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书法课
遇上现代数字化教学方式
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反应?
本学期
福州市首个“数字书法教室”
正式落户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
开学3个月来
已向各年级书法课铺开使用
今天,2019教育年会在二附小举行。秀美的校园风光令全市前来观课的校领导、老师们赞叹不已,而更吸引大家的,是在“数字书法教室”上的两堂课——“双师书法课”“单人智慧书法课”。
通透的小轩窗映着阳光,数字书法教室里整齐的摆放着50套古色古香的古典书桌,50套交互式数字临摹台无缝隙嵌入在古典书桌上。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等传统的书法学习工具,墙壁四周装点着师生的书法作品,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让人忍不住挥毫泼墨。
现场,叶艳和陈晨老师搭档,展示了一节双师书法课《撇和点》。一位老师台上授课,一位老师台下辅导练写,提高了书法教学的有效性。利用数字交互技术,老师让学生们现场笔划“建构”,更加直观地认识落笔位置。
据了解,在二附小校长、福建省方晓敏书法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方晓敏的引领下,二附小自去年起开展“师生书法素养提升工程”,书法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双师书法课已是二附小书法课的常态课型,每周三下午全校推开。
作为我市中小学唯一一个书法专业毕业的专业师资,梁周萍老师的书法课“专业味儿正宗”。现场,她执教的“单人智慧书法课”——《集字临摹练习》,令观摩的老师大开眼界,这也是全市老师们首次目睹“数字书法教室”的真实应用。
梁老师娴熟操作着教师智能中控台,借助高清双目教学展示台,为大家书写范字。
由于是“集字教学”,在数字书法教学系统中,可以随时调出各种经典碑帖、示范资源,她还可利用板书示范系统讲解笔顺和间架结构;学生用真实的毛笔在电子屏幕上临摹与创作,老师与学生形成智能互动式教学。
方晓敏校长介绍,这套系统突破了书法教师教授所擅长书体的局限,老师利用这套系统可以教授学生学习多种书体,极大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这可以解决各校书法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
这一年来,二附小随着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开街,校园建设也更加古朴幽雅,充满了百年书院文化的深厚积淀。
校园“古色古香”,却也不失科技范儿。看,二附“小主人”——机器人“秀秀”,诚迎八方宾客,带大家看“不一样”的二附小教学年会。
今天在教育年会现场,福州市高玉语文名师工作室推送了两节特色阅读课,陈敏老师执教整本书阅读课《窗边的小豆豆》,唐禧老师带来 “萤火虫故事家族阅读课”《聊不完的“嗯嗯”》。
这两节阅读课实现了三地联盟,福州教院二附小与晋师附二小、古田吉巷小三校共读,打破了以往的空间壁垒,实现线上线下共联动,共享优质的阅读教育资源,拓展延伸了阅读平台和影响。
年会上,还举行了福州市“省级义务教育教改项目示范性建设学校”小学阶段现场交流会暨省市名师工作室“书香墨香满校园”主题研讨会。福州市130多所教改示范校校长、评估专家,方晓敏、高玉两个省市名师工作室成员,还有来自柬埔寨的三十多位华文教师,二附小手拉手学校教师代表参加。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专家黄家骅教授讲座:《书香墨韵,文以化人——新时代3.0版校园文化建设方法》。
福州晚报记者 安梓 叶诚