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专家认为,城市化将是拯救地球生态的关键?

2020-06-15   造就

原标题:这些专家认为,城市化将是拯救地球生态的关键?

就专业而言,环保主义者并不以乐观著称。在这颗星球未来如此暗淡的情况下,他们的态度显然也无可厚非。到2100年,地球将升温超过3度,突破2015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议》所设定的目标值。一项研究显示,到本世纪中叶,其采样的物种中有15%到37%可能会完全消失。2016年,我们清楚地看到,长颈鹿的数量在过去30年中减少了40%,登上了濒危物种名单。

不过,来自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的景观生态学家埃里克·桑德森(Eric Sanderson)对地球的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下去,避免在未来80年完全摧毁生态环境,地球有可能从人类造成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如果我们现在,也就是在21世纪,做出正确的举动,那么22世纪可能会非常棒,而23世纪则将棒极了,”桑德森说道。在最近发表于《生物科学》杂志(BioScience)的一篇论文中,他阐述了自己对未来生物多样性的乐观看法,声称如果能够撑过目前的环保危机,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即将迎来复苏。

除了环保努力以外,桑德森乐观的理由还跟全球人口趋势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出发点是一个得到公认的理论,即随着人口增长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地球人口将在2100年达到90亿左右。与此同时,桑德森预测,经济增长将继续让数亿人摆脱贫困,到2100年时,全世界9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镇地区。

在更传统的环保主义者看来,这会酿成环境灾难。“一般来说,随着我们越来越富有,我们也变得越来越贪婪,”环保慈善机构Synchronicity Earth的环保研究主任西蒙·斯图尔特(Simon Stuart)说。随着收入增加,我们会消耗更多的肉和加工食品,而它们都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开始驾驶在遥远地区制造的、会污染大气的汽车,并购买以极大环境代价从地球提炼的材料所制成的电子设备。简而言之,经济增长会导致更多的消费,而消费对生态环境来说是坏消息。

但桑德森认为,经济增长可能带来一些正面的生态效应。当人们变得更富有时,他们倾向于迁移到城市,从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生活的效率要高得多。首先,城市允许更多人共享卫生、供水、医院和学校等基础设施。此外,城市生活也让出行距离缩短,让共享交通变得更加理想,从而减少了人均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桑德森声称,甚至连我们越富有、消费的东西就越多这个想法也有其局限性。的确,对非常贫穷的人来说,他们收入的任何小幅增长都可能带来更多的消费,但当人们变得更加富有并开始把更多钱花在金融服务、住房而非消费品上面时,这一趋势就会趋于平缓。“随着你变得更加富有,也许你还会买车,但你现在买的是一辆更高档的车,”桑德森说道。消费的财务成本增加了,但那并不一定意味着环境成本也会以同样的速率增加。

这一切都导出了这样的结论:对于收入水平相同的人群而言,居住在城镇比居住在乡村更环保。纽约市的一项消费研究发现,跟普通美国人的平均水平相比,纽约市居民的人均耗水量、耗电量以及制造的垃圾数量要分别低74%、35%和45%。在未来35年中,全球城镇人口预计将增长25亿人。幸运的是,这可能碰巧也是一种对生态环境更友好的生活方式。

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的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表示,城市化仍然带来了一些巨大的环境问题。麦克唐纳致力于研究城市对环境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在不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在未来20年,我们建造的住房数量可能要超过整个欧洲当前的保有量,”他说,“我们如何建设这些城市将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

这意味着我们要以一种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方式来建设城市。在上个世纪,随着城市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城市以不可预测和无规划的方式扩张开来,侵占了重要的生态区域和受保护物种的生存空间。不过,一些未来城市在建设时已经把环境问题考虑在内。雄安新区是位于北京西南100公里的一片广阔湿地,这里将建设一个新的城市,从北京疏解数百万人口。中国政府正在雄安种植数百万棵树,并计划让城市的蓝绿空间(水和植被)占比达到70%。

然而,在很多人口迅速增长的地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并不容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那里的国家难于以可持续的方式建设新城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城市发展方向,”麦克唐纳说,我们并不能保证城市会不断变得更加密集。自动驾驶汽车最终可能导致城市蔓生开来,因为人们可以把原本开车的时间用来做其他的事,因此会开始接受更长的通勤时间。“我们根本不知道那会如何改变城市增长的形态,”麦克唐纳如是说。

雄安新区将从北京疏解数百万人口

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前主任肯特·雷德福德(Kent Redford)看来,桑德森的论文同样也是呼吁在环保运动中采取更乐观的方法。“这是主张环保运动停止传播关于世界末日的阴郁讯息,不要在人们境况好转、去买东西时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他说,“我们原先莫名其妙地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把事实搞得更清楚,传播更加耸人听闻的讯息,展示被锯掉角的死犀牛照片,就能博得全社会的关注。”

雷德福德表示,这种方法没有效果。现代环保主义者历来对经济增长持批判态度,认为它是消费的驱动因素,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地球环境。现在,桑德森以及越来越多跟他志同道合的环保主义者则认为,经济增长对环境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是,经济增长也推动了消费,事情就是在这里出了岔子。目前,绝大多数商品和食品的生产方式对环境而言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在全球范围内改变这种状况,更多的经济增长只会带来更多的环境破坏。

一些自称“生态现代主义者”的环保人士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参与这场运动的人包括著名的环保主义者特德·诺德豪斯(Ted Nordhaus)和迈克尔·谢埃伦伯格(Michael Shellenberger),以及科普作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他们认为所谓的“脱钩”(decoupling)将切断消费和环境破坏之间的联系。他们提出,技术进步最终将让我们能够以不会严重破坏环境的方式来生产商品和食品。

突破研究所(Breakthrough Institute)的环保研究主任莱纳斯·布鲁姆奎斯特(Linus Blomqvist)说,农业是脱钩可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关键领域。他是《生态现代主义者宣言》(An Ecomodernist Manifesto)的合著者之一,这份发表于2015年的宣言将这场运动的一些理念正式确定下来。莱纳斯表示,如果技术突破(比如转基因作物)可以每年将农业效率提高哪怕百分之一,增加食品产量的环境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更高效的农业可以减少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现代主义者认为,如果能够解决好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农业等技术问题,不能继续增加消费的理由就不存在了。这给环保主义者带来了额外的好处,让他们能够跟经济大势保持步调一致。“如果你提出的议程是以停止或减缓经济增长为前提,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那你真的什么也做不成,”莱纳斯说,“你必须在经济能得以增长的框架内开展工作。”

然而,并非所有环保主义者都信服。斯图亚特就怀疑环境破坏跟消费能否实现足够的脱钩,从而达到桑德森在其论文中提到的那种环境安全港。尽管生态现代主义者的论点对决策者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斯图亚特认为,我们必须设法限制消费。“我们的消费不能永远增长下去,”他说,“在现实中,那是有限度的。”

大多数环保主义者都认同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说服决策者制定能够有效保护环境的政策。

对此,桑德森就没那么乐观了。“目前,我感到我们在很多方面并非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他说道。他认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的兴起,而这种思维方式正在极大地损害环保运动。特朗普在2017年6月让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他说:“这是威权主义的抬头,这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做法。”但他并没有放弃所有的希望,反正2020年还有总统大选,“在历史长河中,特朗普只是短短一瞬而已,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