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用3年时间,研究了两万名青少年发现:能够把日常生活经常向父母倾诉的青少年,较少出现学习问题和染上毒瘾等问题。
多数的事实是:孩子11岁之前,通常什么都跟父母说,但在12岁之后,越来越多的父母感到很难和孩子沟通。
出现这种情况与青春期这个特定阶段有关。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反抗期,由于身体的发育、外形的变化,使孩子产生了一种成人感,自我意识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崛起。
他们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追求独立,他们固执地坚持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或行为,拒绝父母的一切有益建议劝告。
再者中学阶段学习压力大,和父母的沟通时间骤减…
众多教育专家和为人父母的实践证明,以下方法有助于和青春期孩子顺利沟通:
1
少“说教”,多“倾听”
和孩子聊天,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
青春期孩子不喜欢父母指出他们身上的问题,更不需要父母教他们该怎么生活。
父母要做的就是闭嘴并做一个好听众。
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孩子说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2
少“否定”,多“共情”
和孩子聊天,我们是否常常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说:“我们班主任真烦”,如果你接应:“不许这样说老师” 只要你这么一说,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
因为当孩子觉得你不认同他时,他后面的话就咽回去了。
你可以这样回答:“哦,班主任怎么啦?” 保持中立的语调,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
3
与孩子平行交谈
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相互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
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有这种相处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散步,谈谈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些事情,只是随便聊聊,而不是严肃讨论。从这种活动中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的观点和想法。
4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当面对面沟通有困难时,不妨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会显得更有分量。
这方面龙应台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龙应台以书信的形式与儿子广泛交流,内容涉及音乐、电影、民主、权利、东西方文化碰撞等。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
5
适当使用肢体语言
聊天时,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感受到爱。
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等,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是一门需要积极倾听和适时沉默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