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为什么科技不容易超越》(12月20日)

2019-12-20   斗牛投资者教育

专业,专注,专心!你们最可爱睿智的斗牛财经小编上线了,斗牛财经每天给您分享最好资讯,专注传递最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帮助更多投资家人。

经常听到有人问:“某技术很难,没有做出来”。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分情况去看。有的技术不是做不出来,而是质量不够好、性能不够稳定、安全性达不到要求。这些问题,确实考验技术能力、是技术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优秀的系统设计,还可能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断地改进。非一日之功。但这种情况主要针对技术跟随、模仿的场景,如高端发动机的制造。

对于真正创新的场景,情况就不一样了。在科学家看来,如果创新技术做不出来,往往不是技术困难,而是技术定位错了。我的老师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养花如何不生烂叶子”。如果你真的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一辈子也做不出来。正确的做法是改变技术定位:“在您到办公室之前,我先来看看。如果有烂叶子,就把它丢掉。”也就是说,先要把一个难以完成的技术问题重新定义,变成一个容易完成的工作。只要目标定义得合理,事先就能判断一件事可行。这就是我说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新技术做不出来,更多的原因是经济上不划算。我老师跟我谈到数字孪生。问:国内有多少实际做出来的?我说:我知道有多家,但基本上是用来展示的。展示的目的是吸引眼球,但没有多大的用处。热点过了也就过去了,不会长久。为什么不会长久呢?因为用处不大。开发它们是为了显示能力、显示原理,却不创造价值。另外,有些问题有价值,但不值得花费太大的成本。这些场景的需求,需要等到相关成本大大降低以后,才能广泛推广。

所以,创新遇到的所谓技术困难,往往不是真正的技术困难。把技术看得太重,往往是视野狭窄导致的。以前国内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又红又专”。在我参加工作的那年,带我的一位五十年代初毕业于上海交大高材生告诉我:“自动化是为生产线服务的,所以最好的自动化工程师必须对整个生产流水线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益。

后来才明白这就是西方人所说的综合型人才 - 1)对本专业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对所服务的专业也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3)视野开阔,知识面要有一定的广度。正像华尔街上从事IT的人士,比拼的不仅仅是编程水平,还有对金融业知识的理解。进入本世纪以来,一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华尔街上从事IT的人士为例,现在除了要求他们掌握本专业编程技术及金融知识外,还要去他们会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

小编认为这可以称为全面综合型人才 - 1)对本专业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对所服务的专业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3) 对上游新技术也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4)视野开阔,知识面要有一定的广度。

对一个自动化工程师而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优秀的自动化工程师应该是这样一个全面综合型人才 -1)对自动控制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PLC,DCS, MC, HMI, 机器人等);2)对生产组装工艺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如装配,连铸,连轧,注塑等;3) 对上游新技术也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如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4)视野开阔,知识面要有一定的广度。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斗牛投教”!关注不迷路,点赞加关注再走呗~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