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酒文化盛行,酒量排名垫底,“精致”的上海人喝的到底是啥酒
说起对上海人的印象,小资和精致仿佛是长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小资的上海人看哪个省市都是“乡下人”,这与其地区的发达是有着重要关联的。
上海人非常注重生活质量,活的精致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上海人的生活精致,酒量同样也是非常的精致,在白酒鄙视链排行榜上,上海人却是垫底的存在在酒圈更是流传这样一句话:“半瓶啤酒,倒地不醒”,说的就是上海人。
可了解上海人生活习惯的人都知道上海是早酒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早年间,白酒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在码头干苦力的工人,他们采取两班倒的制度,上早班的工人在早上喝个早酒可以很好的御寒,而上晚班的人则是消除疲惫并且能够壮胆。
那么盛行早酒文化的上海人为什么酒量却如此差呢?这也不禁让网友们疑惑。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早酒文化大多只流传于老一辈的人种,年轻人都在为生活打拼,他们很少喝早酒去影响工作。那么究竟为何有这种现象呢?
一、口味的改变
1.老一辈喝黄酒
上海的老一辈中大多以喝白酒和黄酒为主,而对黄酒的喜爱又超过白酒。从上海的黄酒销售量中就能窥见对黄酒的喜爱,其中石库门黄酒占据了当地的黄酒销量的一大半,更是在各种场所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而随着各种白酒的流入,白酒虽然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但并未成为主流白酒。
2.年轻人喝洋酒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贸易中心,也是最先接受西方文化的城市。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各种洋酒也进入上海人的视野中,对于新奇的事物,年轻人都有猎奇的心理,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此时的洋酒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消费。
3.普通阶层喝白酒
对于高消费群体,首选自然是茅五剑这种名牌酒水,而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自然是性价比高的纯粮白酒或者黄酒为主。在性价比白酒的选择上,他们没有过多的香型要求,只求性价比高,这款国康1935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款酒是一款外来酒,酱酒热潮的兴起,各种酱酒品牌也涌入上海当地,这款酒是一款大曲坤沙酱酒。
从原料的甄选上选择的是颗粒饱满的糯红高粱,从工艺的选择上用的是12987的技术,经过百余道复杂的工序,历时一年,选取最优质的部分的酒作为基础酒。
当然这并非合格品,真正的合格品还需要五年的窖藏再加以盘钩。这些流程都经过技术总监范应华的严格要求,范老师曾在茅台任酿造师职位,他用茅台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国康1935,这才得以造就出优级的品质。
在口感上酱香味道十足,细品之下还有粮食的窖香,两者相辅相成香气浑然一体,给人以味觉上的盛宴,喝完让人意犹未尽。
有情调的喝法
上海人的喝酒不是其他省一般如牛饮水,而是讲究品味,喝的是其中的情调,而不在于多能喝。
在喝酒的时候动作要优雅,表现要得体,不是如同有些省市一般如牛饮水。
不劝酒
可以说中国非常盛行的酒桌文化,大都在上海是行不通的,外省人喝酒划拳还劝酒,但是上海人则是想喝多少喝多少,不用勉强去喝,也不会使劲劝酒让人无比尴尬。
这大概是上海人酒量垫底的原因吧,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