向-波内里方向的第13集团军正面只有32千米(笔者注:真是与1941年和1942年不可同日而语)。次要方向上的第65和第60集团军则负责宽174千米的防线,平均防御正面为87千米,就是这样也比战争第一阶段要小一些,更何况集团军的编成也要比战争第一阶段大的多。中央方面军各集团军除了第13集团军以外,都成一个梯队(第13集团军成三个梯队)。各种不同使命的预备队、炮兵群和快速障碍设置队也开始成为集团军战役布势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步兵军以下直到步兵营通常都成两个梯队,并编有各种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中央方面军在最可能受威胁的95千米战线上集中了步兵师的58%、炮兵的70%、坦克和自行火炮的87%。同时,在这一方向上还部署了方面军第2梯队(坦克第2集团军)和方面军预备队(坦克第9、19军)。在其余211千米战线上则仅有不到一半的步兵、三分之一的炮兵和不到五分之一的坦克。由于上述措施,战术密度达到了很高水平。每千米正面有0.7-1.5个步兵营(每米正面每分钟可发射8发子弹)、18-30门火炮和迫击炮、2-4辆坦克。在第1 3集团军地带内,每千米正面火炮和追击炮达到94门(其中反坦克炮30门以上)以及将近9辆坦克。这一密度足以有效抗击德军冲击。苏军炮兵火力的增强也为实施炮兵火力反准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苏军152毫米加榴炮在射击
沃罗涅日方面军情况与中央方面军稍有不同。该方面军司令员判断,德军可能将在别尔哥罗德与奥博扬,别尔哥罗德与科罗查,沃尔昌斯克与新奥斯克这3个方向发动进攻,因而将基本兵力集中于方面军中央和左翼。这导致了兵力兵器有些分散。在主要方向上的近卫第6集团军防御正面达64千米,战役布势为一个梯队,以1个步兵师作为预备队。该集团军各步兵师也为一个梯队,步兵团、营通常为两个梯队,以适应较宽大的防御正面。因此该集团军方向兵器密度较低,火炮和迫击炮为每千米正面45.2门,反坦克火炮为每千米正面15.6门。这也是德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防线上突人纵深较大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与德军主攻方向在该方面军防线上有很大关系。
方面军第一梯队为第38、40和近卫第6、7集团军,第二梯队则是坦克第1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弥补了第一梯队较为稀疏的战役密度。方面军预备队比较强大,有近卫步兵第35军和近卫坦克第2、5军。
库尔斯克会战中,两个方面军的各集团军均建立于三个防御地带。防御战术地幅由主要防御地带和第二防御地带组成,纵深为15-20千米,主要防御地带纵深为5-7千米,由各步兵军的第一梯队步兵师占领。第二防御地带距主要防御地带10-15千米,由各步兵军第二梯队步兵师占领。集团军后方防御地带距第二防御地带10-12千米,由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二梯队或方面军预备队占领。这一地区工事密度很大(每千米正面有2-4千米堑壕),还有许多斜切阵地。正是在这一阵地,沃罗涅日方面军才最终阻止往德军进攻(德军在此方向突人纵深达35千米,中央方面军方向只有12千米)。集团军防御地带之后还有方面军防御地带的2-3道防御阵地,纵深为40-75千米。
苏军在库尔斯克观察坠毁的德军容克-87轰炸机
链接-苏军库尔斯克防御战役部分步兵部队战斗队形和兵力兵器密度
1943年7月库尔斯克防御战步兵师战斗队形
步兵第8师:第一梯队 2个步兵团,第二梯队1个步兵团,总预备队1个教导营,远战炮兵群 1个加农炮兵团,支援步兵的炮兵群1个加农炮兵团、1个榴弹炮兵团,反坦克炮兵预备队 1个炮兵连,坦克预备队无,快速障碍物设置队1个工兵排, 防坦克支撑点8个
近卫步兵第67师:第一梯队 3个步兵团,第二梯队无,总预备队1个步兵营,远战炮兵群 1个炮兵团,支援步兵的炮兵群3个炮兵营,反坦克炮兵预备队 2个炮兵连,坦克预备队1个坦克团,快速障碍物设置队1个工兵排, 防坦克支撑点4个
近卫步兵第52师:第一梯队 3个步兵团,第二梯队无,总预备队1个步兵营和1个教导营,远战炮兵群 1个炮兵团,支援步兵的炮兵群5个炮兵营,反坦克炮兵预备队6个炮兵连,坦克预备队2个坦克连,快速障碍物设置队1个工兵排, 防坦克支撑点4个
1943年7月库尔斯克防御战步兵部队战术密度
步兵第15军:每平方千米2个步兵营、19.6门火炮、36.5门迫击炮(不含50毫米)、11.4门反坦克炮和2辆坦克
步兵第25军:每平方千米0.8个步兵营、23门火炮和迫击炮和2辆坦克
近卫步兵第52师:每平方千米0.6个步兵营、19门火炮和迫击炮、7.7门反坦克炮和2.9辆坦克
苏军反坦克炮准备射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