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航亚科技IPO:设立时是否涉违规?回复上交所问询漏洞多

2020-07-20   价值线传媒

原标题:啄木鸟|| 航亚科技IPO:设立时是否涉违规?回复上交所问询漏洞多

来源|价值线

编辑| 文刀

近日,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航亚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招股书显示,航亚科技是一家专业的航空发动机及医疗骨科领域的高性能零部件制造商,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及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近期,上交所更新了其问询函的回复,但其中不合理处颇多:公司开业半年,原大股东就离奇让出控制权;公司众多高管以及大批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实控人昔日下属跳槽,原公司竟未签竞业协议。

创始人之一齐向华在国企任职期间未离职即与他人合伙创办航亚,或涉嫌违规。更值得玩味的是,招股书显示,齐向华入职航亚5个月后,其之前在国企的领导,航亚科技现任董事长、大股东、实控人严奇便走马上任。

国企高管任职期间违规设立公司

招股书显示:2013 年 1 月,储文光、黄勤、齐向华三人共同出资设立航亚科技的前身航亚有限,注册资本 8,000 万元人民币。

价值线研究院发现,在航亚有限成立之日,创始人之一的齐向华正在一家名为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无锡透平)的国企中担任技术总监,直到2013年9月才离职,并于2013年10月担任航亚有限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无锡透平始建于1979年,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旗下的核心国有控股上市企业。2006年,上海电气集团以无锡透平为主体,组件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价值线研究院在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的官网上看到,无锡透平2007年-2008年开始将目光投入航空领域,拥有大量航空航天业务,其中就包括航空发动机叶片,航空发动机结构件、航空发动机盘轴件/旋转件等,与航亚科技的现有的业务较为相似。

航亚科技主营业务及收入(来源:招股说明书)

身为国企高管,在离职前创立公司,且与其任职公司形成竞争关系,齐向华所为明显违反了相关国家法律政策。

根据2009年出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忠实履行职责。不得个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和有偿中介活动,或者在本企业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利用企业的知识产权、业务渠道等无形资产或者资源,为本人或者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这条规定同样适用于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外的对国有资产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其他人员。作为国企技术负责人,齐向华当在此列。

更值得玩味的是,招股书显示,齐向华入职航亚4个月后,即2014年2月,其之前在无锡透平的领导,航亚科技现任董事长、大股东、实控人严奇完成了其在无锡透平的离职手续,随后走马上任航亚。

开业半年为何换大股东,回复函存漏洞

招股书显示,严奇1966年出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至2005年8月,历任无锡叶片厂(即无锡透平前身)处长、厂长兼党委书记等;2005 年9 月至 2014 年 2 月,历任无锡透平执行董事、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根据此前上海证券报对严奇的专访,航亚有限在创立之后,并未立即开业,其开业日期为 2014 年 5 月,即严奇入职的两个月之后。随后公司股东出现巨大变更。

根据招股书, 2014 年 11 月,航亚有限第一大股东储文光将其持有公司 30%的股权转让给严奇;齐向华将其持有公司9%的股权转让给沈稚辉;黄勤将其持有公司 14.29%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严奇、沈稚辉、阮仕海。

公司开业半年后,航亚有限的创始人、第一大股东就交出了控制权,退居幕后。这点引发了上交所的强烈质疑。

上交所要求储文光说明:在创立公司不久即让出控制权的背景及合理性,以及储文光、黄勤、齐向华在有限公司设立时是否与严奇、沈稚辉、阮仕海存在股权代持、委托持股等利益安排。

针对上交所的质疑,航亚科技称:2012 年其得知有国际公司在国内寻找发动机叶片供应商,出于对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行业良好前景的判断和该业务机会信息,储文光决定于 2013 年与黄勤、齐向华共同设立发行人,拟开展相关业务。

由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和整体叶盘的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严,且在成为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前需取得多种资质和认证。公司在成立后连续亏损且预期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储文光认为公司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行业资源以及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统筹协调,而其自身下属产业较多,精力有限,自身也缺乏航空行业经验,因此决定放弃控制权,将控制权转让给具有行业丰富经验的严奇。

这种说法,十分无力,在公司初创时,难道作为主要出资人,储文光就没有想到作为高科技产品的航空发动机叶片不好造吗?没有考虑到成为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前需取得多种资质和认证吗?

回复函中还提到储文光因公司成立后连续亏损而转让公司。但从公司开业运营,到转让股权,仅经历了6个月时间,对于投入巨大的航空发动机叶片产业,这点时间真的等不了吗?

而老下属齐向华参与设立的航亚有限,在严奇到岗后才正式开业,是否严奇在公司筹备初期就参与其中?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利益安排,确实令人疑窦丛生。

实控人挖走大批前东家骨干

招股书显示:严奇到岗之后,大量无锡透平的骨干业务人员开始涌入航亚科技。

公司现任总经理朱宏大,1994 起即在无锡叶片厂任职,此前是无锡透平的副总经理,2016 年7月任职航亚科技。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邵燃,1990 年7月至 2005 年 9 月,历任无锡叶片厂厂长助理、副厂长等;2005年9月至2016年6月,历任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等。

副总经理薛新华,1992 年11 月至 2015 年 2 月,曾先后于无锡叶片厂/无锡透平任制造部长、市场部长等;2015年2月至航亚科技任职。

副总经理井鸿翔,2016年6月入职航亚科技,此前历任无锡透平项目工程师、锻造车间主任、生产统筹部部长等;

医疗事业部李湘军、职工监事汪强、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丁立、叶片事业部副总经理庞韵华、整体叶盘产品经理贺明、工程技术一部经理张学良等人,均是无锡透平的前员工。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共有12名,其中仅3名不是无锡透平前员工。

但公司在问询函中称,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严奇,高管朱宏大等,监事沈稚辉、汪强等,核心技术人员邵燃、齐向华、李湘军、庞韵华、张学良、季瑾等,未与曾任职单位无锡透平之间签署任何的竞业禁止协议,也从未自无锡透平领取竞业禁止补偿金,对无锡透平不负有竞业禁止义务;相关人员曾与无锡透平签署过相关保密协议,根据无锡透平确认:相关人员不存在任何违反保密义务或其他国有企业及无锡透平相关规定的情形;其已知悉相关人员从无锡透平离职后与航亚科技签署劳动合同,前述人员入职航亚科技前均已从无锡透平离职,不存在任何损害无锡透平权利或权益的情形。

针对航亚科技IPO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价值线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