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光学期刊网、湖南大学等
编辑 | 学术君
近日,2019年国家杰青的最终评定结果已经确定,最终公示296项。袁荃是湖南本次入选唯一女性,出生于1982年的她,曾获得荣誉: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2017),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5),第二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5),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4)。
不仅如此,湖南大学本次入选国家杰青的还有她的丈夫廖蕾。
图源:青塔
袁荃,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化学系专业,硕博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化学系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12月进入武汉大学化学学院工作,2017年9月加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教授。
她曾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源刊论文55篇(IF>10论文16篇),包括Proc. Natl. Acad. Sci. 1篇, J. Am. Chem. Soc. 4篇, Angew. Chem. Int. Ed. 2篇, Adv. Mater. 2篇, ACS Nano 5篇, Adv. Funct. Mater. 2篇,Adv. Sci. 1篇。
“80后”教授夫妻
曾经因武汉晨报2012年的一则消息,被广大网友关注:袁荃29岁便成为教授,那时,任职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实力派美女教授” 袁荃。
而袁荃的丈夫廖蕾也是一名武大的“80后”教授。廖蕾出生于1981年,目前任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也是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廖蕾
根据该院网站上的简历显示,廖蕾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2011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博士后,2011年-2016年至今武汉大学物理学院任教任职教授。2017年至今,任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学院副院长。
博士期间,从事一维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纳米线和碳纳米管等材料物性研究和器件研制方面的研究,研制单根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铁电储存器和气体传感器。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石墨烯高速晶体管的研发。现主要从事高性能电子器件的研究。
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在国外学术刊物Nature,PNAS,Nano Letters等上发表论文 60 多篇。其中20篇代表论文列表 (总Citation > 10000, H = 61)。
袁荃近期学术成果
2019年6月14日, 武大袁荃教授加州大学段镶锋教授在Science (《科学》)上,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在纳米孔过滤薄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题为“Large-area graphene-nanomesh/carbon-nanotube hybrid membranes for ionic and molecular nanofiltration”(《大面积石墨烯纳米筛/碳纳米管薄膜在离子和分子纳滤中的应用研究》)。
长期以来,石墨烯膜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难以更进一步。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石墨烯纳滤膜的规模化生产一直停滞不前。目前,石墨烯纳滤膜的设计主要有两大策略:1)制造具有特定纳米孔的单层石墨烯;2)氧化石墨烯堆叠形成具有特定二维纳米通道。
有鉴于此,武汉大学袁荃和湖南大学/UCLA段镶锋等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厘米级纳米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望更容易实现石墨烯纳滤膜的规模化生产。
这项研究首次报道了一种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大面积石墨烯纳米筛/碳纳米管薄膜,具有高的水渗透率、离子和分子截留率以及优异的抗污染性能。此项研究克服了二维材料在实际分离领域的局限性,是将二维材料推向实际分离应用的关键一步,代表了二维材料和碳纳米材料分离薄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式突破。
石墨烯纳米筛/碳纳米管纳滤膜选择性分离示意图
该研究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青年项目(2017YFA0208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675120)、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袁荃带领课题组的科研生活
通过袁荃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的官网也可看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课题组的近期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的展示,同时也有课余生活的丰富日常:或是实验室大扫除、或是春游、或是聚餐、还有紧张刺激的密室逃脱,可以见得课题组的成员们拥有着严谨又不失愉快的科研生活。
谭蔚泓院士访问课题组
论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5/1057?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本文来源:中国光学期刊网、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纳米人、募格课堂。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